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東起中國,向西經中亞至阿拉伯半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條經濟走廊由新疆出發,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

世界最大內陸國—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自然資源豐富, 有著“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稱,已探明礦物90多種,是油氣生產和出口大國。近年來,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哈薩克斯坦在繼續保持能源行業支柱地位的同時,加快發展農牧業、建築業、交通物流、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打造科技創新、數字經濟、金融中心等新的增長點。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在中亞國家中,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合作從能源到鐵路,從園區建設到平臺建設,均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主要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雙方致力於繼續積極推動中國-哈薩克斯坦-西亞、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西歐和中國-哈薩克斯坦南高加索/土耳其-歐洲交通走廊建設,優化中方西北邊疆至東南沿海一線交通基礎設施,提高雙方公路、鐵路運輸能力。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上區域性的國際運輸也一直在發展。主要以中亞班列為例,截至目前中亞班列已達28條。中亞班列的開通對糧食出口具有重要意義。哈薩克斯坦的小麥出口位居世界前十位,中亞班列可以將哈薩克斯坦小麥直接運輸到中哈(連雲港)物流中心,換裝海運出口。

作為中國同外國建立的首個跨境邊境合作中心,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進入發展的“黃金期”。2018年合作中心遊客人數達到122.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8%。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了270億美元的重點項目清單,成立了20億美元的中哈產能合作基金。

中國-中亞石油、天然氣管網

2004年7月,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CNODC)和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運輸股份公司(KTO)共同各自參股50%成立了“中哈管道有限責任公司”(KCP),負責中哈原油管道的項目投資、工程建設、管道運營管理等業務。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中哈原油管道總體規劃年輸油能力為2000 萬噸,西起裡海的阿特勞,途經阿克糾賓,終點為中哈邊界阿拉山口,全長2798公里。管道的前期工程阿特勞-肯基亞克輸油管線全448.8公里,管徑610mm,已於2003年底建成投產,年輸油能力為600萬噸。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蘇-阿拉山口段,西起哈薩克斯坦阿塔蘇,東至中國阿拉山口,全長962.2公里,管徑32英寸,於2006年5月實現全線通油。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階段工程肯基亞克- 庫姆克爾段,長761 公里,於2009年7月建成投產,實現由哈薩克斯坦西部到中國新疆全線貫通。這是中國首條跨國原油長距離輸送管道,截至2017年3月29日,投用11年的管道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1億噸,成為中國三大陸上能源戰略通道中第一個建成投用且輸油量達億噸的跨國管道。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起於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從霍爾果斯進入中國,成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全長約一萬公里,其中土庫曼斯坦境內長188公里,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長530公里,哈薩克斯坦境內長1300公里,其餘約8000公里位於中國境內。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網逐步成型,管道分為4條線路,目前,A/B/C三線已經通氣投產,D線正在鋪設中。預計修建完成後,每年從中亞國家輸送到國內的天然氣,約佔中國同期消費總量的15%以上,惠及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東西方空中走廊—伊朗

伊朗是「一帶一路」路線圖上重要的節點國家,以伊朗為中心,與土耳其相連形成的經濟引擎,可以輻射整個西亞地區。再加之所擁有的天然自然資源優勢和地理位置優勢,伊朗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地區重要的經貿夥伴,也是中國在中東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對象。伊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地理位置和地域輻射優勢。伊朗是東西交通的樞紐,鄰國較多,在發展跨境運輸和邊境貿易方面前景廣闊。近年來,伊朗大力向外延伸鐵路,伊朗—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的南北通道已貫通,薩拉姆齊(伊朗)—巴士拉(伊拉克)和伊朗—阿塞拜疆—俄羅斯兩條鐵路正在建設中。依託波斯灣地區的恰巴哈爾港、裡海沿岸的恩澤利、與土庫曼斯坦接壤的薩拉赫斯口岸,伊朗可同時在三個不同的方向成為中歐運輸通道的樞紐。伊朗、俄羅斯和阿塞拜疆正在實施的南北交通走廊項目,將為歐洲與東南亞提供更加便捷的商貿通道。第二,資源稟賦優勢。伊朗油氣儲量居世界前列,是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伊朗與巴基斯坦正在共建天然氣「和平管道」工程,並有望與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實現對接。此外,伊朗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極具開採價值。第三,市場容量和勞動力優勢。伊朗目前正處於「人口紅利期」,在 8000 萬人口中,年輕人佔多數且受教育程度較高。第四,伊朗外交獨立,國內安全形勢相對較好,對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阿拉伯國家,“1+2+3”合作

阿拉伯國家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方和第七大貿易伙伴。中國提出的中阿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加強產能合作等倡議得到阿拉伯國家積極響應。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展望未來,中阿經貿合作將拓展至多維領域。一是傳統能源以及新能源合作,如石油、天然氣、核能、太陽能、綠色低碳能源等,以“能源+”為重點。二是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如道路、港口、智慧城市、產業園區和科技城等。中阿基建合作形式廣泛,如阿爾及利亞中心港、埃及“齋月十日城”與玻璃纖維生產線、毛里塔尼亞友誼港擴建、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約旦阿塔拉特油頁岩發電站、阿曼蘇哈爾獨立電站和杜庫姆產業園、蘇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阿聯酋哈利法港二期碼頭、中沙吉贊集聚區等。此外,中國還參與30億美元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建設,包括建一棟385米高的大樓,建成後將成為非洲第一高樓。三是高科技領域合作,如航空航天、生物製藥、新材料、“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電子商務、聯合實驗室等。中國幫助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發射衛星,與沙特聯合探月與探測水星合作計劃等,體現了中阿“空中絲綢之路”的延續和拓展。四是金融領域合作,包括人民幣國際化,如中國在阿聯酋和卡塔爾建立人民幣海外清算中心;鼓勵亞投行、“絲路基金”與海灣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合作;中國國有銀行在阿拉伯國家設立更多分部等。展望未來,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阿合作領域將更加廣闊,合作成果將呈現多元化特徵。

地跨亞歐兩大洲,土耳其的“中部走廊”

土耳其處於亞洲、歐洲兩大洲的交界處,港口、機場、公路、鐵路、油氣管線等基礎設施完善,已成為區域至關重要的產品、服務、人員、技術集散地。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土耳其名為“中部走廊”的新絲綢之路計劃,該走廊東起中國境內,在穿越中國及哈薩克斯坦後抵達裡海港口阿克套或土庫曼斯坦的土庫曼巴希港,然後再渡海抵達阿塞拜疆的阿拉特港,最後穿越外高加索地區到達土耳其和歐洲。“中部走廊”計劃有多項優勢:作為北部走廊(俄羅斯線)和南部走廊(伊朗線)之外一條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補充線路,其長度將比北部走廊縮短大約2000公里,而且冬季氣候條件更為宜人;它還將打通歐洲通往印度的南北走廊與通往中國的東西走廊之間的聯繫,並且通過阿克套/土庫曼巴希—巴庫/阿拉特—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馬爾馬雷線路獲得通往西歐和北歐的捷徑。

土耳其近年一直在開發絲綢之路與本國港口之間的連結,其中有3個新開發的港口項目對於海上絲綢之路頗具戰略意義,分別是地中海東部海岸的梅爾辛港、黑海西部海岸的菲利約斯港和愛琴海上的錢達爾勒港。這些港口的使用將能在很大程度上縮短海上絲綢之路的貨運航程。梅爾辛港可承擔從絲綢之路經濟帶到北非諸國的貨運;錢達爾勒港可用於把貨物運至歐洲地中海國家;菲利約斯港及土耳其的其他黑海港口則可作為中國貨物運往多瑙河流域國家的物流樞紐。喬拉克盧奧稱,如果這些項目成為現實,土耳其將成為連結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而土耳其與中國的合作對於“一帶一路”區域一體化及全球整體貿易也將變得極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