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為什麼職位越高的人越不排斥上班,特別是有些領導是加班控?

其實,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才能得心應手。

山本耀司就曾經說過,原來對我來說,最耀眼的時光是專心創作的階段;最奢侈的享受是緊繃神經,沒日沒夜地準備時裝秀的那段時光。如果這一切不再繼續,我會突然病倒,失去我的健康吧。

有些人足夠幸運,從小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可是,也有很多乖學生,從小按照學校的要求走。可是,當面臨職業的選擇,甚至想要怎樣的人生,就遭遇迷茫期。這個時候,如果只聽外界的聲音,聽長輩和前輩的聲音,即使做得好,也很難開心。畢竟,取悅別人容易,取悅自己困難。

其實,如何找尋發展方向,不應該往外找,向大v提問,而應該往內找。那麼,如何往內找呢?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職業生涯教育領域的古典寫過一本書,叫做《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裡面有詳細的方法,告訴讀者,如何往內找,每一個面臨職業規劃的人都應該讀一讀。

書中提出了“生涯三葉草”,職業生涯中三種重要的要素分別是:興趣,能力和價值觀。關於能力方面,《遠見》這本書已經講得很詳細了。因此,今天主要討論一下在興趣和價值觀兩個方面,如何更加了解自己。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一、興趣

興趣能當飯吃嗎?這句話我們很多人都聽過,其實,興趣可以當飯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都可以當飯吃。

是的,興趣也分三六九等。最底層的興趣,也許只是滿足了口腹之慾,感官刺激,高級一些的,比如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興趣金字塔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和志趣。

感官興趣就是為了滿足感官刺激,簡單來說,就是爽,屬於消耗型樂趣。因為這樣的興趣並不能產生價值,也就無法賺錢。單純的感官刺激無法維持較長時間。所以,不夠穩定。可能是心血來潮,喜歡一會兒,很快就膩了。

想要讓這樣的興趣產生價值,變成自覺興趣,那麼,就應該趁著這股子新鮮勁兒,在這短短的蜜月期內,應該想盡辦法,尋找價值感。

比如,如果你喜歡美食,只是吃的話,吃完就消耗完了,沒有了。如果分享一下心得體會,寫一篇文章,發一組圖片,這樣就產生了價值,也許會吸引到很多同伴。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第二個等級的興趣叫做自覺興趣,做的事情符合一定的認知行為,不需要外界刺激也可以開始,而且可以持續一定的時間。這個階段,已經脫離了單純的感官刺激,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的加入。所以,即使沒有外界的刺激,也願意去做這些事情。

第三個等級是志趣,包含了志向和價值觀。如果設立了遠大的志向和價值觀。那麼,就會為了達到目標,忍受枯燥和無聊,堅定往前走。所以,很多大佬,精英,對他們來說,工作就是修行,他們願意全身心投入工作當中去。不覺得辛苦。比如稻盛和夫,他說,工作就是修行,只有拼命工作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你瞭解自己的興趣嗎?你有高級的興趣嗎?還是一直處於最低級的感官興趣?

二、價值觀

首先,應該分清楚“假我”和“真我”。電影中很多主角的心路歷程可以歸結為英雄之旅,也是追求真我的過程,大多要經歷失去、痛苦、面對、追尋、重獲這些步驟。

很多人的困惑,在於分不清真我和假我。請你思考一下,你的夢想,你選擇的專業和工作,是因為你喜歡,還是因為父母喜歡,或者因為社會上都說這是一份好工作?

所以,獨立很重要。保持獨立,選擇適合自己的,而不是符合大眾認知的。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其次,價值觀是關於“什麼東西重要”和“這些東西之間是什麼關係”的觀念。每個人的取捨都不一樣,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我們應該睜大眼睛,找到適合自己的,而不是聽從於父母,或者聽從於社會習俗。

價值觀沒有對錯。甲之蜜糖乙之披薩。不但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還要儘量避免被社會習俗所影響。房子真的等於幸福嗎?聽話就等於孝順嗎?

還有,一旦把“獲得大家認同”的價值觀放到首位,等於你把“永遠隨著別人的要求”作為生命的必然腳本,而且如果決定出演這麼一場戲,你死得一點都不冤。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你永遠都無法取悅所有的人。如果把取悅別人,滿足所有人的希望當作自己的生存哲學,價值觀。那麼,總有一天,你會失望的。

《向前一步》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曾經這樣說:

在我加入Facebook不到六個月的時候,扎克伯格和我進行了一次正式的工作總結。他告訴我,想要贏得每個人的歡心,這種想法會阻礙我的發展。他告訴我,當你想要讓事情有所改變時,你不可能取悅每個人;而如果你去取悅每個人,你就不會獲得充分的進步。


最後,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定見”,找尋定見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包括:體驗、確認、主張和踐行四個步驟。在實際生活中,通過感受和確認,不停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生涯三葉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比如,在《功夫熊貓》的發現之旅中:

體驗,在夢裡,阿寶是一個會功夫的大俠,醒來之後回到現實,自己是一個麵條熊貓。在生活中多多體驗,經歷,他發現,也許,他喜歡的是功夫。

確認,經過一系列的事情,他確認,雖然出生在麵館,可是我不喜歡麵館的生意,我喜歡功夫。

主張,阿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我喜歡功夫。

踐行,拜師學藝,開始學習功夫。


在學習和考試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在補短板,因為提分效果好。可是,在人生中,在職場上,更應該發揮自己的長處,而不是補短板。《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就告訴讀者,如何向內探索,找尋適合自己的興趣和方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當然,書裡有關於職業規劃的所有問題,比如,如何成為高手,如何修煉內功。如果你對自己的現狀感到迷茫,不妨找這本書讀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