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戰力如何?

寧家少主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是從俄羅斯採購的,原為蘇聯“基輔”級航母第4艘“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俄羅斯船廠將其翻新改裝,轉手賣給了印度海軍。原本說是白送,但既然印度方面提出了改造,那麼改造改裝費用你得掏吧,印度人一開始覺得自己佔了便宜,但後來這艘航母一再延期交付,說是差錢,三番五次漲價,幾年下來終於改造完成可以交付了,但改裝費最後卻成了一筆天價合同,據印度媒體披露,俄羅斯方面前前後後總共從印度手上拿走了30億美元的改裝費。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滿載4.55萬噸,蘇聯設計時最初計劃用來搭載雅克-38,這是一款垂直起降戰機,因此航母上並沒有滑躍起飛甲板,如今,印度海軍計劃在其上搭載米格29艦載機,因此要求為其加裝了滑躍甲板,飛行甲板上有兩條跑道,停機坪區域能搭載10架左右米格29,加上機庫可以放入10架左右,加上搭載一些直升機,滿打滿算,全艦飛機搭載量也就是三十幾架的樣子。

實際上,印度海軍原本想在“維克拉瑪蒂亞”號上搭載蘇-33,但蘇-33是重型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維克拉瑪蒂亞”號上如果搭載蘇-33,數量肯定會非常可憐,最後,印度海軍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米格-29K戰鬥機當艦載機。米格-29K綜合性能比蘇-33略遜一籌,它掛載4枚導彈,只能在母艦周圍二三百公里範圍內出沒,滯空時間也很有限,最多一個小時就到頭了,必須返航,艦載機能力如此,其航母綜合戰鬥力的水平自然也高不到哪去。


兵工科技


▲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圖片來源於:網絡)

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是印度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航母,作為未來印度海軍在印度洋上作戰的核心作戰平臺之一,其在設計之初可以說被印度海軍和軍方都給予厚望。

▲當年下水的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的艦體(圖片來源於:網絡)

該航母根據現有的資料來推斷,其長260米,寬60米,正常排水量達375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40000噸,採用滑躍起飛方式放飛艦載機,可同時搭載16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和20架各型艦載直升機,該艦人員編制為1400人,採用蒸汽動力,最高航速可達28節以上。

▲未來,印度人此前構思的這一幅“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的想象圖能否成真,值得觀察(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以說,就性能上來講,作為一艘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該艦在配置上還是中規中矩的,特別是在印度洋上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有戰鬥力的平臺,然而,事實上,從開工到現在,不僅歷經了多次嚴重的事故,還先後下水三次,加上其建造費用也在不斷攀升,種種原因下來,這艘航母未來的正式服役日期已經變得十分模糊了,雖然印度官方認為其在2020年到2025年間即可交付海軍,但根據印度人自己的國防工業能力和效率來講,這個計劃未來能否得以實現,也真的是不好說呢。


軍武次位面


不吹不黑,亞洲第一,也沒啥問題!

但從一艘航母戰鬥力,單獨討論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超日王”號)航母的戰鬥力,只看航母+艦載機本身,印度海軍這艘航母確實紙面上的實力確實很強大,不論怎麼“黑”印度,印度航母客觀實力就在那裡擺著呢。

而印度航母超日王號原本是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其為基輔級航母的第4艘,1987年服役,服役後沒兩年,蘇軍沒了。接到這艘航母的俄羅斯海軍也失去了擁有航母的信心,所以乾脆就把這艘航母扔著不管,甚至鍋爐爆炸了也不修。正好印度缺航母,而俄羅斯計劃就將自己的航母賣給印度,早前就是跟印度說不要錢,印度拿改裝費用就可以,但改裝費用從40億美元,漲價到60億美元,最後還出現了俄羅斯美女間諜策反了印度海軍軍官。但最終印度還是認命了,交錢造好了這艘航母,印度同時購買了48架米格-29K艦載機,令印度海軍再議成為了亞洲第一大航母艦載機部隊。

俄羅斯改裝的超日王號航母,仍然採用了8臺鍋爐和4臺汽輪機作為蒸汽動力,其總功率為149.4兆瓦,4艘推進,可以停放28架米格-29K艦載機和6架卡-28/31直升機,或者混編34架戰機,為了搭載更多的戰機,印度還計劃可以在甲板上放置11架米格-29K艦載機。俄羅斯改裝超日王號航母,其排水量增長到了4.5萬噸,最大速度為32節,可以在18節經濟巡航下航程達到25000公里。

超日王號航母最終在2012年交付了印度海軍,雖然工期規定是在2008年,但是沒有辦法,航母在俄羅斯人手裡,什麼時候給印度都是俄羅斯人說的算。但無論如何,印度海軍可算可以替補老維克蘭特的航母出現了,俄羅斯航母幫助印度海軍解決了燃眉之需,而航母的好壞還得看艦載機,超日王號航母單艦作戰能力都趕上了核動力的法國戴高樂號航母,遠超西方國家,比如意大利的小號航母,並且48架米格-29K艦載機的數量,也夠印度海軍摔一陣子,這48架艦載機保證了印度航母的實力,畢竟數量就是優勢,這使得印度海軍海上制空、制海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印度海軍目前只有一艘現役航母,它就是從俄羅斯引進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該航母原本是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號,印度以一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手中購買了這艘航母。條件是這艘航母必須由俄羅斯改造翻新,同時還必須購買俄羅斯的艦載機。因此“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成本其實還是不低的,改造費加上購買艦載戰鬥機的費用,也不算便宜。不過,“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交付,還是增強了印度海軍的實力。那麼,“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性能和戰力如何呢?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艦體已經很老舊,不過翻新之後還是可以再服役數十年的。這艘航母的滿載排水量為45000噸,從噸位上看屬於中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甲板設置也比較合理,左半側為艦載機起降操作區,右半側為停機區,後甲板停機區可停放8架米格-29K戰鬥機,前甲板可停放5架艦載戰鬥機。前後甲板的差異,使“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在作戰前,能夠以較快的速度掛彈,這意味著艦載戰鬥機能夠快速出動,有利於提高航母的戰鬥力。

數據顯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可以在18~24分鐘內起飛12架艦載戰鬥機,40~50分內起飛16架戰鬥機。這個起飛效率雖然遠遠低於美國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但是在常規動力航母中,也算比較出色。在日常情況下,“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甲板會停放10架米格-29K戰鬥機,分成兩個波次起飛,每次能夠起飛5架。該航母的甲板上有兩條起飛跑道,長度並不完全一樣,另外有一個降落跑道。由於甲板面積較小,因此預留的安全間距比較小,甚至沒有達到國際通行的5米安全間距標準。這意味著,艦載機在起降時的安全係數有有所降低,很容易發生事故。

最後來看一下“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艦載機配置。資料顯示,“維克拉瑪蒂亞”號最多可搭載24架固定翼艦載戰鬥機,主要是米格-29K,另外可搭載7~12架艦載直升機,包括卡-31預警直升機、卡-28搜救直升機和“北極星”通用直升機。無論是艦載機的數量還是艦載機的性能,“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都顯得中規中矩。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進口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經過了全新升級,性能有不小提升,但是與世界先進艦載機相比(比如F/A-18和“陣風”戰鬥機等),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戰鬥力十分有限,在全世界範圍內估計只能居於中下水平。


老豆說軍武


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說他歷史的話是一部血淚史,不再贅述了,一個從俄羅斯買了二手航母,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的縮小版,也是印度目前唯一在服役的航母,是印度人眼中的驕傲,也是印度人打造軍事強國的象徵,是印度稱霸的南亞的實力體現。

然而這艘航航母的戰鬥力卻是差強人意。一艘航母的戰鬥力主要看起艦載機和其編隊的組成架構來衡量,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搭載的是俄羅斯的米格29K輕型艦載機,最多可搭載24架米格29K和6架左右的卡29或者卡31或者HAL直升機,艦載機總數在30架,米格29K是一款俄羅斯的老爺機了,在蘇33艦載機生產線停產後,無奈之下只有把封存的米格29K搬出來了,其作戰半徑約800千米,可攜帶彈藥約5噸,最多可攜帶4枚空空導彈,4枚反艦導彈,採用滑躍起飛方式,雖然經過升級改裝,同其他國家航母的艦載機相比其性能落後,不及法國的陣風艦載機以及我國的殲15艦載機。而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航母航速只有29節,和法國的戴高樂核動力航母有一拼,而且噸位也是相似的,但是在艦載機上陣風艦載機可以完勝米格29K ,加之法國的航母有自己的防空導彈系統,印度航母是沒有的,在編隊構成上印度缺乏攻擊核潛艇,其他水面艦艇實力偏弱,不能構成完整的航母編隊,水下容易受到攻擊,而法國的戴高樂航母是固定翼預警機,印度的航母更是無法相比,綜合來看在艦載機和航母組成上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都無法跟法國的航母抗衡,也只能在印度洋的遊蕩。

正是因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整體性能不高,印度才開始自造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但是由於本身工業基礎和造船業水平低下,這艘航母不但超出預算計劃的6倍,從2006年到現在已經13年了,依舊是一個大空殼在水下泡著,各種武器裝備也沒有到位,這艘航母的命運真的還是未知數啊。這種情況下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儘管實力不濟,也成了印度人的絕唱了,自己也格外的珍惜。


藍海夢想666


維克拉馬蒂亞號 是原來的基輔級直升機巡洋艦改裝的,原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俄羅斯把艦體白送給印度,然後收了鉅額改裝費,拆了大型連載武器,增大了飛行甲板面積,但是由於結構原因,艦島要稍微靠近船體中央,導致飛行甲板利用率偏低,而3萬多噸的排水量也導致其只能配備數量有限的mig29k,作戰能力不強,再加上鍋爐爆炸等等動力系統問題,總之欺負巴基斯坦夠用


哼吧Zink陳


先說結論: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戰鬥力中規中矩,和原型相比有著質的飛躍,整體達到了同噸位同類型航母的巔峰。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原為蘇聯1143.4重型載機巡洋艦"基輔"級中的最後一艘“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1999年俄羅斯以無償贈送,收費改裝的方式與印度達成協議,對該艦進行現代化改造,將其打造成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2013年11月16日,在經歷了交付延遲、事故頻發、價格上漲等一系列問題後,俄羅斯對航母步履維艱的改裝工作終於完成,交付給印度海軍使用。

根據印度的要求俄羅斯對“戈爾什科夫”號進行了比較大的改裝

  • 艦上原有的各種防空/反艦導彈被全部拆除,重新加裝近程艦載自衛武器,空出的區域供戰機起降使用,與其相關的電子設備也一律拆除。
  • 全艦飛行甲板面積和佈局重新設計,在增加全艦甲板面積的同時,將艦首改成長約50米的滑躍式甲板,左舷改為斜角甲板作為降落區使用,後部增設阻攔系統和升降機庫。
  • 艦體內部也重新規劃,多餘的空間被用於擴大機庫面積和增加艙室功能,核心動力裝置全部被更換,電子設備中原有的相控陣雷達被拆除,轉而增加其他設備用於指揮艦載機和其他艦載武器設備。
  • “維克拉瑪蒂亞”號最顯著的變化是將原來垂直起降的雅克-38戰機更換為常規起飛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進一步增強的作戰半徑和制空制海能力。

改裝前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載機巡洋艦



脫胎換骨後的“維克拉瑪蒂亞”號

總的來講,改裝後的印度航母戰鬥力提升不小,作戰手段從原來的以艦載導彈實施防空/反艦改成了使用艦載機爭奪制空權/實施對海。整個面貌煥然一新,從原來的制海艦搖身一變為真正的航空母艦。

雖然不少網友評價印度航母時總是在有意無意的貶低其作用,可在某些性能參數上,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低劣,只不過由於天生的缺陷導致其無法發揮最優戰鬥力。

  • 航母性能

艦艇本身的性能基本沒有多大的差距,雖然印度人在使用中總會出現各種預料不到的意外,但是整體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差勁,至少在關鍵性能和可靠性上沒有問題。

根據媒體資料顯示,改裝後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長283.5米,寬59.8米,吃水深10米,滿載排水量4.5萬噸,最大功率18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續航力13500海里/18節,全艦編制1400人。可以說,這次改裝將“維克拉瑪蒂亞”號變成一艘縮小版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因為缺乏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主要依靠艦艇上的遠程搜索雷達和三座標雷達搜索目標,卡-31直升機僅能用於前出預警使用,無法進行全方位搜索。這個問題基本無解,除美國和法國外,其他國家也均使用預警直升機作為補充搜索手段使用。

改裝後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

  • 艦載機性能

與航母戰鬥力息息相關的就是艦載戰鬥機的性能了。

印度最初曾考慮過向俄購買蘇-33戰鬥機,但因為缺乏對地/海打擊能力,加之蘇-33的價格高昂,因此最後選擇了米格-29K戰鬥機。印度的米格-29K是一種全新研製的多用途艦載機,與老式的米格-29有著極大的差別,其採用了西方技術下的航電設備,機載雷達也改進為多功能的甲蟲-ME相控陣雷達,最大搜索距離超過150千米,能夠同時跟蹤2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4個;在作戰任務上,多用途的米格-29K不僅擁有強大的對空作戰能力,也可執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該機所攜帶的武器也多樣化,空空導彈和空地/空艦導彈均有裝備。

印度航母上的米格-29K

在作戰半徑上,米格-29K也有不小的改變,其新型發動機使其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4噸,最大有效載荷達到5.5噸,再加上機內載油量增加到5.2噸,米格-29K的最大航程為3000公里。當攜帶4枚R-77空空導彈執行制空戰任務時,作戰半徑為940公里;當攜帶2枚KH-35反艦導彈執行反艦任務時,其作戰半徑為850公里,基本達到了目前主流艦載機的標準。

總得來說,印度的米格-29K除了在載彈量,航程上明顯不及重型艦載機外,整體性能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流水準,能夠有效對抗諸如陣風M、颱風等四代半戰鬥機,面對重型的殲-15、F18E等也有一戰之力,算是一款合格的中型艦載機。

俄羅斯人後來也看中了米格-29K,拋棄了蘇-33。

  • 艦載機數量

維克拉瑪蒂亞號可搭載多種戰鬥機、直升機。載機數量可根據方案的不同有多種變化,其中最常用的方案是24架米格-29K戰鬥機+6架卡-31直升機,此時飛行甲板最多可停放13架米格-29K戰鬥機。

除美國航母外,其他國家航母的載機數量也基本保持在這個範圍內。排水量相當的法國戴高樂號正常情況下可搭載24架戰鬥機,4架預警機和6架直升機;遼寧號則可以搭載24架艦載戰鬥機和12架直升機;印度早期的維拉特號航母則只能搭載9架直升機和15架戰鬥力一般的“海鷂”戰機。

從這個方面評價,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的性能基本摸到了常規中型滑躍式航母的上限。


  • 甲板運作

與航母戰鬥力有關的另一個性能就是甲板運作能力了。

因為甲板面積增大,印度航母上可停放的艦載機增多。根據分析,改造後的印度最大單次出動量達到15架,可在半個小時內全部由後點放飛。換句話說,維克拉瑪蒂亞號可以在30分鐘內最多起飛15架滿油滿彈的米格-29K執行作戰任務。與之相比,遼寧號雖然在最大單次出動量上佔有優勢(18架),但其中一部分從前部的短點輕載起飛,只能執行制空作戰任務。

不過在飛行甲板的佈局設計上,維克拉瑪蒂亞號還存在不少問題。

維克拉瑪蒂亞號在體積和麵積上受先天限制頗多,艦島結構因為增加了飛行甲板導致位置居中,對戰機起飛有不利影響;飛行甲板僅有2個起飛點,一個短點設置在艦島附近,一個長點設置在艦體後部,當面臨突發情況時,無法緊急起飛足夠數量的戰機。另外,甲板的起飛區和降落區產生交叉重疊,這導致其無法同時進行戰機的起降作業,在作戰中容易出現紕漏,而且降落區也只設置了3道阻攔索,增大了戰機降落的難度與風險。對比同樣改裝過的遼寧艦,因為甲板面積大且設計佈局合理,可以起降數量更多的重型艦載機。

遼寧號共設置了3個起飛點,2個短點1個長點,而且戰機在短點起飛時不影響正常降落。


總得來說,印度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不堪,可惜因為先天的原因導致限制頗多,但並沒有和其他常規滑躍式航母拉開差距。與遼寧號相比的話,印度航母估計可以達到其7-8成的戰鬥力。


水井土城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由蘇聯時期的“戈爾什科夫”號大型巡洋艦改裝而來,原本設計的時候是用來裝載大量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艦炮等武備,以及大量的雷達電子設備,側面的小甲板才用來起降直升機和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外賣印度改裝後,加裝滑躍甲板,並拓寬甲板長度和寬度,才使得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真正的變成一艘常規航空母艦。可想而知,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經過一系列的改裝,能達到什麼樣的戰鬥力!


如此落後的思維加上艦體的改裝,雖然是一型常規航母但顯然已經非常的落後了!雖然艦長達到了284米,艦寬達到了60米,滿載4.5噸,可載8000噸燃油,續航力達7000公里,最大航速也達到了30節,艦載機方面可以搭載20多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以及十幾架的直升機,但是又因為航母本身沒有安裝戰鬥機起飛擋焰板,影響飛機的調度與出勤,特別是艦載機不能同時的起飛和降落!更因為米格-29K的落後性能,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已經是一款非常落後的航空母艦了。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是一款中型航母,採用滑躍式起飛,使用的米格-29K艦載機是典型的三代機,掛載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空中持續作戰能力不強,作戰半徑也只有600公里左右,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的攜帶量也非常有限,既影響機動性又影響載彈量。其他的卡-28,卡-31等直升機,也只是輔助性的機種,最大的問題應該是預警機了,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沒有固定翼預警機的部署,卡-31預警直升機的性能嚴重製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戰鬥力。

印度嚴重缺乏船舶工業製造能力,航空製造能力,連簡單的船舶維修保養和戰鬥機的維修保養都做不好,還得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船舶和航空工業技術人員才能做好船舶和戰機的維修、維護和保養。而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這些技術人員也因為本國的政治以及軍工發展等問題,問題多多,有時候也是有心無力。可想而知與印度的合作會給印度帶來多大的戰鬥力!

正是因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一開始的設計就是落後的,經過一系列的改進後,仍然有許多落後性能的存在,而使用落後的米格-29K中型三代機,更是加重了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戰鬥力的低下!印度的軍工維護保養能力之差又加重了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出勤能力的低下!這樣一來,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性能不咋地,戰鬥力也是不咋地,實實在在的是一款落後航母,戰鬥能力堪憂!




科沁雜談


“維克拉瑪蒂亞”,印度古代的國王,在國內稱為超日王,也見三哥對其寄託希望之重。可以搭載20多架米格-29K艦載機,另有十多架預警和反潛直升機。

正像所有裝備,造得好是一方面,維護好才能保證戰力提升,恰恰超日王艦也同其它裝備一樣,因維護水平原因,時常害點小毛病,小毛病正常,尤其是艦載機米格-29K,經常是小病大養,問題不斷。任性的印度,一氣之下直說要全部將其退役。賭氣的話誰都會說,只是國家還不富裕,還要接著用下去。

▲超日王艦上的艦載機牽引車

艦體本身,無大礙,自2013年交付後,出過幾次事。出點事正常,也是因為維護水平不高的原因,2018年即要送回俄羅斯大修,因為今年印巴關係緊張,航母要執行應急任務,才拖到現在。用,可以用,42架艦載機拆著零件使用,可以對付著使用,以待將來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入役後,再做打算。

要問戰力怎麼樣,4.5萬噸的航母,可稱為縱橫於印度洋的國之重器與利器。當年花了不少錢,應該說,這筆錢花得相當值得。若非俄羅斯慷慨相贈,使用航母已經幾十年的印度,便會落得手中沒有航母可用。求購老東家“無敵”級,結果英國寧肯拆了當做廢鐵,也不售印度。

現在的問題是,軍事需求是牽引裝備發展的前提,印度要航母能幹什麼?只為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面子嗎?印巴離得近,沒有航母,以印度塊頭,亦可稱雄一方,一個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的國家,如此勞民傷財的折騰,不管此前的兩艘,還是超日王艦,以及造了13年還沒能造好的國產航母,技戰術水平都一般,完全不堪大用,試問長期折騰的意義又在哪裡?


魂舞大漠


印度“超日王”號航母戰鬥力其實還是可以的,畢竟是給俄羅斯的造船業和航空業當小白鼠的。


這艘航母的航速很快(32節),機庫載機量勉強夠用(30來架戰鬥機和直升機),關鍵戰鬥力——米格-29K戰鬥機性能差強人意,比下還是有餘的。

印度海軍使用的米格-29K,屬於米格-29的高級改進版,比印度空軍的米格-29先進得多,畢竟晚了20年。

從技術水平上看,米格-29K相當於蘇-30MK2或殲-10A的水準,比各國的“三代半”戰機還差點,自然也比不上殲-10C和殲-20。



不過米格-29K多用途能力比較強,能攜帶多種反艦導彈和炸彈,作為海上機動戰力還是有一定威脅的。所以,不能過分低估“超日王”號航母。這艘航母如果用於破壞遠洋交通線,跑得快加上打擊範圍遠,想幹掉它還是挺麻煩的。


至於航母之間的對抗,還是饒了它吧。放在甲板中間的艦島,會引發強烈的“炸它一發”的強迫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