電視購物上買收藏品要注意。

俗話說盛世興收藏,玉石珠寶,名人字畫,古玩錢幣等物品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升值空間大。在股市不明朗,房地產等投資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收藏市場的不俗表現成為人們理財的一個亮點。


那麼收藏就離不開購買,人們都在哪些平臺上購買到自己的心儀的藏品呢?說起來只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實體店,一個是網上。而網上又成為當今收藏品交易的主流方法。主要有各種交易群、收藏品交易網站、收藏品拍賣網站等形式。


其中有一個交易平臺,大家千萬不要去購買收藏品,這就是電視直銷購物平臺。

隨著收藏品市場的火爆。一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電視直銷購物平臺,嗅到了其中的商機,翡翠,玉石,鑽石以及各類貴重珠寶錢幣,成為電視直銷購物中最常見的“座上賓”。之所以說不要在電視直銷上購買收藏品,主要是他們具有四大騙術:


一,炒概念:專業術語蒙人。

“普通的20克金鍊市場價1796元人民幣,而我們的鈉美金鍊只需要499元,499元人民幣!有證書證明絕不變色,並贈送正宗A貨翡翠項墜,限量100組~~”在多家電視臺的電視購物節目中,主持人瘋狂推銷鑽石,黃金翡翠等珠寶飾品,“超低於市場價格”,“有國家珠寶鑑定證書”等噱頭讓很多人迷失在各種瘋狂中。


專業人士指出,他們很多都是在炒概念,用“顧名思義”的概念迷惑不懂行的消費者。比如翡翠“A貨”,A貨並不代表翡翠的價值,僅僅說明是天然無加工這一條件,僅僅是高價翡翠基礎的基礎。比如“和田玉”,當前的和田玉僅僅是一類含有透閃石成分玉石的統稱,絕不等同於新疆和田出產,兩者價格差距也相當驚人。


二,巧包裝:利用主題賺錢。

這些年,像奧運會、世博會、國慶的重大政治題材,國家都會發行相關的的紀念章、紀念幣鈔、郵票等,一些文化公司把這些主題藏品當成原材料,通過自己的設計和創意,打造出一個新的概念,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紀念品,豪華的包裝佔據了售價的半成左右,有的是放入一張珍貴品,而帶動其他一大批普通品,而價格要遠遠高於市場零售價。


三,避追責,模糊的廣告語。

情緒亢奮的電視直銷產品廣告,只要稍加留意,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廣告語中給廣消費者下的套、埋的雷。如有些廠家聲稱郵票是限量發行,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通常這些都是批量生產的個性化郵票,只有國家權威機構發行的,限量版郵票才有價值。


目前電視直銷收藏品的套路不過以下幾招:發行量迷惑消費者,專業術語包裝“大路貨”,請所謂專家鑑定點評。三管齊下,一個價值平平的工藝品就在電視中被渲染的出神入化,成為令人仰視的“收藏珍品”。

四,抓“商機”,能坑就坑,坑完就跑。

由於產品的直銷利潤同樣很高,不少從事電視直銷的公司開始將銷售對象從傳統產品轉向貨幣、郵票等收藏品。電視直銷產品節目往往標榜自己物美價廉,事實上,如果電視直銷產品價格高於市場3~5倍都是正常的,一個最簡單的邏輯電視直銷平臺的廣告費是個不小的投入,羊毛能不出在羊身上嗎?這部分費用肯定最終還是要轉嫁到收藏者身上。


所以說收藏者要買貨真價實又符合市場行情的收藏品,最好還是到專業市場或者有實體店的收藏,品店鋪購買,千萬不要在這個平臺上購買收藏品。

電視購物上買收藏品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