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第08集 商代文明

這是一個遙遠的時代,它以玄鳥做圖騰,以甲骨做占卜,以青銅為禮器,它的名字雖然常常出現在史籍當中,但其真實歷史卻總是若隱若現,以致於許多學者疑竇叢生,甚至認為根本沒有這個時代。直到近代,甲骨文的發現及大量考古成果,才確定無疑地證明,中國歷史上不僅有這個朝代,而且在那時就已經形成了豐富燦爛的文明,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個古老文明之一,其輝煌成就不僅為世界文明史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更對中華文明的發展以深遠的影響,它就是開端於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 

《中國通史》第08集 商代文明


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發現,1899年,晚清翰林院編修,金石學家王懿榮偶染痢疾,醫生為他開了一張處方,上面有一味中藥被稱為龍骨,在當時龍骨只是一種不值錢的藥材,它們是古老的龜甲或獸骨,出現在藥店裡從未被學者們關注,然而當王懿榮按照藥方將龍骨購回家後,突然發現龍骨上刻著一種從未見過的古文字,似乎比篆文還要古老,這一意外發現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迅速將藥店中刻有文字的龍骨全部購買回來,同時在京師廣泛收購,在不長的時間內竟收購了1500多片,經研究,王懿榮鑑定龍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這是中國發現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開始,王懿榮因此被稱為甲骨文之父,由於甲骨文的發現,商代文明這一消失已久的文明逐步顯露出它的真實面目。




  宋鎮豪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宋:商這個五百年的歷史來說,我們過去主要靠什麼?《殷本紀》,《殷本紀》講統共加起來才2800多個字,所以呢在史學界也好,過去的我們都把它當做一種可信可不信的東西,甚至有人把那個封神榜當做商代晚年的歷史來讀,所以這個就很奇怪了,歷史是真東西,它不是靠虛構出來的,那麼我們現在有什麼呢?就是甲骨文發現以後,一下子把我們和古人的距離拉近了,使我們直接能夠通過甲骨文來觀察到商到底是怎麼樣一個社會。


  甲骨文的發現,是中國近世以來文化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然而,它的發現之旅卻充滿曲折。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王懿榮自殺殉國,他的甲骨文研究也因此結束,這個幾千年前的王朝似乎又要蒙起她那神秘的面紗,幸好,王懿榮的好友劉鶚同樣認識到甲骨文的重要,他收藏了王懿榮留下的甲骨,並繼續收購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後出版了《鐵雲藏龜》,其著作記錄了有字甲骨1058片,這是考釋甲骨文的第一部書,非常有力地推動了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研究,這件事也驚動了國外學者,據曾在安陽任長老會牧師,收藏甲骨多達五萬片的加拿大人明義士講,就在《鐵雲藏龜》出版後的第二年,外國學者已經開始收集甲骨了,首先是幾個歐美牧師,他們將收購的甲骨賣給了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和匹茲堡的卡內基博物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等處,繼而日本、美國、英國與中國國內掀起了大規模的蒐集和研究甲骨文的熱潮,當時刻字的龍骨迅速成為古玩市場的新寵,被高價收購,商人們為了牟利,有意隱藏了採集地,因此大家並不知道這些甲骨源自於哪裡。

小屯村 河南省安陽市

  小屯村是河南安陽一個偏僻的小村落,在過去這裡很多人家都藏有大量的甲骨,直到現在一些人的手中都可能存有甲骨,而如果沒有發現這一現象,甲骨文及商代文明的研究將無法取得多大的成效。

  

《中國通史》第08集 商代文明


殷墟遺址 河南省安陽市

  1928年10月,這個小村落熱鬧了起來,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派遣,被譽為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來到了小屯村,在他的帶領下,安陽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考古,在此之前同被稱為甲骨四堂之一的羅振玉曾經過不斷調查、四處訪問以及細心的研究,於1908年最終確定了龍骨的確切出土地,它就是殷墟,晚商都城所在地,位於河南安陽西北五里左右的小屯村周圍,當時市面上出售的龍骨無一不是來自這裡。


  晚商都城遺址 河南省安陽市


  殷墟被確定為甲骨文的出土地,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信息,羅振玉派人在此大舉蒐購,數年之間,出土甲骨數量達到數萬,羅振玉一度認為殷墟甲骨已經被收購殆盡,寶藏一空,然而當董作賓懷著碰一碰的心理來到安陽後,發現村裡幾乎每家都保存著一些寫著古文字的甲骨,當地的一位年輕嚮導還把他帶到挖出甲骨的地方,這使他感到異常興奮。


  卜骨 殷墟遺址博物館


  真正的商代考古由此誕生,董作賓帶領著考古隊在安陽進行的第一次發掘出土了854片有字甲骨以及其他古文物,這樣的成果頓時轟動了學界,也使得安陽真正成為研究商代文明最重要的所在。此後,更大規模的考古活動在安陽進行,自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先後進行了15次大規模的科學發掘工作,合計所得甲骨24918片,以及大量銅、陶、骨、玉、石器等遺物,並發現了商代晚期的宮殿和王陵遺址,眾多學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考證當中,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葉玉森、王襄、郭沫若、商承祚、容庚等人成為中國研究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早期學者,多姿多彩的商代文明進一步展現在世人面前。


  晚商都城遺址 河南省安陽市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其實在過去很早,從漢代以後,特別是宋代,我們有金石學,也是在研究除了文字之外同期也在研究詩詞歌賦等等,但是那時候偏重於文字,可是殷墟發掘呢就是突破了文字,就是不僅是地下出土的甲骨文這種文字資料,同時也包括地下出土的所有的遺物,比如說像銅器、陶器、建築構件,挖掘的大的墓葬遺址,這些都是歷史的資料,這個理念也非常非常重要了。


  何毓靈是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員,他也是考古所駐安陽工作站的副站長,幾十年來一直從事甲骨文文字研究工作,這是一項學問高深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工作,只有破解了甲骨文密碼,才能真正洞悉到商代文明。甲骨文被發現後,破解其中的文字變成了首要前提。


  卜骨 殷墟遺址博物館


  中國漢字的造字方法基本可以分為六種,其中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中國古代對這六種造字法稱為“六書”,這些造字的方法成為了專家學者們破解甲骨文最為有力的依據。何毓靈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副研究員


  何:到殷墟這個時期啊,基本上這個六種造字法,基本都有了,比如說象形、形聲、會意、指事、通假或者假借,轉註這個可能還不是太明確,但是這幾種方式基本上都有了,當然最大一部分還是象形,比如我們最簡單的說,你不認得字,但是他畫幾個雨滴,你肯定知道這個是下雨的雨字,畫個太陽畫個月亮畫個山,主要是象形的這一部分比較多,佔很大的一部分。


  自19世紀末首次發現有字甲骨以來,已發現甲骨十五萬片以上,共有4500多個單字,到目前為止,已被學界認識的有1200多個,還有幾百個字,人們可以從其字形結構瞭解到大致意思,學者們在甲骨文釋讀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已使通過甲骨卜辭探索商代社會及其文明歷史成為可能。


  何毓靈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副研究員


  何:這個文字的產生它可能有一個過程,包括早期的刻劃符號,這是針對於一個特定民族或者是定居民族的一個(象徵),但是我認為這個中華的漢文字它是一個慢慢自身演化的過程,它沒有,至少目前為止,它沒有一個學習的一個對象,它是在一個自身的一種演變,慢慢慢慢產生的,我們現在知道的這個甲骨文呢是商代晚期的文字,我們還有一個最主要的一個定義,它是一個系統性的文字,因為它能夠完整地記錄語言,表達意思,這個就是成熟的文字體系的標誌。


《中國通史》第08集 商代文明


  中國文字博物館 河南省安陽市


  文字是文明的象徵,文字的出現意味著人類終於走出了結繩記事的洪荒時代,而商代最主要的文字甲骨文,正是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不僅如此,在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唯有以甲骨文為代表的古文字體系,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書寫形式的變化,但是以形、音、義為特徵的方塊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至今,成為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和使用空間最廣的漢字,它們不僅為我們熟知使用,而且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點。


  李學勤 清華大學歷史系 教授


  李:我們這個中國的這個文字,從它這個產生以來,一直髮展下來,一直到今天,它走的實際上走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道路,與其他很多種古代文字並不相同,因為中國的文字系統呢它有一個特殊的穩定性,比較穩定,所以中國很大,人口眾多,方言也很多,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統一的這個文字系統,那麼這個中國的本身的國家的統一,民族的統一,就成了問題了。


  雖然甲骨文書寫的內容中充滿著宗教神秘色彩,但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甲骨文中隱含著祭祀、田獵、農業、天象、征伐、王事等商代方方面面的內容,而且含有不少人名、稱謂、地名、方國名等字、詞,堪稱商代的百科全書。甲骨文的發現,讓我們在發現了商代文明的同時,也讓我們發現了古文字的源頭,由此逐漸尋覓到中國智慧的源頭。《尚書•多士》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商代已有了寫在簡冊上的文書,可惜這些商代典冊大都沒能流傳下來,甲骨文的發現,大大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然而這些甲骨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的內容都與祭祀有關。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商王朝視宗教祭祀為治國頭等大事,整個商代社會充滿濃郁的宗教氣息。商代是一個凡事都要占卜的時代,甲骨文正是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商朝人占卜記事所用,也叫甲骨卜辭,占卜用的卜骨多為牛的肩胛骨,占卜用的卜甲則是烏龜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先有巫人對甲骨進行簡單的整修,再以專門的工具加以鑽鑿,占卜時烤灼甲骨背面的鑽鑿,在甲骨的正面會顯示出不同形狀的兆紋,貞人和商王對它進行觀察,以定吉凶,最後把占卜的時間、卜問事項、最終結果等都刻在甲骨之上。


  王巍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所長


  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個祀就是祭祀,這個祭祀為什麼那麼重要呢,商人認為萬物皆有靈,那你要討好神靈,得到保佑,還有一個,實際上也是為了維護國家政權的統治,因為商人的祭祀我們可以看到,他雖然祭祀各種各樣的,有自然的神,但是始終祭祀自己的祖先是他的中心,所以我們說祖先崇拜是商人宗教信仰當中的核心。


  在江西婺源一個偏僻的村落,流傳著一種神秘的舞蹈,儺舞。據目前瞭解,它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殷商的卜辭中對它都有記載,據推斷,商代的人們狩獵之前都會跳起類似的舞蹈來祈福。甲骨文中有矢、彈、網等字,都是獵具的象形字,甲骨文記載當時田獵方法有車攻、犬逐、矢射、陷阱、佈網、焚山等,由於漁獵技術的改進,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捕獲很多飛禽、走獸和魚類,從甲骨文的內容來看,僅獸類就有象、兕虎、鹿、麋、麑、麞、豕、狐、猴等。


  獸骨 殷墟遺址博物館


  從鄭州和殷墟出土的動物骨骸中又鑑定出更多的野生動物,這些野生動物大多是捕獲來的,商代的畜牧業也逐漸興旺起來,在商代,每逢祭祀都會殺掉大量的牲畜來作為祭品,因此商人為滿足祭祀的需求,要捕獲和飼養大量的牲畜,這大大促進了狩獵經濟和畜牧業經濟的發展,當時飼養的家畜,牛、羊、馬、犬、豕、雞六畜俱全。宋鎮豪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宋:用於祭祀的牲口主要是來自於兩類,一種是大自然的野生的,還有一種是家養的,那麼大量的家養的比較好,它因為有保障,祭祀每天差不多都要祭,他如果不是家養的話,靠動物,萬一哪一天逮不到呢?所以主要的還是家養為主,那麼家養的話,過去我們都講五畜,這個雞、牛、羊、馬、狗,馬當然不用於祭祀,但是呢主要的雞、牛、羊,這些很多都是家養的,它家養的規模很大,那個(XX)說有千牛、千羊的,那等於說大型的牲畜養殖場,那差不多飼養一千頭牛,那規模非常大。


  農具 殷墟遺址博物館


  相對畜牧業,農業則是當時更重要的經濟來源,在殷墟發現了3000多件石鐮,成千百件的埋在一坑,並有使用過的痕跡,雖然在商代後期出現了少量青銅農具,但商代農業生產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石器和木器,計有鐮、鋤、鏟和耒耜等。自從商朝的第十九位國王盤庚將都城遷到殷以後,農業得到了更大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其他產業。


  卜骨 殷墟遺址博物館


  當時已有了施肥的記載,卜辭“田”字的形狀像棋盤狀耕地,田中有阡陌溝洫,一縱一橫,形成若干方塊田,這正是我國古代井田制的特徵,商代農作物種類甚多,甲骨文記載最多的是黍,此外還有稷、麥、稻、桑、麻等,現在的主要穀物商代已經大致具備了,中國的農耕文明開始變得成熟,成為整個中華文明得以長久發展的物質基礎。


  宋鎮豪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商是一個農業大國,它是必須要結合曆法,必須要有一個很完整的歷法,沒有曆法它什麼時候下種,什麼時候收割,它就沒法正常地進行,所以商代的歷法來說是非常發達的。


  曆法卜骨碑林 殷墟遺址博物館


  商代的先民已意識到天文對農業的重要作用,並根據天文制定了完善的歷法,商朝曆法以太陰(月)記月,以太陽記年,干支記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在早期卜辭中,閏月放在年終,叫做十三月,稱為年終置閏法,這是中國設置閏月的開始,為中國傳統曆法的確定奠定了基礎,並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此時糧食有了大量剩餘,商人開始用糧食大量釀酒。


  在浙江烏鎮,至今一直傳續著最傳統的釀酒工藝。中國是個造酒古國,早在夏朝之前的龍山文化時期,中國已出現了自然發酵的果酒,酒能夠緩解勞動的疲勞,增加生活情趣,種種妙處使人們對酒產生了特別的鐘愛,逐漸催生出穀物釀酒的技術,到了商代,中國人獨創了酒麴複式發酵法,我們無法考證第一個發明此法的釀酒人,但我們會深深地讚歎這種酒麴釀造法竟從三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在當時,酒最早主要是用來祭祀的,祭祀的巫師(貞人)會服用一定量的酒來完成和神靈的溝通,再後來,無論在祭祀、祝捷等重大活動中都會用到酒,商人飲酒之風盛行起來,與酒有關的文化也相應繁榮。然而,酒也是雙刃劍,它是人世間的佳釀,可是如果過度飲用也會產生可怕的後果,商朝最後一位帝王,商王紂,就是因為大搞酒池肉林,導致整個王朝風氣奢華,酗酒亂德,最終失去了江山。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王:按說呢這個酒文化,因為商人他那個時代宗教崇拜非常發達,用酒來祭神,這是酒當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一個作用,所以你看現在,包括現在在安陽殷墟也罷,或者最近在殷墟北面的華北商城發現以後,商代的現代考古發現裡面,商代的器物裡面,禮器裡面,酒器是非常發達的。


  殷墟遺址博物館 河南省安陽市


  在商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具,商代,是中國青銅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對當時華夏大地的影響都極為深遠。


  青銅罍 四川博物院


  在距殷墟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江西吉安大洋州鎮,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銅器,甚至更遙遠的三星堆遺址中也出土了與商代相仿的青銅器,在當時,青銅器是權力的象徵,這些酒具設計之巧妙,做工之精美,直到今日都讓人歎為觀止,然而因為年代久遠,這種技藝已經失傳。


馬柏成 河南省伊川縣青銅器行業協會 秘書長


  馬:這個那個銅的配比,然後從古到今然後基本上這個配比,都有那個百分比,你往裡面摻,多多少少摻一點東西,它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


  馬柏成是河南省伊川縣青銅器行業協會的秘書長,他是當地最年輕的一位青銅器工藝師,銅、鉛、錫三元合金是商代工匠們的首創,而這種三元合金的配比已經失傳,馬柏成一直想仿造出商代時期的青銅器。


  在商代,青銅器鑄造已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尤其到商代後期達到高峰,其高超的青銅器製造工藝讓後人歎為觀止,商代的青銅器往往與權威和地位相伴,它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卻很少用於農具,也很少鑄造人物或動植物,這反映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思想,顯示出商代統治者最重視的還是宗教、政治、軍事,並將它們與器物文化高度結合在一起,這些直接進獻給貴族祭祀或者實用的器具,當時的匠人們如果稍有不慎將會面臨殺頭的危險,因此他們是用生命來完成他們的作品,這讓他們鑄造出來的作品無論從工藝還是造型都幾乎接近完美。


《中國通史》第08集 商代文明


  司母戊鼎 殷墟遺址博物館


  這也許是他們最為成功的一件作品,就是現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代表了商朝青銅器發展最高水平的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武官村,通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875公斤。據研究,製作時必須二三百人同時投入工作才能完成這一傑作。


  殷墟遺址博物館 河南省安陽市


  這些青銅器上充滿著神秘氣息的紋飾,表現出對神權的崇拜,商代青銅器的紋飾構圖,將現實中的動物神秘化和程式化,青銅紋飾中的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種種奇怪的紋樣,無不透露出神秘的氣息,引發世人不斷地探索解讀。


  除紋飾外,商代青銅器上有的還刻有文字,最早出現於商代中期,到商末有十幾個字乃至幾十個字的銘文,刻於青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金文,舊稱金鼎文,正是這些青銅器的出現,中國歷史上輝煌的青銅文明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因為很多的青銅器我們或者叫做禮器,就是青銅器貴族使用的東西,在很多情況下用在各種禮儀場合,那當然它需要首先是莊重,它給人一種敬畏感,無論它的造型還是紋飾,另外一方面它又畢竟是藝術品,有藝術欣賞的價值,所以這個青銅器的紋飾啊、設計啊,這些匠人們,工匠們他們又別具匠心的,他們給了很多很好的藝術構思在裡面,所以它是一個兼有禮器實用器,同時又有藝術品的這麼一個東西。


  樂器 殷墟遺址博物館


  在當時,青銅器除了被鑄造成禮器、兵器之外,還被用來大量鑄造樂器,這其中就有打擊樂器銅鈴、銅鐃等等,商代生產的發展促使人們對娛樂有了更大的需求,娛樂的要求推動了商代音樂的發展,商代的文藝非常發達,出現了專門學習音樂、舞蹈的樂人。據音樂學家研究,商代的音樂已經有了半音觀念,可以奏出曲調,已有比較固定的音高等,高度發達的商代音樂是中國豐富的禮樂文化的先聲。


《中國通史》第08集 商代文明


  腰佩寬柄器玉人 中國社科院


  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內,珍藏著一件極為珍貴的商代玉器,在當時玉器也和青銅器一樣成為權貴們身份的象徵,由於這件玉器太過珍貴,一般不會展出,這件腰佩寬柄器玉人出土於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中,他雙手撫膝,跪坐,面目莊重,身體、服飾乃至髮型一絲不苟,展現出商代高超的雕塑水平,也為我們瞭解商人提供了信息。


  王巍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所長


  王:這個商朝的比如說這種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當然從文獻當中其實很少能夠了解,《殷本記》中就非常簡單的記載,所以呢出土遺蹟和遺物是瞭解商王朝的生活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首先商人是什麼樣,是什麼形象,是什麼裝束,有什麼具體的行為等等,這個我們基本上應該迄今為止沒有了解,無論是文獻,甚至甲骨文,你也沒有,也看不出他的形象,所以呢我們在腦子裡面對商人形象的這種印象那就主要靠這件玉人來了解,因為這是寫實的。


  玉器 殷墟遺址博物館


  玉矛 殷墟遺址博物館


  玉雕配飾 殷墟遺址博物館


  考古專家成年累月的工作,使我們得以瞭解更多的商代文明,在商代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的玉器,這其中既有琮、圭、璧、玦、璜等禮器,戈、矛、大刀、戚、鉞等儀仗類玉器,也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種物品,雖然這些玉器的品質參差不齊,但數量之大,種類之多,足以證明玉在當的貴族心目中的地位。


  古代玉雕製作 良渚博物院


  早在舊石器時代,中國就出現了對玉器的使用和加工,然而只有到了商代制玉工藝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手工業製作,真正的玉文化也由此開始形成,玉不僅以美觀著稱,更以溼潤、細膩、堅硬、純正等特點,代表著仁義、智慧、勇敢、堅貞等美德,深受世人喜愛,在當時玉不僅被製成國之重器,象徵天命、威權、等級,也被製成家庭中的把玩,與個人的喜好品行融合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加普及。


  葉舒憲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 教授


  葉:玉發現都是在地上、山川、河流裡面,但是認為是天神恩賜給人間的,所以誰找到了好的玉,誰就有了通天通神的可能性,所以玉就開始作為通神者的象徵物。


  唐際根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首席研究員


  唐:那麼當王權出現以後,當神權出現以後,王權出現以後,當然說最好的東西必須跟王權、神權結合,所以玉就自然賦予了不同的或者特殊的價值,到商代的時候,身份高、地位高的人,他用的玉料就好,對吧,逐漸逐漸的,就它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那麼隨著文化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那麼人開始有了精神需求,對吧,大家逐漸逐漸就把玉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含義,這是因為有文化的人把它賦予的。


《中國通史》第08集 商代文明


  車馬坑 殷墟遺址博物館


  商代的交通包括水路、陸路兩種,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陸路交通使用車。在許多商代遺址中,都出土了車馬坑和車馬具,這種馬駕的兩輪大車是商朝時期主要的陸路交通工具。在商朝的遺址中出土的玉石,有的來自新疆的和田,有的來自遙遠的南方,正是有了先進的交通工具,使商王朝與遙遠的外邦建立了貿易聯繫,商朝先民善於經商,在鄭州、安陽等商遺址中都發現了一些非本地所產的海貝、鯨魚骨、大海龜龜板等,貝殼作為商代中晚期的貨幣,僅婦好墓中就出土了大約4000個,它們有的來自南海,有的來自印度洋沿岸,與此同時,商朝的先民也把另外一種物品運送到了世界各地,這種物品如此奇妙,以至於幾千年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無數的人曾以擁有一件這樣的器物為榮,更有許多人不遠萬里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沿著商人的足跡來到中國尋找這件物品,世界以它為中國命名,它就是瓷器。


  白陶 殷墟遺址博物館


  這些是出土於殷墟的商代白陶,可以稱之為原始瓷器,雖然數量不多,但這讓我國發明瓷器的歷史至少提前到了三千多年前的早商時代,如今這種技藝就像鑄銅、雕玉和造酒一樣,早已融入到我們的血液當中,製作工藝雖然有所改變,但千百年來一直傳承下來,商代製陶業已經成為商朝主要的手工業部門之一,在當時的王都和貴族城邑里都設有製陶作坊,除製作一般陶器外,能夠採用高嶺土燒製白陶,商人色尚白,製作的白陶,如卣、盤、罍、尊等,形制與青銅器相仿,花紋也如同青銅器花紋一樣精美,這些晚商遺址發現的刻紋白陶,系經過攝氏1000°C以上的高溫燒製而成,其造型秀麗,刻鏤精美,色澤皎潔,叩之有聲。


  殷墟遺址博物館 河南省安陽市


  商代,距我們已經有三千年之久,然而那個時代創造的文明,並沒有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與我們產生距離,無論是文字、曆法、農耕、音樂,還是青銅器、玉器、瓷器,都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許多甚至直到今日我們還在延用。


  王巍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所長


  王:我覺得商代文明,要看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這種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說商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說我們可以說青銅禮器種類齊全,然後呢這個製作技藝高超,包括整個祭祀的這種體系的形成,然後包括中原王朝影響區域的擴大,工藝的發明,政治制度的成熟和發明和創造,包括他的思想、觀念乃至文字的這種成熟,這些都是後來幾千年,中華文明很多重要的基本的文化的基因是在商代形成的。


  可惜的是,商人酗酒成風,奢糜無度侵蝕著這個巨大的王朝根基,最終在醉人的酒香中,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政治腐敗,人心渙散,終至滅亡。很多人說,商朝是因酒而亡的,這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公元前1046年的一天,當週人的軍隊就要攻入商朝首都,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商王紂,絕望地登上了祭祀星天的城南鹿臺自焚身亡,商朝由此滅亡。


  晚商都城遺址 河南省安陽市


  商亡後三年,商朝貴族箕子路過商都時,看到原先輝煌的宮殿已經完全毀壞,一片荒蕪,萬分傷感地做了一篇《麥秀之詩》,商朝遺民聽說皆為流涕,很短的時間,商代文明最為集中的都城都已成為廢墟,它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殷墟。


  殷墟遺址博物館 河南省安陽市


  然而不幸中也有一件幸事,由於有大批的甲骨在占卜後埋於地下,這才使得商代文明在消失數千年後,我們還可以重新去認知它,如今中國社科院考古學者何毓靈仍在堅持著中國文人一個多世紀的夢想,破解甲骨上的文字,以徹底打開那個輝煌的時代,馬柏成仍在進行著商朝時期的青銅器仿製工作,恢復當時的技藝,已成為他一生矢志不移的追求,跨越了幾千年的藝術創造,如今仍在造詣深厚的工藝大師手中得以實現,收藏於中外博物館中琳琅滿目的商代文物告訴人們,歷時五百餘年左右的商王朝確實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不僅在當時的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幾個古老文明之一,為世界文明史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更對後續的中華文明以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