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是幹什麼的?為何妃子們聞之色變,寧死不去?

江北古樓


很多人受清宮戲的影響,認為不管是皇宮裡的人,或者是親王等宗室,只要犯了啥錯,都是到宗人府那邊去處理。

但這個其實是錯誤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影視劇為了簡化的效果,所以就沒有那麼的講究。

那我們來看看清朝的宗人府是做什麼的。

其實宗人府並不是清朝時期才有的,最早是設立在明朝,由朱元璋設立,在洪武三年的設了大宗王府,自然是負責管理他的那些兒子們,後來在洪武二十二年改叫做宗人府,宗人,可以視為宗室之人。

但後來,宗人府的事情,就交給禮部來做,所以宗人府就名存實亡了。

清朝,順治九年開始設立宗人府,主管為宗令,由親王或者郡王來擔任,可見這個級別是相當高的,因為親王郡王那可是超品的爵位。

那清朝的宗人府是做什麼的呢?簡單來說,就是管愛新覺羅宗室的人的事務的機構,所有的一切事宜都歸他們管,比如生老病死,婚娶喪假,嫡庶封爵等等,所以在雍正王朝裡,康熙的幾個皇子經常要到宗人府那邊去受處罰。

那宗人府管不管皇帝的妃子呢?並不管,皇帝的自家事情是由內務府來管理的,妃子們自然不會由宗人府來管,但是親王的妃子,那確實是由宗人府來管的。

內務府,就是負責宮廷的事務,確切的說,就是管皇帝的所有事務,包括衣食住行,結婚生子。

由負責處罰妃子的部門是內務府的慎刑司,為什麼妃子們不願意去呢?那是因為各種處罰都有的,自然會害怕。


歷史簡單說


“宗人府”是專門用來管理皇族宗室而設立的“皇家刑部“;而妃子們之所以聞之色變,寧死不去當然是因為殘酷的刑罰,進去了就是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都是執行命令的,毫無周旋的餘地。

一:命名來源:《清史稿•職官志一》中記載「宗人府。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 人 各一人,(原注:宗室王、公為之)。府丞,漢一人……宗令掌皇族屬籍,以時 修 輯玉牒,奠昭穆,序爵祿,麗派別,申教誡,議賞罰,承陵廟祀事。宗正、宗 人 佐之。

二、刑罰種類:

掌嘴,

拶刑 (拶刑就是夾手指,正所謂十指連心,對手指動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 能想象到)

杖刑 (杖刑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種刑罰,對肉體的摧殘程度極高)

幽閉 (這種刑罰是看上去最為“仁慈”的刑罰了,因為它並不會導致肉體的痛 苦,然而實際上,它卻是最為殘忍的,能讓人生不如死)

三、機構設立時間:

宗人府設立於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稱大宗正院,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改 稱 宗人府。永樂以後,宗人府多由勳戚掌事,而它所管轄的事都移交給禮部辦理, 宗人府名存實亡。

四、機構設立地點:

宗人府位於北京東交民巷。

  明、清兩代,北京東交民巷為朝廷“五府六部”所在地,衙署、府第及祠廟較多, 設有吏、戶、禮、兵、工各部,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和太醫院等,多建於明 初。明代以後,東交民巷成為朝廷對外交往和與邊疆民族聯絡的活動中心。


詩詞小夭


宗人府是中國明清時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皇帝作為九五至尊,一國之君,如何管理皇子妃嬪、宗室子弟也是一個大問題,因此,宗人府這一主管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便應運而生了。



宗人府設立於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創立。初稱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為宗人府。清朝入關後,其國家機構大部延襲明制。順治九年(1652年)設立宗人府。

作為服務於皇家的機構,宗人府的職權範圍相當廣,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編撰玉牒,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時間、婚嫁、諡號、安葬的事。宗人府的最高長官叫宗令,一般由親王或郡王當任。宗人府與內務府、詹事府並稱為清朝三大內廷機構。


清朝宗人府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如果某位宗室成員犯了重大錯誤而受到處罰,也是由宗人府來負責記錄和執行。清朝皇子犯錯有一個通用的辦法就是圈禁,就是把人禁錮在一個地方。比如九子奪嫡中最先出局的皇太子胤礽,在康熙親征葛爾丹期間私做龍袍提早做起了皇帝夢,康熙知道後一怒之下廢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將他交由宗人府圈禁,結果把堂堂廢太子逼成了一個瘋瘋癲癲衣衫襤褸的落魄皇子。九子奪嫡雍正勝出後,除了支持他的十三阿哥,其他幾個阿哥都受到了沉重打擊,大阿哥胤禵、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雍正的政敵全部被交與宗人府圈禁致死,嚴重的還要從宗室玉牒中除名,這就意味著被處罰人以及他的後代,從今以後都不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了。


不過,在男權為主的封建社會,宗人府一般只針對男性皇室成員進行家族管理,女性成員,特別是那些妃嬪,一旦犯錯,則另有機構執行處罰,之所以妃子們會對宗人府“聞之色變,寧死不往”,大概是以為宗人府的刑罰特別嚴重。而事實上,針對妃子們犯錯,清朝是交由慎刑司處置的,這一機構錄屬於內務府,其處罰力度絕對比宗人府來的強,許多宮人都經不住慎刑司的處罰,身心都遭到巨大摧殘。


在戒律森嚴的清朝後宮,妃子犯錯,內務府主掌對她們的處罰,並交由慎刑司執行,視情節輕重,處罰方式也各不相同。最輕的就是降位,即自上而下降低身份,比如光緒帝的愛妃珍妃、瑾妃就被慈禧連降兩級貶為貴人,還有貶奴、打入冷宮,體罰中有禁足、罰跪、掌嘴、廷杖等等,最嚴重者,賜自盡、處死。像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就是慈禧命太監崔玉貴把她塞進井裡淹死。

因此,宗人府主管男性皇室成員,慎刑司所在的內務府,則主要管理皇帝和后妃、宮女、太監們的吃喝拉撒睡、分賞、處罰。總的來說,清朝的皇帝素質還是比較高的,清朝的后妃、宮女大體上日子要比前朝明朝好很多,但是所有的后妃最懼的還是處罰,體罰是大事,被打入冷宮失寵於皇上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唯有小心翼翼,才能在競爭激烈,勾心鬥角的後宮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國布衣


滿清時期,有兩個但凡提起必定談之色變的地方,一個是寧古塔、而另一個就是宗人府。

寧古塔是普通老百姓和朝廷官員犯法流放之地,寧古塔遠在東北邊江,是苦寒之地,基本上是有去無回,所以害怕可以理解。

那麼宗人府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尤其是宮中犯了錯的妃子更是寧死都不願意去。



最簡單的道理,妃子不管怎麼犯錯,只要在皇宮裡處理,說不定多會,皇帝一心酸就放了,但是一旦移交宗人府,那就代表著已經被皇帝放棄了,剩下的就是宗人府照章辦事了。用刑拷打,就算最後無罪釋放,不死也得脫成皮。況且去過宗人府基本上只有冷宮能去。這輩子都沒啥盼頭了。

可以想象在古代,作為女人,尤其是皇宮裡的女人,她這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蒙受聖寵,享盡榮華富貴,一旦移交宗人府,就意味著這一輩子都不會再翻身,最終幽禁至死。



那麼宗人府果真這麼可怕嗎,其實不然。

說起宗人府,其實早在明朝時期就有了,之前是叫大宗正院,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洪武二十二年才改名叫宗人府。

宗人府自創立之初就是為了管理皇室宗親的,主要負責管理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編纂玉牒,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時間、婚嫁、諡號、安葬的事。

所以說,每一位皇室宗親應該感謝宗人府才對,宗人府不光記錄每一位皇室宗親的生老病死,而且對記錄在冊的每個人都會按時發放俸祿。包含從小到大的學習、生活、從政參軍,宗人府都會給予幫助。

說白了,宗人府就是為了保護扶持皇室宗親而成立的專門機構,而且貴為皇族,自然不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在刑部大堂打板子,而宗人府自然也包含對宗親的處罰審理,但是大多是“教育為主,體罰為輔”,走個過程而已。



就比如康熙的兒子胤禔軟禁了二十多年,除了不自由自在啥都可以做,在這期間他和他的老婆們一共生了二十九個子女。

所以說,對於大多數皇室宗親,宗人府給予他們的要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

至於題主所說妃子們提起宗人府,聞之色變,還是自己做了壞事,害怕一去不復返嗎!!!


大侃聊歷史


宗人府這個名稱大家肯定不陌生。在很多清宮劇中皇族宗室或妃子一旦犯錯,皇帝總會說,拖出去,著宗人府嚴加看管。

這時候犯錯的皇族宗室或妃子都會癱軟在地,下跪求饒,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

那宗人府到底是個什麼機構?讓這些妃子如此害怕和恐懼。


宗人府最早設立於明朝初期,那時候叫大宗正院。洪武22年才改為宗人府。他的最高執掌者叫宗人令,一般由親王擔任。

主要職責是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編纂玉牒,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時間、婚嫁、諡號、安葬的事,記錄罪責過失。

簡單來說,一般的人犯錯都會交於刑部審問用刑,而皇族宗室的人犯錯刑部是管不了的。宗人府除了掌管皇族一般事務外,還兼有看管和處罰皇族宗室犯錯的人,所以說它的權力還是很大的。

清朝的時候,沿襲了明制,順治時出現了宗人府。

看看宗人府一般對妃子們用怎樣的處罰手段。


掌嘴。很多妃子犯錯,都是說錯話,或者說了不該說的話,惹的主子不高興。這發到宗人府,掌嘴就是常用的處罰。

拶刑。就是夾手指,正所謂十指連心,對手指動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為很多人都嘗過手指被門夾的滋味。而拶刑可不止一下,要是拒不交代,宗人府那幫人能把妃子給夾的痛暈過去。

杖刑。顧名思義杖責對身體的摧殘更甚,宗人府會顧及皇帝的面子,對妃子們是穿著衣服的杖責,要是刑部的話,還會使用裸杖。

幽閉。也就是關小黑屋。這種雖然不受皮肉之苦,但能在精神上把人折磨瘋。


這只是幾種基礎懲罰,已經就讓人望而生畏了。還有更狠的,那就生死難測了。

所以一旦發到宗人府,輕則受皮肉之苦,重則生死難測。你說妃子們能不聞之色變嗎?

做女人難,做皇帝的女人更難。


說史聽濤


宗人府設立於明朝初期,清朝建立後也沿襲設有宗人府。那麼,清朝宗人府又是幹什麼的呢?

宗人府的主要職責

平民百姓有九族,皇家也有九族。清朝自皇太極開始,規定了努爾哈赤的父親,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宗室成員因腰束黃腰帶而簡稱“黃帶子”,黃帶子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宗室成員必須要有人管轄,這時侯宗人府就應運而生。宗人府的主要職責就是記錄和掌管皇家宗室嫡庶、名字、婚姻嫁娶、諡號、功勞罪過、安葬等事務。

宗人府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宗令,往下依次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每個職位都是一人擔任,由宗室的親王擔任,官階都為正一品。明朝的燕王朱棣就曾經擔任過左宗人一職。

《明史》載:“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並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屬籍。

整個宗人府從宗令正一品官開始,依次往下最低官階也有正六品,共有二十四人左右。只是每個新皇上任,職位人數會有所增減,略有變動而已,大體方向是不變的。



宗人府制訂有專門的律例,來約束皇家宗室成員。一共26條規定,叫做《宗人府側例》。明面上雖然有律例約束皇朝宗室成員,但在制訂上和執行力上都是比較寬鬆的。比如犯了笞杖罪,可以交罰銀兩來頂罪了事,嚴重一些可以圈禁幾天了事。有時宗室成員在外打死了人,也可以折為圈禁一年半載了事。

總的來說,宗人府人對宗室人員是有袒護的意思,除非犯了謀反大罪,觸犯了皇帝底線的,才有可能被關進宗人府嚴加看管,終身囚禁。

因為黃帶子身份超然,慢慢養成了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惹是生非的歪風邪氣。在嘉慶年間,有一個叫敏學的黃帶子借酒撒潑,把一個賣地瓜的平民打了。

(黃帶子)

因為敏學當時沒有戴黃腰帶,所以很多人不知他真正身份,因此馬上有人報了官。事情一鬧大,嘉慶皇帝得知後龍顏大怒,正好也想借此打擊一下越來越跋扈的宗室成員,殺殺歪風邪氣,便下令刑部尚書秦承恩和宗人府宗一同協辦此案。

當時宗人府宗令是儀親王永璇,永璇為了避嫌不趟這渾水,刑部尚書秦承恩會錯了嘉慶的意思,以為像以往一樣會袒護皇族,於是指示刑部官員千方百計為敏學找理由開脫,只對敏學處以杖二十五,圈禁九個月,罰俸祿一年。嘉慶帝大怒,敏學仗勢行兇,大大丟了皇家宗室的顏面,必須嚴懲不貸。

最終對敏學處罰如下:在宮門外重責四十大板,發配流放盛京,永遠不許回京。另外刑部尚書秦承恩徇私枉法,降職為編修;就連宗人府宗令永璇也被罰俸三年。另外,嘉慶還以敏學為典型,一共查辦了70戶黃帶子,都一起發配流放盛京。

(嘉慶)

古時侯但凡被髮配流放的犯人,都是遣往一些苦寒極地,不死也會脫一層皮。這70戶清朝宗室人員的的流放,又和一般的流放大大不同。盛京是清王朝的陪都,並不是什麼苦寒之地,而且地方官員也在那裡建造了一間大大的四合院,供這些黃帶子們居住。說是流放,清朝政府還是照樣好吃好喝供奉著他們。

清朝的妃子為什麼對宗人府聞之色變,寧死不去?

清朝的後宮妃子只有慎刑司才有權力判罰,慎刑司隸屬於內務府一個分支之一。所以,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說法,更談不上聞之色變了。

皇帝的後宮就算表面多麼太平,都是充滿波譎詭異的地方,有時候得罪了人也不知道,終日活在明爭暗鬥之中,相對於慎刑司,後宮中的人心才是讓人覺得害怕的所在。


後宮皇后的權力也蠻大,看哪個妃子不順眼,可以濫用私刑,對妃子就地進行精神、肉體上的折磨和處罰,比如杖責、降級、罰跪等,而不需要經過皇帝或慎刑司批准。慈安當皇后,慈禧當貴妃時,慈安皇后就曾經以媚主之名杖責過慈禧。

綜上所述,宗人府和妃子沒有半毛錢關係,也沒有聞之色變一說。清朝的宗人府掌管著皇家宗室的一切事務,明面上賞罰分明,實際上卻是讓禮部、刑部不能直接處罰、審判宗室成員,是一種變相的對皇家宗室的袒護;宗人府也是清朝統治階層炫耀自身血統與眾不同的工具。


小刀刀說史


清朝的“宗人府”,顧名思義,就是管理皇室宗親之人的部門機構。這個內朝機構,明清時期都有存在,最初設立於明朝洪武年間,到了清朝一直被沿用著。但要說清朝的妃子們聞宗人府而色變,寧死不去,想必是電視劇看多了吧?純屬子虛烏有之事。

為何這麼肯定呢?

因為廣義上來說宗人府,就是掌管皇帝的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事件、婚嫁、諡號、安葬的事。

具體來說呢,宗人府就是管理皇室宗親們的戶口檔案,眾所周知,朝廷六部中的戶部掌管的是天下人的戶籍,同理宗人府則管的是皇室宗親。

平時呢,宗人府還負責皇室宗親這些遠房親戚之間的一些雜務,畢竟皇室宗親之間男的娶妻生子,女的遠嫁他方,開枝散葉這種事奶人之常情,宗人府忙起來也不輸於戶部。

而宗人府對皇室宗親,也起到一個賞罰分明的職責,皇室的人誰發了錯,都由這個機構來進行刑罰,而誰要是立了功,也歸宗人府頒發獎勵。

另外,如果皇室成員想要給皇帝舉薦賢能或者推舉誰擔任某個朝中險要官職,是不能直接向皇帝開口的,必須要走宗人府這個過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如此看來,人家宗人府辦事,向來講究的是就事論事,和妃子們井水不犯河水,妃子們犯了錯宗人府也管不到,“聞之色變”的反應是不是太敏感了些?

有必要給宗人府洗白一下

這個“洗白”的過程,就是妃子犯錯了或者失寵了,交由誰負責或者說怎麼處理!

毫無疑問,肯定是打入冷宮!

除了皇帝親自打入冷宮,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交由內務府慎刑司處置。

而慎刑司,才應該是妃子們聞之色變的機構,畢竟這個部門是監視她們的一舉一動的存在。

因為妃子犯錯或者失寵了,打入冷宮,如果臥薪嚐膽默默發育,或許有一天還能會得到皇帝的重新垂憐。

但是一旦交由慎刑司處置,輕則降妃位,罰跪,廷杖等等刑罰,重則直接處死或者立令自盡身亡。

總之慎刑司的處罰酷刑比宗人府的手段要狠得多,對於嬌慣的妃子們生不如死。畢竟宗人府處置的人奈皇室宗親,多少得為皇家臉面著想,手段自然就輕了許多。

所以,就不用拿電視劇裡妃子們對宗人府的莫須有的態度來“抹黑”宗人府啦,慎刑司才是清朝妃子們聞之色變的部門機構!


三顧歷史


宗人府,對於清朝妃子們而言,的確是個折磨死人的地方。

在很多電視劇中,都能聽到宗人府這個名詞,哪個妃子犯了錯,哪個阿哥犯了錯,都會被關進宗人府,宗人府,簡單來講,就是專門為皇家服務的機構,業務範圍包括記錄皇帝九族,智障婚嫁,安葬事宜,當然,也包括處罰皇室宗親。

民間百姓犯了錯,會被送到衙門,在衙門,他們的過錯會被一一揭露,而皇宮裡面的皇親國戚犯了錯自然就不一樣了,皇親國戚們犯了錯,一般的官員不想管,也管不了,這時候,就需要輪到宗人府出馬了。

其的最高長官,喚作宗令,也是皇親國戚的一員。

宗人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初,明朝設立了宗人府,而到了清朝順治帝時期,清朝延續了宗人府這一機構。

這一機構掌管皇親國戚作奸犯科的案件,一般不是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是不會被送進宗人府的,皇帝把人送進宗人府的時候,也是千萬個小心,生怕送錯了人。關進宗人府,基本上意味著永世不得超生了。

除了宗人府就像是皇親國戚的監獄之外,宗人府最讓人畏懼的,其實是宗人府中的各項刑罰。

首先是掌嘴,掌嘴這一刑罰對於平日裡嬌生慣養的各類妃嬪公主而言,無異於天大的刑罰,掌嘴之刑,通常僅面向說錯話的妃子,畢竟深處宮中,妃嬪們是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而負責的,到了宗人府,還不老實交代自己罪責的,受到掌嘴刑罰算是輕的了。

杖刑,對於細皮嫩肉的宮中女子而言,杖刑簡直就是痛苦的巔峰,古代的杖刑可不是現在這種的,隨便打打而已,通常三四十杖,足以令人皮開肉綻,再多了,就會昏厥,皮糙肉厚的漢子都受不住這種刑罰,更逞論宮中女子。

看過清廷劇的對這些刑罰想必見解頗深,掌嘴,杖刑之外,還有拶刑與幽閉,拶刑就是夾手指,都說十指連心,就算是普通手指被房門卡住一下,都會腫脹半天,更何況拶刑呢?

而幽閉卻是對人精神上的摧殘,被幽閉者,大多在幽閉結束以後就變得瘋瘋癲癲,不能自理,對一個人來說,身體上的摧殘只是暫時的,精神上的摧殘卻是永久的。

於普通百姓而言,入衙門卻是千不敢萬不敢的,而於宮中權貴而言,宗人府便是這個衙門,進宗人府,九死一生。


魏青衣


我們現在看清廷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皇帝大怒之下將某個妃子打入宗人府,而這個時候那個妃子也會跪地求饒希望皇上原諒。

當時就在想,宗人府到底是個什麼機構,這麼嚇人,難道里面都是各種折磨人的刑具嗎?之後查閱資料才發現,其實有些電視劇對於宗人府的瞭解並不透徹,只是瞭解了個大概,就要把妃子送進宗人府。

宗人府到底是幹什麼的

宗人府設立於明朝初期,洪武三年的名字是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改稱宗人府。明朝永樂以後,宗人府多由功勳臣子以及皇親國戚管事,而它所管轄的事都移交給禮部辦理,這個時候宗人府就名存實亡了。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瞭解了明朝的具體結構,認為宗人府挺好,就遺留下來繼續使用,主要由鎮國公輔國公等有爵位的王爺掌管,而宗人府顧名思義,他管的就是“宗人”,何為宗人呢?就是宗親,理解了宗親我們就知道了,皇上的宗親是誰呢?就是皇親國戚,皇子阿哥以及其他的親屬了。

宗人府主要職責有以下幾點

^圖為清朝宗人府所在

一、記錄,官方講為修輯玉蝶,記錄皇室宗親的婚喪嫁娶,爵位的變更,以及對於他們的獎賞,功過,祭祀時間等等的事情,都需要宗人府進行記錄,並且每十年要修成一本,然後保存。

二、皇室宗親的傳話者,因為皇室宗親太多了,請求也就太多,要是一有請求皇上就接見,那一天不用幹別的了,所以,但凡宗親們有所請求比如人才的引進或者其他事項,都需要和宗人府彙報,然後宗人府整理之後,向皇上再彙報。

三、監禁。這就說到關人的問題了,當時皇親國戚太多,而主管刑罰的大理寺還沒有權利直接抓人,都是需要宗人府抓起來再聯合審理,當然了,不讓大理寺直接管的原因,也是為了彰顯皇家地位,畢竟是皇上的親戚。而且審理的尺度也不同,判罰也相對較輕。

那麼宗人府到底有沒有電視劇裡面那麼可怕,好像進去之後必死還要慘呢?

並沒有,宗人府雖然也有監獄,但是畢竟是關皇上的宗親,更多的還是阿哥格格這類惹了皇上生氣的人,雖然讓皇上生氣,但是皇上也沒有處死他,所以保不齊那天就出去了,沒準還會得寵,所以宗人府並不敢隨意的用刑。

而且裡面的裝潢也比關普通犯人的監獄要好,雖然不至於擺上一張軟床,但也不會用草蓆對付,髒亂不堪這種情況更不會發生了。

所以啊,宗人府是一個綜合性的機構,並不是專門嚴刑拷打犯錯的妃子的地方,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皇室的半個管家。

那如果妃子真的犯了大錯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就要說到皇室另一位“管家”了,內務府,內務府就是專門管理後宮的所在,包括給各個妃子們發供奉啦,皇帝賞賜的配送等等,都是由內務府操辦。

內務府有一個下屬部門叫做慎刑司,慎刑司就是專門判罰後宮嬪妃的,相比較送進宗人府,交給慎刑司才是可怕的,因為慎刑司知道,送進來的妃子一定是失了寵的,哪怕將來真的出去了,充其量就是打入冷宮,所以他們下手都非常黑。很多人進去被打的不成樣子。

所以,如果說妃子們寧死都不想去的地方,更應該是慎刑司,每天錦衣玉食的生活習慣了,進了慎刑司不僅沒有人伺候,還要捱打,當然是死都不願意去了,因為進去了可以說是生不如死啊。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雍正王朝》裡面提到宗人府,一是皇子犯錯會被圈禁在裡面;二是雍正對其丫鬟秋月工作比較滿意,對她說要給她去宗人府換牌子。此外《康熙帝國》裡有個妃子惹皇帝不高興,被關起來(不知是不是宗人府),在裡面的待遇連普通宮女都不如,還受到太監的欺負。


說起“宗人府“,很多人可能會馬上想到很多清宮劇。

比如,《還珠格格》、《甄嬛傳》什麼的,皇帝動不動就會說“交宗人府圈禁”。那麼,宗人府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所在,它的職能究竟有什麼呢?

宗人府在明代就已出現,為朱元璋所設立

先來更正一下題主的問題,“宗人府”並不是出現在清代,其實它早在明代就有。

根據史料記載,洪武三年(1370年),開國皇帝朱元璋設置大宗正院,是正一品衙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由此,宗人府正式誕生。

根據《皇明祖訓》的記載,明代的宗人府主要管“睦宗親族之事”,也就是主管皇族之屬籍、玉蝶的纂修、宗室子女的登記以及生卒婚嫁等等。

到了清朝,“清承明治”,宗人府的這些職能,全部被清朝所吸取,此外,清朝統治者還增加了很多功能。

我們不妨通過清代的宗人府,來分別說說它的這些職能。

早期的清王朝為了防止八旗功高蓋主,入關不久就設立“宗人府”

有學者認為,清代的“宗人府”體現了清朝皇親貴胄的宗法化。

我們知道,清朝的軍隊建制主要是八旗,八旗的統領分別對手下的軍隊具有絕對的權力。比如努爾哈赤時代,一般都是由大汗統領正黃、鑲兩黃旗,正白旗由皇太極掌管,杜度掌管鑲白旗,代善掌管正紅旗,嶽託掌管鑲紅旗,莽古爾泰掌管正藍旗,阿敏掌管鑲藍旗等等。

當時,八旗逐漸就有了權力逐漸擴大,威脅大汗權力的危險。但是,當時的後金軍隊正在與蒙古、明軍作戰,需要強有力的統帥,大汗權力相對來說還比較穩固。

但是,當清軍入關之後,八旗領主權力的擴大,就會威脅皇權。再加上明代藩王叛亂的教訓,清朝皇帝必須想辦法對宗室子孫進行限制。

順治九年(1652年),清朝設置宗人府,置宗令、宗人等官員。《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宗人府的職能主要是:“宗令掌皇族屬籍”、“以時修輯玉牒,奠昭穆,序爵祿”、“麗派別,申教誡,議賞罰,承陵廟祀事”、“並核承襲次序,秩俸等差,及養給優恤諸事”等。

早在努爾哈赤時代,滿族宗室就已經意識到了,宗室有可能膨脹的問題。因此,努爾哈赤規定,從自己的父親塔克世算起,凡是塔克世本人的後代,也就是努爾哈赤和他的兄弟們的後代,全部都被稱之為“宗室”,腰上可以繫上黃帶子。塔克世兄弟的後代,統稱為“覺羅”,腰上系紅帶子。

後來,宗人府設立之後,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為這些皇親貴族的後代甄別身份地位,並給與相應的特權。由此,很好的早清朝早期控制住了皇族的膨脹。

宗人府會給予皇族宗室“生活費”,並對犯罪者進行審判

“以時修輯玉牒,奠昭穆,序爵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專修普譜牒,記錄宗室、覺羅與皇帝的血緣關係,分親疏、遠近、尊卑、上下纂修成冊,加以保存。

玉牒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族譜或者戶口,皇族一旦有人出生,或者有女子過門,都必須

根據當時的規定,宗室、覺羅都有相應的福利待遇,比如可以得到每月二兩一上的錢糧和糧食。

然後是皇族的爵位。清朝的皇族往往都有爵位,當這個人死了之後,他的爵位是要往下傳的。為了保證爵位的順利交接,宗人府必須干預。清朝規定,爵位是通過每代降等的方式進行傳遞的。

清朝的爵位,共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十種名號。也就是說,如果你是親王的話,你的後代繼承爵位,就只能是郡王。因此,宗人府就必須修改他的玉牒。

“議賞罰”。宗人府是有權參與皇族工作的。當覺羅犯法,宗人府會與刑部一起對其進行審理。當然,作為皇族,他們在於老百姓犯同樣過錯的時候,處罰會較輕。

此外,宗人府還會設置宗學和覺羅學,對於皇族子弟進行培養,讓他們長大之後可以考取筆帖式、侍衛等職位。

清政府在支付宗室婚喪錢財方面,並沒有動用國家財政

還有一件事,我覺得可以稍微說一下。

我們現在總說,到了清代中期,由於八旗子弟每天提籠架鳥,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必須靠政府養活,導致清朝必須動用一大部分財政。其實,這都是主觀臆斷。

早在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就意識到了皇族不斷膨脹的問題,他說“閒散宗室有甚貧者,遇婚喪之事,每至稱貸積逋”。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又說,宗室覺羅的女兒,如果有願意讓我養育的,我養育教導。有女孩長大了,父母沒有錢讓她出嫁的,我代父母幫她們出嫁。

康熙意識到宗室窮困的問題,於是,在康熙四十一年,康熙決定從戶部支取本銀六萬兩,交給宗人府讓他們出去放貸,獲得的利潤,作為賞給宗室,用來支付他們的婚禮和喪禮。

康熙決定,給宗人府三年時間,等到第四年,必須要開始償還本金,到第八年必須全部還上。宗人府還是很會做生意的,就這樣,宗人府就一直靠著這筆錢,錢生錢,用來支付宗室們的費用。

由此可以看出宗人府的作用,也可以看出,清代皇帝有經濟頭腦,閒散宗室們的生活,起碼在婚喪嫁娶上,並沒有動用國家財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