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山不在高,有茶則靈

重慶巴南,有山如白象,故稱白象山。


有人說,檢測一座山的綜合環境好不好,就看它適不適合種茶。因為茶樹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極高,不僅要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還要雲霧繚繞,空氣清新,以及土壤的適宜。


位於巴南二聖鎮的白象山剛好也處在北緯黃金產茶帶上,種茶歷史可追溯到原始時期。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白象山海拔800米—1200米,不算高,但隔絕城市,風景怡然,一草一木如在畫中。層巒疊嶂,風雲流動,在春夏秋冬的變幻中,積澱了數千年的茶韻茶情。現如今,成千上萬畝茶園,已成為白象山獨特的風景。


山因茶,而顯得更具有靈氣。


茶葉種植的環境,15-20℃的氣溫最適宜,空氣清新且最好伴有云霧遮蓋,土壤不能有汙染,PH值在4.7最為適中。而這樣的環境,大多出現在北緯30°左右,也正是最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帶氣候條件。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山養茶,茶亦養人。

每年初春,白象山最生動的風景不是漸次開放的梨花,而是茶園縱橫交錯間採茶人忙碌的身影。他們忙著採摘春天的第一顆嫩芽,然後經過非遺製茶人之手,精製細作出這一年最鮮嫩的一杯茶。

種茶人、採茶人、製茶人,也是喝茶人。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白象山的居民,自古便有種茶和飲茶的習慣。茶葉成為養家餬口的經濟來源,帶來更好生活的同時,也融入了生活。種茶、喝茶,與茶朝夕相處,從此,茶與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相互作用於生命。


白象山中多長壽者,據說便是與茶有關。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山野之珍,時間之味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唯一指定用茶,便是產於白象山茶園的【巴南銀針】。


巴南銀針40年曆久彌新的採摘,堅持非遺技藝巴南茶技炒制,傳承重慶名茶的經典。有明前好茶的醇和口感,卻不需要嚴苛的沖泡條件;擁有巴文化的歷史感,卻簡單純粹。不刻意,最天然,也是最舒服的狀態。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巴南銀針茶幹修長挺直、芽葉肥壯、色澤綠潤、白毫披露,鮮味純正。一杯好茶的呈現,是一座山與一群人的共同鑄造。山與人與茶,息息相關,彼此成就。

一座山,一群人,一杯茶


三十四茶記

讀懂中國茶,遇見一杯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