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末日鍾加快,現在離“末日”還剩100秒。

今天看了看肺炎感染人數,感覺末日好像確實有可能快降臨地球了。。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一週前我寫的有關武漢肺炎的文章,當時才225例,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在最開始接觸這一塊的相關資訊時,我就覺得可能不會太平了,沒想到現實比我想象的還要殘酷,我以為會是一天一百人,事實上每天都會新增一千多例確診患者。

當末日快要來臨,人類還有什麼退路?

或許這正是DSpace分身計劃存在的意義所在。


最為人所知的萬通集團其創立者就是馮侖先生,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上天”是60歲的馮侖的“狂想”。

他的腦洞不僅僅停留在發射衛星火箭,探索外太空星球上。

他想把人類基因送到太空中,在無限未來的某一天,實現人類在太空的繁衍。

這個想法跟《流浪地球》裡的情節有點類似:在地球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人工智能機器莫斯為了人類文明之延續,準備啟動火種計劃。

領航員空間站冷藏了三十萬人類受精卵和一億顆基礎農作物的種子,儲存著全球已知的動植物DNA圖譜,並設有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以確保在新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類文明。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而馮侖的宇宙計劃分幾步走,第一步,向太空發射衛星,進行媒體業務嘗試;第二步,他發起名為“DSPACE”的分身計劃,最終打造適合火星環境的“火星人”,保證人類文明的延續。

與此同時,馮侖還對太空有了另一個想象和期待——火星移民

假如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2018年初,御風集團董事長馮侖正是抱著這樣的憂慮和國內外頂尖航天科學家和基因科學家共同發起組建了MARVELTECH(上海曼為科技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專注於生命科學研究和太空技術探索的公司,以“創造人類新文明”為使命,通過建立、長期管理和運營百萬人級別的太空基因庫,在未來科技和其它相關條件成熟的時候,將基因運送至火星或者類地行星,通過基因技術創造出新的人類文明。

MARVELTECH公司主導的世界首個人類太空基因庫項目,代號DSPACE。

項目通過發射人類基因至太空和進行地面模擬太空環境試驗,對含有基因信息的人類基因凍乾粉末在試驗前後的全基因組100X深度測序數據進行比對,獲得太空環境對GLP存儲的真實影響數據,同時研製抵禦宇宙輻照和高能離子的基因存儲裝置,在地球和太空中永久保存人類的種子

——基因,為人類在未來的星際移民以及基因再生提供有力支撐。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DSPACE項目護士團隊為八位自願者分別採集了20毫升靜脈血液,通過EDTA抗凝真空採血管保存,由生物冷鏈公司專人手提運往中國國家基因庫,隨後由國家基因庫的科學家們通過磁珠法提取基因(脫氧核糖核酸),再運用真空冷凍乾燥法制備可以長期存儲的GLP。

這八位自願者的GLP被放入具有最大限度抵禦宇宙輻照、高能粒子和對地通訊,自主溫控功能的太空基因庫DSB-01號中。

參與這次試驗的八位自願者是經過嚴格篩選,來自中國不同地域,行業以及不同年齡階段的優秀人士。

基於太空基因庫DSB-01號運行軌道的高度,這八位參與者的GLP將在太空中最長保存時間達到975年,同時他們的基因也是人類第一批進入太空存儲的基因,在人類的生命科學研究和太空探索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2018年9月28號,DSPACE項目的發起人馮侖在世界知名科技峰會Abundance360的上海峰會現場,向與會的1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屆嘉賓以及國內外媒體,首次公佈了DSPACE項目的內容。

簡單說來,曼為的火星計劃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利用現有航天發射平臺不斷髮射太空實驗火箭,結合地面模擬來探索基因在太空中的長期保存,為地球生命物種的多元化保存,提供不同的路徑和方式,讓人類文明得以延續;

第二個部分是依託互聯網建立一個社區,吸引方方面面對太空探索和星際移民有興趣的群體,成為這一項目的火種;

第三部分是在未來合適的時間逐漸探索移民火星的可能。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同年10月25日,這個宣稱以“創造人類新文明”為使命的科技公司,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一個太空基因庫,它載著8枚人體基因和馮侖雄心勃勃的DSPACE基因計劃衝向太空。

合作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深圳國家基因庫、青島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邃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

放眼國際,馮侖並不是第一個提出“火星移民”想法的商界人士,比他更早和更快付諸實踐的是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特斯拉的CEO馬斯克。

2002年,馬斯克創建了一傢俬營航空航天公司SpaceX,在經歷過最初的挫折和失敗之後,SpaceX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航空航天公司。

2012年,在英國倫敦皇家航空學會演講上,馬斯克宣佈了他籌備已久的火星殖民計劃。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與馮侖的太空基因“分身計劃”不同的是,馬斯克採用的是所謂“真身計劃”。

在未來15年到20年,美國SpaceX公司計劃將8萬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他們將在火星上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並在火星上休養生息,繁衍後代。

馮侖的“分身計劃”比馬斯克的設想更大膽,更驚世駭俗,彷彿科幻小說中的片段。裡面設計的“火星人”概念甚至會引發關於基因倫理的新一波大討論。

這個大膽的想法一度給馮侖的父女關係帶來裂痕。

女兒馮碧漪不理解為什麼父親如此熱衷於太空移民計劃,她甚至隱隱約約擔心父親有一天會拋下一切,不管不顧地奔向浩瀚宇宙。

“(探索太空)可能對周圍的人來說是不理解的。甚至對你的親人來說是傷痛。但是最後會轉化為理解,人類在探索未知的地方時,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顯然,馮侖對宇宙的念想,短期不可能消失了。


將DNA製成凍乾粉,裝入太空膠囊,用火箭運輸到火星的軌道上,馬斯克的方式是用“肉身”,馮侖的方式是用“分身”,為何會想到用“分身”的方式移民火星?

“DSPACE的每一顆裝有DNA凍乾粉的太空膠囊只有幾克的重量,按現有的火箭承載能力來計算,一次運輸就可搭載幾萬個這樣的膠囊。DNA代表生命的種子,而它的運輸比直接運輸上百萬噸“肉體”要容易得多。”馮侖分享了他的想法。

普通大眾何時能參與這個計劃?

馮侖表示,希望在未來5年內開放,每個人花幾萬元保存費就能將DNA保存幾十年。

DSPACE計劃只是曼為科技長期項目中的一步,

在未來3-5年內,曼為科技會陸續開展如尋找有利於長期地外空間生存的生物學方法、生物信號的接口與傳輸等研究,也會持續迭代現有業務,開發更有利於在太空長期保存人類種子的載體容器,逐步完善和健全曼為的DSPACE計劃;

在未來10-20年內,曼為希望找到人類對抗宇宙環境(高能粒子、微重力)和移民其他星球的有效方法,在太空科研和服務領域形成獨特的標籤,發展成一個擁有核心技術的整合生物醫療和太空科技的創新型公司。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2019年7月24日,曼為科技在上海舉行了“DSPACE發佈會”,並於發佈會上同步啟動了旗下“火星社會”的上線儀式。

發佈會上,曼為科技還啟動了“火星社會”上線儀式,並任命了莊逢源教授等6位星際大使,同時成立了星際聯盟,並與《中國航天》進行戰略簽約,雙方共同發佈舉辦“2020國際火星大會”。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科技的進步往往是符合摩爾定律的,創造人類新文明,探索星際移民這一理想需要眾多科技領域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努力。

曼為科技不僅組建了由生命科學、航天科技等領域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和顧問團隊,也發起瞭如‘火星社會’的社區平臺向大眾輸送科普性內容與行業最新進展,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談及為何創辦曼為科技,馮侖表示,2015年拜訪NASA並參觀太空博物館時受到了強烈震撼。

在與航天員的交流中發現:太空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與太空心理距離的縮小讓他開始關注太空相關的前沿科技進展。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這到底需要多長時間?

有人問馮侖:“你覺得你在有生之年可能上天,可能到達外太空,甚至是火星麼?”

馮侖說:“能不能移民外星,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去太空,形式有很多種,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因為我覺得,人類總要走上這條路的。

哥倫布不是為了發現新大陸才去探索,新大陸是他探索的結果;

我們曾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面對未知,曼為科技的團隊不忘初心,堅持與夢想同行,

我們相信:火星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終點,而是人類星際移民的起點。

曼為科技將帶著 DSPACE 計劃,邁出人類探索火星移民,創造人類新文明的第一步。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關注曼為科技公眾號,關注“分身計劃“

成為探索星際的先行者!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掃描這個二維碼

進入【火星城市社區】

假如末日來臨怎麼辦,DSPACE分身計劃給人類留下“希望火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