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教沒有興修巨大神像的習慣,而佛教卻有呢?

西涼攻城獅


為什麼道教很少修建巨大神像,而佛教卻很多?這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佛教和道教教義的核心內容不同,導致外在的行為不同。

佛教講求的是對來世的嚮往,今生的一切苦難都是通往來世的通行證,講求通過嚴格的戒律去規範自己,並且佛教宣揚精舍,佛祖就曾經接受過黃金鋪地的精舍,另外宏大的寺廟可以襯托佛祖的威嚴,對吸收信徒有很大的好處。

道教講求的是逍遙自在,道教是神仙的體系,修道是修仙,並不是修神,從這裡不難看出,道教的神仙是分開的,神受天庭的約束,而仙自由很多,總體而言道教更注重今生,認為來世縹緲,我命由我不由天,通過順天養性,逆天養命的手段與理念期待可以超脫於世外,對建塑像沒有太多要求。

這兩種意識形態的差異,導致了外在的展示方式就不一樣了。

2、入門的門檻不同,漸漸導致財力物力的差距。

佛教是一個很大眾化的教派,無論有無文化,無論自身什麼條件,只要信仰就接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嘛,佛家廣開方便之門,慈航普度,信徒越來越多,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濛濛童子,社會各個階層來者不拒,這樣一來可謂八方納財,很容易達到目的。

道教的門檻就相對高了很多,認識字是最最基礎的,還要通古文,要求悟性,對信徒也是高高在上的,覺得修道不同與凡人,修道者也確實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對占卜吉凶,治病解痛都有所建樹,所以一般百姓都覺得神秘難於交流,這樣一來信徒的圈子發展的就慢,沒有財力,又曲高和寡發展起來自然就不如佛教。

修性修命修的都是自己,與塑像的大小其實並無太大關係,不是大像就靈,小像就不靈,修者自有緣份,入佛門還是道門都是自己的緣法,真心不希望看到互相詆譭,各修各人,貶低他人真的能抬高自己。


小馬談古今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去過武當山嘛?看過真武大帝的神像嘛?

所以道教也是有巨大神像的。只不過從總體而言,道教相對佛教,是弱勢的。所以題主才有佛教都是巨大神像,而道教沒有的錯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佛教的巨大神像這麼多?而道教的這麼少呢?

這跟兩個教派之間的影響力有很大關係。

道教講究修此生,有追求的道士都是追求自我的飛昇,這輩子你要是修行不成功,你就塵歸塵土歸土,所以呢,精進修行的道士都自己玩去了,帶徒弟這回事,有句玩笑話就是——愛信信,不信滾,別耽誤我修行。至於那些抓鬼畫符煉丹的……混飯騙人的居多,不說也罷。


佛教呢,講究普度眾生,四處傳教,而且宣揚的是來世。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說呢,更加接地氣。你想啊,都是信教,一個對你親切熱忱,一個對你愛理不理;一個告訴你來事世還有希望,一個告訴你這輩子不修行成功啥也不是,你說你信誰?


所以啊,群眾基礎決定了,佛教比道教更加的平易近人,所以和尚廟香火旺盛,道觀裡,自然就冷清了。所以 ,佛像越修越多,稍微有點名頭的山上,都修了佛寺,而道教,也就日漸式微了。


這裡還要囉嗦一句,道教宣揚的白日飛昇,攏共也沒幾人能看見,即便是真的,別人都去當神仙了,也沒空回來跟你講道理,而且抓鬼畫符煉丹這一類的,很容易被人證偽;而佛教呢,根本不需要證明自己的真假,只需要灌輸一種思想,眾生皆苦,來世得救,誰也不能證明他是假的。


從這個層面來說,道教幹不過佛教,也是正常的。


萌萌的糯包子


我去過太多道觀聖地,包括著名的武當山,西嶽廟等等,我實在不知道樓主憑哪點說道教不愛修巨大神像。

以我親眼觀察,道教一直都有興建巨大雕像的習慣好吧。樓主可以去一些知名的道館看看,裡面的神像可不比佛教小。

只是道教一向比較高冷,屬於愛信就信不信拉倒的那種。不愛主動傳教,道教信徒比較少,所以道教巨大神像的數量不如佛教多,但是隻要條件允許,道教還是願意修建巨大神像的。



用戶8839943508720


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下山圈錢。翻開中國歷史,會發現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逢一到亂世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道家人物出來撥亂反正,等到天下平定以後,這些人就退隱山林,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五千年以來都是如此。

夏末商初的伊尹,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姜太公,春秋時期的范蠡,秦末漢初的張良和陳平,三國時期的郭嘉、諸葛亮,隋朝的韓擒虎,唐朝的李靖和李績,宋朝的苗義光,元朝的耶律楚材,明朝的劉伯溫和周顛等人,清朝的范文程。幾千年以來,每逢亂世,必定有一些道家人物出山平定天下,等到天下安定以後,他們都遵循道家的功成而身退,把接下來的任務交給儒家和釋家。

道教奉行的是盛世修行亂世救人的精神,所以說在戰爭時期,道士是以民族大義為重,基本都會積極的投入救國行列,這是他們的責任,也是他們的修行。在亂世根本無暇修建大佛,盛世時又歸隱深山,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得到,又從何談起修建大佛呢?佛教就不同了,佛教奉行的是苦海無涯因果輪迴的觀念,重點在於普渡眾生教人行善教人行樂,所以佛教針對的是老百姓,老百姓需要的當然是越來越多的大佛好跪拜,越來越多的大佛來積功德。道教重在救世或是治世,當然不在意修佛的多少了。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講,就相當於兩家公司,一個客戶群體是大眾,一個客戶群體是高端精英人士,我們只看到過超市開得遍地都是,可曾見過勞斯萊斯滿大街都是?


大象愛養生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種文化傳承的差異造成的。

首先,佛教和道教的核心內容不同,導致外在的行為不同。

佛教講求的是對來世的嚮往,今生的一切苦難都是通往來世的通行證,講求通過嚴格的戒律去規範自己,並且佛教宣揚精舍,佛祖就曾經接受過黃金鋪地的精舍,具體傳說可以上網查證的。另外宏大的寺廟可以襯托佛祖的威嚴,對吸收信徒有很大的好處。

道教講求的是逍遙自在,道教是神仙的體系,修道是修仙,並不是修神,從這裡不難看出,道教的神仙是分開的,神類似於公務員,在天庭是要上班的,而仙就自由很多,當然福利就少的可憐了,要靠自己養活自己,總體而言道教更注重今生,認為來世縹緲,我命由己不由天,通過順天養性,逆天養命的手段與理念期待可以超脫於世外。建不建塑像其實都無所謂,反正是自己的也跑不了。

這兩種意識形態的差異,導致了外在的展示方式就不一樣了。

其次,入門的門檻不同,漸漸導致財力物力的差距。

佛教是一個很大眾化的教派,無論有無文化,無論自身什麼條件,只要信仰就接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嘛,佛家廣開方便之門,慈航普度,信徒越來越多,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濛濛童子,社會各個階層來者不拒,就像電影院免票了,不管有沒有座位都可以進來,這樣一來可謂八方納財,很容易達到目的。

道教的門檻就相對高了很多,認識字是最最基礎的,還要通古文,要求悟性,對信徒也是高高在上的,覺得修道不同與凡人,修道者也確實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對占卜吉凶,治病解痛都有所建樹,所以一般百姓都覺得神秘難於交流,這樣一來信徒的圈子發展的就慢,而假道士騙來錢財也是供自己享樂,哪裡會修建道觀?沒有財力,又曲高和寡發展起來自然就不如佛教。

最後,我要說的是,修性修命修的都是自己,與塑像的大小其實無關,不是大像就靈,小像就不靈,修者自有緣份,入佛門還是道門都是自己的緣法,真心不希望看到互相詆譭,各修各人,貶低他人真的能抬高自己?本篇回答筆者也是儘量站在客觀的角度,希望不喜者勿噴!


混元楊承一


道教沒有神只有祖師,祖師只能算前輩。

道教信仰裡唯一有神性地位的是天,天道。

天之子在龍椅上坐著呢,你敢把祖師像修多大??

而道家崇尚自然,依道而行,講究無拘無束,縹緲灑脫,道心堅定者更是勘破生死,這麼一群不怕死不聽話的主,要不是有自知之明,躲在深山老林裡不出來,早就派兵剿滅了。

佛教就不一樣了,完全是另一個神秘學體系,冒犯不到天子龍威。

再加上本土化之後的佛教文化弘揚吃苦耐勞、樂於奉獻、安守本分之逆來順受的奴才思想,朝廷喜歡還來不及呢。歷朝歷代無不花費大量民脂民膏修建佛像,越大越好。

道教什麼時候明悟了,放下身段給朝廷做狗了,道教就離擁有巨大的祖師像不遠了。說不定還有巨大的天子像可以拜呢。可是,直到大清國滅了也沒成,也不知是蠢還是骨。


用戶60114283938


佛啊什麼的就是騙錢圈錢的。

前幾天,我和老媽說了個這方面的事。

燒香拜佛是民俗,您去就行,別扯上我,因為我心不誠,為什麼心不誠?聽我道來:你去廟裡是不是得給紅包到功德箱?這錢誰拿的?以前包個十塊二十,現在為什麼二百四百的?難道神就保佑錢包的多的人嗎?好吧,真的有神靈,那麼,神靈爭的又是什麼?是你的一炷香一次虔誠的祭拜,還是你貢品多多錢多多?這麼多年這麼多次,如果真的有神靈,那麼它為了香火是不是要顯下靈讓我們更堅定的去貢獻信仰?沒有,有的也是什麼隔壁二狗子抽風拜神痊癒之類的傳聞,反正我沒見過!

可是,為什麼村裡的神廟我去祭拜而且沒半句廢話心倒是很誠?因為村裡神廟祭拜的是唐朝時期為民殺賊戰死的小將,這不是迷信,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靈,我祭拜他理所應該無關封建迷信思想!

現在,老媽在我的影響下,也不怎麼相信了,但風俗民俗還在,這個不可能太過極端!

我就是傳說中的無神論者!

前幾年,拗不過老媽,去了百公里外的荒山上拜神,尼瑪車都差點開壞了,去一次就包四百,人山人海的都說很靈驗,去了二年,今年我就說您老放過我,要你自己去,包車費我給就是,我真的不信那玩意兒別逼我急,老媽想了想,算了不去了,這就對了,人家那破廟是有一群人投資的,年年啥也不用做就等分紅我們這些傻逼的香油錢的。我是不想打擊您老沒說而已。

今天打了這麼多,希望大家能多看看,所謂的神靈真的都是扯犢子,村裡前些年又立了幾尊雕像,孔子朱熹周文王,沒事去拜拜這個就行了,至少這個是真的存在過的…


四散畫虎爛


道教有“老子天下第一”、有大足石門山三皇洞石窟…有看評論裡面,一個個“羨慕嫉妒恨”啊!一個個假道士或者假道學恨不得把佛教滅了取而代之。道教創立之初是不允許造像的,後來看佛教有佛像就開始塑像。佛教造像多是因為佛教傳中國,已經完完全全融入中國文化,不僅基礎理論完善,而且管理嚴明,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而道教在創立之初,就是為了顛覆政府,看看“黃巾之亂”!唐朝時期因為皇室姓李,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所以推崇道教,也正是那個時候,佛教發展得更加厲害。唐武宗滅佛,道教也沒能力爬起來;宋朝時期,皇帝合稀泥,要求佛儒道三教合一;元朝時期,王重陽拋棄宋朝子民,投奔成吉思汗,被封為國師,等成吉思汗死後,忽必烈把這些道士給開除了,大力推崇藏傳佛教。明朝皇帝怕死,煉長生不老藥,道士又有出頭之日了。清朝推崇推崇藏傳佛教,雍正皇帝吃丹藥毒死





加減法457


這取決於你覺得道是什麼?

按道家的說法“道生萬物”,既然萬物都是道而生,那萬物自然是道的一部分…

花草樹木是道,人蟲鳥獸是道,我說你聽亦是道…

我們身處道之中也是道的一部分,又要立什麼像?

心中有時自然有,心中無時亦是空…


零九零四




什麼事情都是個因緣條件的制約,一般社會大眾看到的表面現象,都有較為複雜的內因外緣。

塑造偶像,不是什麼習慣問題,而是起因於宗教本身的教義。凡是宗教,都有偶像崇拜的問題,其需求目的是一樣的。現在所說佛教丶道教在這方面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本門的社會影響實力所致。並不是道教沒這個習慣,或沒這種需求,或比佛教清高。

佛教有個觀點說法很現實,"結緣″,"廣結善緣″。社會緣深廣,自然就具大勢派頭。也不是佛教徒強勢,也不是和尚能耐。清淨無為的宗教理性,佛家道家是一致的。但是究竟教義是有差別懸殊的,總根源在這裡。

佛教的"普度眾生″理念,五乘法理,普攝群機。這是道教望塵莫及的。往究竟裡說,"一切法都是佛法″,佛教雖然不拉信徒,但具普世效果。

英國著名權威學者,湯恩比先生說,拯救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要靠儒家學說和大乘佛法。這一觀點越來越被東西方社會精英和高知所認可。

對當今佛教的興盛,佛法的傳播普及,不能不從其教義本身去深入認識思考研究一下。當然塑像丶建廟,僅僅只是形像佛法,信仰入門的嚮導,不可或缺的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