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關係,是能夠接得住彼此的“壞脾氣”

微信公眾號:周小寬(ID:xiaokuanjoy)



1

學會覺察和共情,才能擁有好的親密關係。

那在關係中,怎樣去看待和理解對方的壞脾氣?去建設不發脾氣的好關係。

其實發脾氣可能是在表達愛,這句話我們慢慢體味就會贊同。

我們如果跟一個人不親近,肯定不可能對她發脾氣。

多數時候,我們在職場,在正式的公開場合,在朋友圈裡,可能都是彬彬有禮、熱情懂事的乖孩子,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唯有在一個地方會卸下心防,暴露出真實的自己,可能是任性的,暴躁的,不講道理的,所以當一個人能夠在你面前發脾氣,或者是你能夠在他面前去任性,而關係又沒有斷裂的話,那真的可能意味著這個關係的親密度和信任度還挺高的。



2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像我朋友的先生這樣有智慧和抱持力,明白髮脾氣可能意味著親密和信任,或者對方只是想在跟他的關係裡獲得一種不同於原生家庭的新體驗,把原來在原生家庭裡對著父母不敢發的脾氣表達在他的面前。

畢竟,要做到這一點,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事情。

因為在對方發脾氣的那個當下,我們往往會覺得非常難受,會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對方的發脾氣跟自己掛鉤,認為對方的憤怒和攻擊,是針對自己的,那麼我們就會相應地進行還擊。

怎樣才能慢慢地避免這種條件反射式的還擊呢?

主要還是要學會理解對方發脾氣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在攻擊你的時候,往往是在對他自己進行攻擊;一個人在嫌棄你的時候,有可能是把對他自己的嫌棄投射到你的身上。

還有一種可能,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有可能只是在強迫性重複他原生家庭中父母那種總是發脾氣的表達方式,而這一次他的潛意識可能希望你能夠和他的父母親不一樣,你們能夠締造一個不一樣的夫妻關係。

也許在這個部分他比較無力,他只是在重複這個部分,而他將改變的期待給了你。


好的關係,是能夠接得住彼此的“壞脾氣”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比如你丈夫小的時候,媽媽經常和爸爸吵架,而每一次爸爸因為自己內在的不舒服,對媽媽發脾氣的時候,媽媽就會針鋒相對,然後像一個受害者一樣默默的哭泣或者是抱怨。

所以你的丈夫就在和你的關係中強迫性重複了他爸爸的模式,

但其實他的這種重複是在潛意識裡渴望妻子能夠看到他內在的焦灼,幫助他去突破自己內心的衝突,改寫曾經的故事。

如果這個妻子在丈夫發了一通脾氣之後,還能對他說,你是不是心裡有什麼煩惱?或者就這個問題比較理性的去跟丈夫討論,解決他內心的一些焦慮或者是壓力,那麼這種做法就會完全超越丈夫的父母,超越他原生家庭的那樣一個把壞脾氣你扔過來我扔過去的模式。


3


人與人的關係裡,有一種東西是非常常見,就是所謂的壞情緒。

我們自己接不住的時候,我們就會扔給對方,然後對方接不住的時候又會扔回來。

這種扔來扔去到什麼時候為止呢?

就是到有一個人可以接住它,並且消化了它之後,再把它還給另一個人的時候,這個過程就可以停下來。

“接住脾氣,把它消化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孩子摔了一跤覺得很疼,媽媽走過來幫孩子拍拍身上的土,然後說你摔了一跤很痛,你現在很難過,也有點害怕,媽媽抱一下,但是沒關係,下一次你走路小心一點,可能就不會摔跤了。

這麼簡單的一個對話的過程,其實就是媽媽在接住孩子接不住的壞情緒,媽媽在自己人格的支撐下,把這個部分消化掉了,而不是指責、暴怒,摔跤引發的壞情緒,又扔回給孩子。

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這種互動,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過程,能讓孩子習得自己處理情緒的能力。


好的關係,是能夠接得住彼此的“壞脾氣”

可是在兩性關係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是孩子,我們都沒有那樣一個能夠幫助我們消化情緒的母親,所以我們自己這部分的能力是欠缺的。而我們又非常渴望在關係中找到一個新的理想媽媽,所以我們會發脾氣。

當我們將發脾氣解構得這麼深的時候,我想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當對方在對你發脾氣的時候,你能夠去理解對方不是針對你,真的不是因為你不夠好,或者也不是因為他不愛你,他才要對你發脾氣。

他發脾氣很可能是因為他在發他自己的脾氣。他遇到了工作中的一些事,或者他覺得自己的確達不到你的期待。在這樣一個他對自己的內在有很多攻擊的時候,然後兩個人因為一些生活的瑣事,他就會把這份攻擊很自然而然的用這樣一個日常溝通的渠道扔給你。

假設在關係中的兩個人,叫做A和B,在A和B都沒有這種能力的時候,兩個人就會陷入一種因為你對我發脾氣,然後我也對你發脾氣這樣一個像幼兒園小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就是你打我一下,我當然也要打回你一下,在這個背後可能就完全沒有覺察,或者是理解。

其實這是相互的,如果對方體驗了這個的部分之後,他慢慢就會學會來這樣跟你溝通。

也就是說,當A這樣做了之後,B才能有了一個這樣的體驗,然後B有這樣的體驗之後,他也會可以有能力將這個體驗給到A,所以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麼深,就不會在這份把壞脾氣扔來扔去的投射遊戲中,受到太大的傷害,我們可以意識到他對我的脾氣或者一些負面的話語,並不是因為我很差。

而當我們的自我能夠比較穩定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騰出兩隻手去接住對方,我們就可以真的嘗試著在某一些時刻做那個媽媽,幫他去消化他負面的東西,去理解他,去安撫他,去告訴他這沒有關係。

然後對方在這個過程中就獲得了不一樣的體驗。

這就是愛。

愛能創造療愈,跨越原生家庭的創傷,讓被困住或走到困局的關係昇華。

願你們能接住彼此的壞情緒,願大家都能得到愛,也能去創造愛。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