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普魯士在1866年戰爭打敗奧地利後佔領全境,能否實現大德意志版德國?

隱隱約約1998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普魯士倒是想,但事實上做不到。

二戰時期,希特勒就曾經佔領過奧地利,足以說明德國人也想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帝國。

1,英國、法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是歐洲的傳統五大強國,其中奧地利是最根正苗紅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曾經和西班牙一起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實力不容小覷。


1815年,拿破崙戰爭之後,英普奧俄四國建立了圍堵法國的維也納體系,普奧俄三國建立了神聖同盟。

維也納體系時為了圍堵法國而建立,但同時也限制了普魯士,戰後成立的德意志邦聯,以奧地利為首,就是為了壓制普魯士的崛起。

2,法皇拿破崙三世為了打破維也納體系弄巧成拙,促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高深莫測、志大才疏的拿破崙三世為了打破維也納體系,慫恿普魯士攻擊奧地利,這便是普奧戰爭。


拿破崙三世的如意算盤是奧地利擊敗普魯士,法國漁翁得利。然後,普魯士迅速擊敗奧地利,之後入侵法國,這便是普法戰爭。

公元1871年,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稱帝,這便是德意志帝國。

3,德國吞併奧地利是取死之道

德國在歐洲的地緣位置太差,東俄羅斯,西法國,南奧地利。

如果法國對岸沒有英國,那麼征服法國就可以避免兩線作戰。

如果俄羅斯夠小,征服俄羅斯也可以避免兩線作戰。


德國吞併奧地利是取死之道,必然遭到法國和俄羅斯的聯手打擊。

一戰,便是英法俄圍攻德奧,歐陸均勢是英國的首要外交目標,英國絕不容許歐陸出現一國獨大的局面,法國和俄羅斯也不會坐視不管。

如果於我國的戰國時代相比,德國就是魏國,東齊國、南楚國、西秦國,魏國伐趙,齊國圍魏救趙;魏國伐韓,齊國圍魏救韓。

二戰時期,希特勒佔領奧地利最終導致英法俄美的圍毆。

德國的政治家們不是不懂,只是想放手一搏而已。

PS:圖片來自“地球知識局”


心向青山


當然不可能!當初對於德意志統一的計劃,普魯士與奧地利的計劃原本就不同,普魯士的主張是純粹的德意志也就是“小德意志”,而奧地利主張的是包括當時其治下巴爾幹各族在內的“大德意志”。若普魯士在普奧戰爭後真將奧地利歸入德意志之內,恐怕會弄巧成拙。

普魯士雖獲得了普奧戰爭的勝利,但不想也不能將奧地利收入囊中。

  • 第一,奧地利實在過於龐大,當時的普魯士雖然打敗了奧地利,卻也是險勝;
  • 第二,德意志帝國的構成特殊,如果奧地利加入德意志必然威脅到普魯士的地位;
  • 第三,歐洲列強並不希望見到德意志強大,也不允許普魯士吞併奧地利。


19世紀中後期,普魯士先後發動普丹戰爭、普奧戰爭與普法戰爭,最終在巴黎凡爾賽宮宣告了德意志帝國的誕生。1866年所發生的普奧戰爭,是一場決定誰是德意志主導者的戰爭。

當時新生的德意志帝國54萬平方公里,而打了敗仗的奧地利帝國的疆域仍舊超過67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仍舊是歐洲的頂尖家族,通過聯姻等方式,與德意志各邦國以及其他歐洲各國都有姻親關係。貪心不足蛇吞象,普魯士如果強吞奧地利,恐怕消化不良。



德意志帝國實際上採取的建制類似於聯邦制。原本的各邦國都被保留,普魯士只是德意志各成員中最強大的一個,所以普魯士國王成為了德意志皇帝。如果其內部各邦國成員反對普魯士,也會帶來很大麻煩。

奧地利不僅實力強大,而且如果正兒八經理論起來,奧地利才是神聖羅馬帝國與德意志的正統繼承者。所謂天無二日,一旦資歷、威望與正統性都更高的奧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國,那麼勢必與普魯士形成南北兩個核心,再次造成德意志的破碎。這也是普魯士最後將奧地利一腳踢出德意志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德意志長期破碎的局面,也離不開歐洲其他各國的干涉,各國並不願意看到歐洲大陸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存在。普魯士後來並沒有佔領奧地利,也是深知這一層緣故。

在普奧戰爭之前,英國等並不相信普魯士能夠戰勝強悍的奧地利帝國,當時各國打的如意算盤是,只是通過普奧戰爭削弱奧地利的力量。所以樂見普魯士奧地利兩敗俱傷的列強,在雙方打起來的時候都紛紛袖手旁觀隔岸觀火。

普魯士自然也知道,普奧戰爭列強沒插手,但若普魯士再進一步列強必然不會坐視不管。既然將奧地利納入德意志有害無利,普魯士自然不會去做虧本生意。



澹奕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如果這樣做了,將對德國來說是個福音。

但普魯士未必能吞得下奧地利啊!

奧地利在17世紀中期崛起,將曾經兵臨維也納的奧斯曼打的滿地找牙,後來又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者戰爭(保護自己家族)和三次瓜分波蘭。說實話普魯士並不比奧地利強太多,況且德意志地區跟隨奧地利的還是佔多數。

所以普魯士一狠心,將奧地利永遠的排除在德意志統一大業中。


六菠蘿說歷史


天朝又不是德國,憑什麼天朝那麼多輿導員站在德國的立場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