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魚類水黴病不用怕,配合鹽巴有奇效

水黴病俗稱白毛病、膚黴病,是由水黴科中的水黴和綿黴感染所引起的,多發於晚冬和早春時節,當水溫低於20℃時易感染此病,其繁殖適溫為13℃—18℃。

水黴病發生的原因

水黴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魚體體表受到損傷所引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扦捕

在冬季或早春水溫較低時乾塘或用網扦捕過程中,由於操作不當或拉網時間過長,引發魚體劇烈活動或跳躍,造成其體表鱗片部分脫落。

春季魚類水黴病不用怕,配合鹽巴有奇效

2

運輸

在運輸過程中,由於魚體處於相對密集狀態,相互擠壓或擦傷。

3

體表寄生蟲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在晚秋氣溫下降後,未用最後一次殺蟲藥,致使體表原先殘存下來的寄生蟲(例如錨頭鰠、中華鰠等)得以存活,寄生部位有傷口。

4

越冬凍傷

在冬季寒冷條件下進行拉網起捕,或者是囤養池水位過淺,因寒潮等原因引發魚體凍傷。

5

池中有死魚

由於水黴是腐生性的,在魚類的屍體上水黴的繁殖速度特別快,進而對其它受傷的魚體產生繼發性感染。

6

其它因素

冬春季塘水過於清瘦,魚體極度飢餓或營養不良,也易感染上水黴病。

春季魚類水黴病不用怕,配合鹽巴有奇效

水黴病的症狀

水黴菌最初寄生時,一般看不出病魚有何異常,當能夠覺察到病症時,此時的水黴菌絲體已經侵入魚體傷口,使魚體表皮膚髮生潰爛,水黴菌的一端(內菌絲)會深深植根於魚體肌肉內部並使附近的組織壞死為其提供養份,另一端(外菌絲)向外迅速生長形成如棉絮狀的菌絲;或因寄生蟲、細菌等感染造成原發病灶時,水黴菌的動孢子便從魚體傷口侵入,在受傷病灶處迅速繁殖、蔓延、擴展、長成棉毛狀的菌絲。水黴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結粘附,有的水黴外生部分平堆,色灰白,表層的菌絲則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狀的覆蓋物,並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遊離孢子到水體中,經由水體流動而擴散傳播。同時隨著病灶面積的擴大,病魚體表黏液增多,焦躁或遲鈍,常與池中其它固體硬物等發生摩擦,外表看似粘滿泥漿,體表的水黴常呈泥土色,患病魚的鰭條常有“蛀鰭”現象,缺損較普遍,魚體負擔過重,遊動緩慢,食慾減退,魚體消瘦,最終病弱死亡。

春季魚類水黴病不用怕,配合鹽巴有奇效

很多人,可能在看文章或者諮詢時,就專門找藥物這個版塊,只要看到聽說什麼藥管用,就猴急的關掉文章,馬上去買藥用下去,然後就發覺---無效!如果簡簡單單的某種藥一用,就能百分百搞定水黴的話,那就沒必要寫,各位也不會主動來看了。因此,還是耐心來了解其中的訣竅絕招。

1

(1)硫醚沙星

(2)戊二醛:也可以使用戊二醛合劑,如戊二醛季銨鹽合劑或烷化醛

(3)水楊酸(配合碘製劑更佳)

(4)五倍子(配合碘製劑更佳)

(5)廠家成品藥。

已經得了水黴,如果用含氯製劑,越用水黴越嚴重!而且,很多抗生素,也是隻殺細菌不殺真菌,可能越用水黴越多!切不可病急亂投醫和亂投藥。

2

使用方法:

眾所周知,真菌性疾病是比較頑固的,沒可能一次搞定,要多次使用,每次使用要間隔24小時,每連續使用2-3次後,就要停一天,使用有機酸或者維C解毒一下,並且

配合內服龍昌膽汁酸,以增強肝臟功能,恢復體質,然後方可繼續用藥。再次強調,如果魚體有寄生蟲,一定要先殺蟲,否則,水黴怎麼治都會復發。

春季魚類水黴病不用怕,配合鹽巴有奇效

3

使用搭配:

水溫:在用藥期間,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想辦法提高水溫,藥品的效果何止翻倍!那麼在使用上述藥物治療水黴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的是晴天上午到中午。如果您選擇的是晚上潑灑,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水產養殖中水黴主要是淡水中的真菌品種,提高鹽度可以有效預防。在實踐中,大幅度提高鹽度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我們可以在使用上述藥品的同時,每畝配合粗鹽(氯化鈉)200斤,和前面所述的藥物同時下,這樣至少可以提高藥效2-5倍!如果有地下鹽水井條件的,在用藥的同時,不間斷地抽取地下鹽水,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配合使用鹽巴,除了鹽度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鹽巴(氯化鈉)也是有效殺滅真菌的藥物之一。而以鹽巴本身的特性,基本可以配合任何藥物一起使用。自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水黴治療訣竅絕招就在這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