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叔本華


中國的古訓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喜歡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言下之意是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施加給別人。這對我們有何好處呢?按照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的理解,如果這樣做了一點好處都沒有,如果你對一個人太好了,這個人就會與你為敵,最終你會失去他們。

叔本華這樣的觀點,實在是太真理、太正確、太辯證了。

我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往往會有這樣的感受。許多人對於孩子太過於溺愛,所以這些孩子就會變得更加頑皮而任性,最終這些孩子絲毫不會聽從家長的教導,反而會變得極具叛逆心,你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一點也不聽家長的話,也不聽學校老師的話。許多問題少年,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家長太溺愛他們了。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觀念雖然太絕對了,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對自己的孩子不能太溺愛,否則會適得其反,應該教育時還得教育,應該批評時還得批評。當然,體罰孩子、毆打孩子是違法的,但是對孩子的教育絲毫不能放鬆,該嚴厲的還得嚴厲,所謂“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問要變壞”,對孩子的溺愛反而會害了孩子。

亞里士多德就曾經說過:“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如果教育的根是甜的,那麼其果實就是苦的。

對於孩子是這樣,那麼,對於其他人呢?我們對其他人十分友好和善的時候將會產生怎樣的情形?其實,他人,無論是青年人,還是中年人,還是老年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也比孩子好不到哪裡去。叔本華說:“人像孩子一樣,如果你溺愛他們,他們就會變得任性頑皮。”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我們要聽從叔本華的告誡,對於任何人都不要過於仁慈、和善、溺愛,否則的話,你不僅不能得到他們的尊敬,他們反而會與你為敵,你最終會失去他們,且對自己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例子能夠證明叔本華的觀點很真理、很正確。比如,如果一個朋友向你借錢,此時,你拒絕借錢給這位朋友,你並不會失去這位朋友;反之就是另外一種情形,如果你借錢給這位朋友,那麼你將失去這位朋友,甚至還會產生一個官司,到了法庭也無法解決。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又比如,如果你對他人不是很禮貌,有時候甚至還大大咧咧的,有時候顯得很驕傲,顯得舉止粗魯,此時你並不用擔心他人會與你為敵;反過來,如果你對他人畢恭畢敬、殷殷勤勤、和和善善、謙謙有禮,此時,他人就會對你傲慢無禮、妄自尊大、不可一世,他們會與你為敵,你和這些人的友誼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消失殆盡。

如果你對一個人太過於禮貌、太過於尊敬了,這個人就會認為你必定有什麼事情依賴於他,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因而對你逐步傲慢起來,並且會對你設防,害怕你的要求侵害他的利益。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基於上述心理作用,我們即便真的有事相求於一個朋友的時候,也要裝作自己不需要他,否則你向這個人的各種討好行為,會引起他的戒心防備心,最終他也不會幫你的忙,或者在你向他求助之前他藉機早就疏遠你了。

我們在和他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必須讓他人知道我們是獨立於他們的,雖然有時候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助,但即便沒有他們的幫助也無所謂,只有如此,他們才不會對你傲慢無禮。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對於我們所熟悉的任何一個人,即便是包括那些親戚朋友在內,我們也要讓他們知道,如果沒有他們,我們也一樣可以很好地生存,這樣的話,與他們的關係就會長期保持穩固。

或許也可以這樣,在與他人交往之中,可以稍微地顯示出對他人的輕蔑,那麼他們就會十分擔心失去你的友誼,反而能夠維護友誼、穩固友誼。


叔本華:對他人太好,他就會與你為敵


對於一隻狗,都不能過分地和氣,如果你對一隻狗過於和善友好,狗都懶得和你做朋友,甚至還會來咬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