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曾幾何時常氏相聲家族人丁興旺,常連安先生膝下六子全都繼承家業從事了相聲這行,四位蘑菇更是一度成為相聲界傳頌的佳話。其實說起“蘑菇兄弟”,四位的藝術生涯卻迥然不同。“小蘑菇”年少成名紅極一時。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了一座難以超越的巔峰。“三蘑菇”,說學逗唱佔全了,又得遇白全福終生輔助,瀟灑帥氣的舞臺形象成為觀眾心中定格的美好回憶。晚年的常三爺還收穫了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成為相聲非遺傳承第一人。

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而“四蘑菇”解放後,先是追隨大哥的足跡加入抗美援朝慰問團,回國後又和侄子常貴田一同加入了海政文工團。先逗後捧的從藝經歷也展現了其捧逗兩門的深厚功底。唯獨“二蘑菇”常寶霖一直默默無聞,與其他三位蘑菇的高光表現相比,常寶霖似乎顯得暗淡無光,甚至被不少人主觀臆斷為“無名之輩”。如此定論顯然有失公允......

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平心而論,常寶霖的確不如大哥和三弟天資聰慧,但有句老話叫勤能補拙,況且二蘑菇並非是不開竅的“笨鳥”。從小跟著父親和大哥撂地賣藝,也是經過世面見過高人。八歲就拜了父親的把兄弟侯一塵為師學相聲。侯一塵是什麼人物?給張壽臣、馬三立捧哏的大量活,他手底下教出來的徒弟想稀鬆平常是絕沒這可能的。當年四蘑菇剛到啟明茶社當學徒時,常寶霖就已經是班社中青年演員的主力了。

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很多老觀眾都知道,二蘑菇在貫口上是下過功夫的。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不滿十歲的二蘑菇就錄製過黑膠唱片,演的正是貫口的代表節目《報菜名》。與傳統對口《報菜名》不同,這版改成了群活。由二蘑菇逗哏,大哥常寶堃來捧,父親常連安還有幾句泥縫的詞。從當年的老唱片中不難聽出,雖說還是八九歲孩子的童聲,雖然表演技巧和尺寸掌握的還不夠嫻熟,但口風上老成穩重,有鋪有墊,抖包袱的手法遵循著常氏相聲的表演特點。背菜單子時,氣口準確,有節奏的輕重緩急,有語調的抑揚頓挫 。每個菜名背得字字清晰入耳,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已經著實不易。

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當年常連安給兒子們選搭檔可謂煞費苦心,給長子小蘑菇選中了趙佩茹,後來常趙二人躋身“五檔相聲”之列。三蘑菇的搭檔,是老常爺從羅榮壽那“搶”來的白全福。而給二蘑菇捧哏的也是師出名門,正是郭啟儒的徒弟全常保。常寶霖與全常保合作以表演說逗見長的節目居多,像《天王廟》《寫對子》《 大上壽》《大相面》等等。雖不敢說能與常趙檔相媲美,但絕對也是當時京津兩地小有名氣的一對火檔。

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為什麼現如今觀眾提起常氏家族其他成員都如數家珍,可一說起二蘑菇卻知之甚少呢?其實並不是常寶霖先生的相聲藝術高開低走或是水平泛泛。解放以後,常寶霖響應國家支援地方文化建設的號召,在自己32歲那年離開了北京的廣闊舞臺,毅然投身於文化相對落後的甘肅,並在此安家落戶直至終老。當年和他同去的還有一位高人,就是馬三爺的徒弟連笑昆。

常氏相聲中唯一的“無名之輩”!二蘑菇久捧不紅的真相令人動容

  眾位不妨回憶一下,解放以後曲藝事業得到了空前發展,特別是京津兩座曲藝重鎮誕生了太多太多身懷絕藝的名家大蔓。當然,一方面是個人藝術水平高超,更重要的是這裡既有深厚的相聲底蘊,又有龐大的觀眾基礎,同時作為經濟文化領先的兩座城市,也給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施展舞臺和更多元化的藝術傳播渠道。反觀身在大西北的常寶霖和連笑昆,原本擁有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存在。甚至當地很多人不知道相聲是什麼。他們只能通過自己一場一場的演,一段一段的教,讓相聲在甘肅落地生根。單純以名望大小去評判演員的成敗顯然是不客觀的,相聲界還有很多像二蘑菇一樣的“無名之輩”值得後人尊敬和懷念。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