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遊牧民族,有多少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為何都消失了?

遼威


古代是沒有白種人、黃種人的區分,根據有些史籍記載,北方遊牧民族中鮮卑、匈奴一部分都是金髮碧眼、高鼻深目的白種人特徵。

1.鮮卑:是繼匈奴之後崛起在草原的遊牧民族,發源於大興安嶺,南北朝時期活躍於中國北方地區。

鮮卑人曾依附匈奴,後來又歸附東漢,首領檀石槐建立起由宇文、拓跋、乞伏等鮮卑部族軍事聯盟。其中拓跋部曾在北方建立起北魏,統治北方地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極力促進鮮卑漢化,從上至下鮮卑全部漢化,移風易俗,鮮卑作為一個民族完全融入漢族。

2.白種匈奴:匈奴族來源複雜,興起於蒙古陰山,征服草原各部中包含一些白種人部族,強盛時期嚴重威脅中原秦漢,雖然在戰國時被蒙恬、李牧多次擊敗,但始終沒能解決。

這支白種匈奴主要是與白種人的大月氏混血後裔,以女性為尊,喜歡以黃金裝飾,沒有官吏,盛行共妻制度,人數不夠較少,最終被周邊領國吞併。

3.羯族:也是依附匈奴的一支白種部族。最有名的是五胡亂華時期後趙,即由石勒所建立。

這是個嗜殺的民族,常以殺人取樂,所到之處幾乎沒有活的生命,兇狠殘暴異常。冉閔一道殺胡令,幾乎消滅羯族,殘餘的部眾或投靠鮮卑(鮮卑權臣爾朱氏就是這個胡族)或南下投奔南朝(候景)。

南下的候景又製造建康之變,繁華的江南血流成河,最終被陳霸先等人奮力消滅,爾朱氏也被高歡等人消滅,羯族從此在中國消失。






最後的騎兵90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世界上任何專家都無法回答中國歷史上究竟有多少白種人,中國古代正史對此記載也是寥寥無幾。世界上別的國家古代的時候更沒有像中國古人那樣系統並且歷代延續的歷史記載,所以任何人也無從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有多少白種人。中國從古到今主要民族人種基本都是黃色人種,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也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從人類發展的一般規律而言,從來都是優勝劣汰,古代的中國綜合國力始終居於領先,那些當時世界不發達國家的白種人來到古代繁榮的中國以後,他們自然會仰慕當時經濟、文化都發達的中國,久而久之自然被當時領先的中華文化所吸引,最後被同化。因為古代中國及各個民族主要以黃色人種為主,極少數白種人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與中國各民族黃色人種融合,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被同化,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至道中庸


中華民族是個大熔爐,龍就是各部落圖騰混合的產物。最早的中原,只在河南河北山西陝西一帶,東西南北都是蠻夷。周禮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的演進,心夷則夷,心夏則夏。重文化不重血統。漢朝開始,只要夷人交銳守法,政府並不歧視夷人。允許通婚甚至允許夷人考試做官,則將各國夷人熔入中華民族當中。中華的高度文明,吸引夷人歸化。開放的政策,方便夷人歸化。寵大的漢人基數,沒被夷人歸化。


劉傑無圖乾貨


羯族匈奴突厥回族維吾爾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