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區芷蘭街道:小巷管家 疫情下的綠色力量

紅網時刻常德3月10日訊(通訊員 湯胄芳)在常德市武陵區芷蘭街道,疫情阻擊戰成為夯實社會治理能力的演練場。7個社區,16條背街小巷,17名小巷管家成為芷蘭特有的“戰時密碼”。這群“城市貼心人”,每天都奮戰在防控一線,或流動督促,或駐守卡點,或入戶摸排,或致力愛心服務,背街小巷也有了“戰時”守護,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的基層管網有了精密覆蓋。

芷蘭街道臨紫社區五組居民白清華,現年55歲,身為中共黨員的他,僅憑一通招募電話,就毅然決定前赴一線。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白清華都駐守在卡點。認識白清華的人,都說他有點頑固。“街道幹部來檢查,你也抬個體溫槍!”白清華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昨天的安全不代表今天的安全,今天的零新增不代表明天的零壓力,疫情防控,一絲一毫都松不得”。也正是因為白清華工作認“死理”,他所在的開放式小區至今無一人確診,小巷管家守護住了群眾的“健康島”。

武陵区芷兰街道:小巷管家 疫情下的绿色力量

小巷管家查看外來人員證件並檢測體溫。

早在1月底,芷蘭街道就確立了“黨建引領、志願服務為載體、居民自治獻合力”的防控工作思路,群防群控擺在了突出位置。黨有號召,我有作為。17名小巷管家,紛紛請戰。在抗疫一線,與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駐片單位、兩新組織構築成為了最強“戰疫共同體”。

柳菱社區李建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居民志願者。自芷蘭街道開展社會治理的初步探索時,就積極加入了“小巷管家”隊伍。平時督促街巷衛生秩序、門店經營秩序、車輛停放秩序的他,“疫”情當下有了新的工作內容。“老闆,你今天又多了幾個人復工,他們的員工臺賬建立好了嗎?”“您的來訪顧客登記本上還是昨天的日期,要及時登記啊。”

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小巷管家熟知社情人情的優勢也在凸顯。“昨天巡查的時候發現有幾家不符合復工條件,我昨天上門說了的,但是他們開一陣關一陣,我帶您去看看。”9日早晨,和聯防小分隊一起工作的李建華說,對於他所在的街巷,有幾家門店開業,哪些門店防控工作做得紮實,哪些認識不到位,李建華都有一本“明白賬”。

武陵区芷兰街道:小巷管家 疫情下的绿色力量

小巷管家助力復工復產。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頒佈,平時愛看新聞的文禮義激動地拍了拍大腿。對於《決定》的頒佈,他腦袋裡想到的卻是沙河社區幾個小巷的私房菜的“菜單”。發微信、打電話,文禮義再沒閒著。“您那個菜單要換換了。薑辣蛇禁食了哦!”對於能夠第一時間傳達國家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文禮義顯得很高興。

武陵区芷兰街道:小巷管家 疫情下的绿色力量

小巷管家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

“雖然到了花甲之年,但是能同街道幹部和居民志願者一起,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非常榮幸。”除了管小巷,文禮義還義務參與到了沙河八組的值守。每天巡完街巷的間隙,我都會來這個值守點。““生面孔”、“熟面孔”我一看便知。本來就是這個小巷的居民,碰到居民進出,也能順道做做宣傳,人“熟”總是好辦事,話重話輕都是為了大家共同的安全,左鄰右里也不得見怪”。

社區防控,在於守責。沙河社區八組租住戶多,復工返崗人員摸排難度大,“有些住戶,白天敲門不應、電話不通,我們就數著晚上的燈,誰家有燈上誰家”,臨紫社區書記李俊說。“主動突擊”與“守株待兔”來了一個完美結合。在芷蘭,向“亮燈行動”一樣,小巷管家助力疫情防控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來自於群眾,是最普通的居民,卻也是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總支的得力助手,是“疫” 線不退縮、始終活躍在一線的綠色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