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肥胖的新角度:關注工作日與週末進餐時間變化對體重的影響

你可能從週一到週四晚上,都嚴防死守自己的規律生活,基本能做到定時吃飯。

但是,到了充滿自由氣息的週末,通過睡懶覺,不吃早餐,熬夜,吃夜宵,玩到忘記飯點,又匆匆點外賣.....

近期的一個研究就發現,週末不規律地進食可能會帶來扎心的結果——導致體重增加。


預防肥胖的新角度:關注工作日與週末進餐時間變化對體重的影響

圖源網絡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一位博士,在2017年~2019年間,通過橫斷面研究,分析了1106名18至25歲在校學生的健康與行為數據,包括進餐的時間、身高、體重等。

研究人員先是發現了影響BMI的影響因素,包括飲食質量,睡眠時間,性別,進餐時差及睡眠的時間類型(chronotype)。並將它們的研究重點放在了最後兩項。


預防肥胖的新角度:關注工作日與週末進餐時間變化對體重的影響

圖源網絡

進食的時差,可能是導致人體晝夜節律與異常活動之間出現矛盾的原因,後者與其他形式的時差,比如旅行者所經歷的睡眠障礙,和因週末睡眠時間變化引起的“社交時差”一樣。

研究人員認為,我們的生物鐘就像一臺機器,隨時準備在一天的同一時間,釋放相同的生理和代謝反應。

所以,相對固定的進食和睡眠時間表,可以幫助人體組織促進體內能量平衡


預防肥胖的新角度:關注工作日與週末進餐時間變化對體重的影響

圖源網絡

當有規律地攝入食物時,晝夜節律時鐘可以確保人體的代謝途徑吸收營養。但是,當在不尋常的時間進食時,就有可能改變人體的代謝功能。

所以,除了飲食和運動這兩個與肥胖有關的主要因素外,另一個要考慮是定時進食。

而關於進食時差和體重指數之間的聯繫,仍然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研究其中的相關性和機制。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減肥的方法,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減肥攻略”,瞭解更多關於減肥的科學方法。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ub-study-links-weekend-eating-jet-lag-to-obesity#It-is-all-in-the-timing

鄭豔,註冊營養師、營養學碩士、公共衛生執業醫師,熱愛營養學到骨子裡的不正經營養師兼吃貨一枚... 從事營養工作7年多了,曾在醫院營養科做臨床營養師,後不安分的轉至公司從事慢性疾病的營養管理,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慢性疾病營養管理及年輕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營養管理及飲食改善方面有較多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