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騰1550kg,凱美瑞1585kg,為啥說凱美瑞“皮薄餡大”?

百無用是痴心


目前關於汽車的流言蜚語何至於此。日系皮薄一撞就碎,掛VW車標就比較高級神車無敵的,這還是針對合資車這對冤家。國產車裡更是謠言四起,既有說吉利靠水軍才能賣車的,也有說奇瑞修車排隊的。更有吹捧自己是公路坦克,宇宙無敵的。

關於各種流言只需要仔細去看看去分析一下不難看出,它們背後是基於某些真實問題被人為誇大並炒作出來的。

關於日系車輕省油這一觀點其實起源於八十年代。最早國內引進的老公爵王,老方頭皇冠這些日系車相比國內的老上海,伏爾加,拉達2105要省油好開,乘坐舒適。那時候老司機嘴裡的“輕”是指的方向輕,油門剎車輕,檔位清晰手感輕。省油的口碑是對比油老虎的伏爾加和雙化油器的老上海來說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之後隨著越來越多的日系車被引入國內。一句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廣告語,為日系車的形象做了註腳。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三菱麵包車,五十鈴卡車,日野大客車及各類小車共同為日系奠定了口碑。國產車也是從那時起引進仿製日系車,天津夏利,天津大發,昌河,松花江,長安,五菱,各類奧拓,雲雀等一大批引進自日系的微型車,工具車和轎車項目將早先老司機口中的“輕”變成真正的輕。也正是這時候汽車才慢慢變成普通老百姓可以買得起的東西。也正是在哪個時代,八十年代上海大眾桑塔納以更高的標準官車姿態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成為各地政府機關,公檢法職能機關配置的公車。為日後VW車標看上去比較高級打下了烙印。

說到這裡不難看出,日系車輕省油,大眾看上去比較高級是具有很深的歷史烙印的。在哪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還都是各自依靠各自產品實際情況被總結出來的。但隨著時間推移,進入2010年之後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車市競爭的激烈和各種車託粉絲及公關公司,車評磚家的出現,原來民間對於車系口口相傳的口碑逐漸變味了。

沒記錯的話,先是日產被扒出簡配了後防撞梁和人們對一些日系車採用行人保護泡沫的誤解,日系車人社開始崩塌。接著就是雅閣七代在高速上斷為兩截的照片和威馳撞自行車,卡羅拉撞自行車及各種日系車事故照片充斥網絡。一夜之間日系車被扣上了皮薄不安全的惡名。不得不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日系車特別是日產,本田這些車企在那時候的確存在簡配的情況,被扣帽子一點也不冤枉。但有心人一定可以看出這背後是有人為誇大的成分存在的。較軟的塑料保險槓,行人保護泡沫這些是當年歐洲強制配備的行人安全保護措施。發動機潰縮吸能設計也是被現代汽車行業所共同採用的,最為有效的乘員被動安全措施之一。拿這些來攻伐日系車並以各類事故照片為佐證的確迷惑了很多人。

反觀2000-2010那時候南北大眾仍在產的桑塔納,桑塔納2000,3000和捷達,捷達王這些脫胎於七十年代末的上一代車型,它們的確看上去很硬朗。但真實的事故中恰恰是這些沒有采用吸能設計的老車傷亡率最高。南北大眾隨後更新的車型也均採用了潰縮吸能設計這也證明了到底哪一種設計才是更安全的和技術的正確性。

至此,不難看出企業特別是國內合資企業對於車輛安全性上的確是相當被動的。相較於日系的新車型簡配,大眾用七十年代的老車型不停產繼續榨取剩餘價值的做法也不夠厚道吧?因此,只能說是一丘之貉,半斤八兩。特別是當下我國除了五星批發部之外引入了類似IIHS的中保研測試。兩批碰撞下來到底誰在說謊誰在簡配就基本一目瞭然了。

以中保研兩個批次德日系對比來看,結構安全方面簡配最嚴重的是本田和大眾,日產只能勉強算中游水平。所以,謠言止於智者。在當今中國人越來越懂車,越來越理性,並且有了更加嚴格的測試標準的時候,這類謠言也會隨之不攻自破。





路過喵星的汪


都說大眾車比日系車重,然而邁騰自重1550KG,凱美瑞1585KG。都說大眾安全,然而國內中保研碰撞測試邁騰被凱美瑞吊打。面對真實的數據,面對嚴格的碰撞測試,再說凱美瑞"皮薄餡大"就真的是睜眼說瞎話了。


拋開名族情節,單純的說汽車說技術,日系車真的不差。由於不同的造車理念導致,日系車與德系車存在諸多的差異,但是不是差距。我們沒法說日系車與德系車哪個好,哪個絕對安全,但是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汽車。如果僅僅是因為是日系車就去排斥甚至詆譭,真的沒趣。

現在汽車,都在追求輕量化設計,日系車如此,德系車亦是如此。汽車工程師都在努力為汽車減重,再比誰的重量大,真的很無知。總有人認為車子越重越好,甚至把日系車高速不穩的和省油的原因歸結為車子太輕。如果車子輕真的容易飄,那不足一噸的F1為啥不飄呢?實際上影響汽車高速穩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底盤構造、重心位置、輪胎寬窄、空氣動力學等等,與車重的關係真的不大。



凱美瑞真的"皮薄餡大"嗎?如果真的皮薄,又怎麼能夠在國際和國內的碰撞測試中獲得優秀的成績呢?如果有人說碰撞測試成績作假,那本人也是無語。實際上日系車的安全性不差,雖然碰撞中會有零部件散落一地的情況,但是對成員的保護還是比較到位的。汽車不是用來保護車內成員的嗎?但是總有通過按壓鐵皮和聽關門聲判斷汽車的安全性,不得不服。


這裡真的沒有為日系車洗白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對汽車,對技術存在誤解。技術沒有國界,好的就要去學習,一味的誹謗詆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中日有特殊的名族關係,但是國內日系車遍地都是,是什麼原因讓大家選擇日系車呢?我想還是品控和技術吧,老百姓購車,最在乎不還是用車成本嗎?


小強說說車


汽車界有很多膾炙人口的順口溜,比如說,屌絲裝逼有三寶,索8、K5、邁瑞寶;皮薄餡大有三脆,雅閣、天籟、凱美瑞;人傻錢多三輛車,凌志、英菲和謳歌;高端大氣上檔次,C級3系長A4 等等。

你會發現大部分的順口溜都是在貶低日韓系車,謳歌德系車,並且很少能看到對德系車進行調侃貶低的順口溜,除了怒燒機油三劍客,邁騰、昊銳、帕薩特這句,但燒機油相比皮薄餡大,根本不痛不癢。實際上這些順口溜都是車系之間互黑的典型話術。

雅閣、天籟、凱美瑞是真的比德系車皮薄餡大,還是強行押韻?

比德系同級別車更輕?

邁騰的整備質量:1.4T低配1440kg,2.0T低配1540kg,2.0T高配1550kg;

帕薩特整備質量:1.4T低配1455kg,2.0T低配1575kg,2.0T高配1595kg;

雅閣整備質量:1.5T低配1437kg,1.5T高配1519kg;

凱美瑞整備質量:2.0L低配1530kg,2.0L高配1550kg,2.5L低配1585kg,2.5高配1610kg;

天籟整備質量:2.0L低配1435kg,2.0L高配1474kg,2.0T低配1539kg,2.0T高配1575kg;

看起來日系車並不比德系車輕啊,如果說日系車鋼板更薄,那鋼板這部分勻出來的重量都到哪裡去了,是發動機更重、還是車身框架更重呢?

比德系同級別車鋼板更薄?

在我們印象中,德系車鋼板最厚,國產車鋼板厚度還可以,日系車鋼板最薄,但實際結果可能出乎我們的意料。

國產車的鋼板厚度竟然比日系車還要薄。具體到車型來看,雅閣平均厚度1.18mm、天籟平均厚度1.07mm,帕薩特平均厚度1.41mm,邁騰平均厚度1.0mm。邁騰難道是偽德系車嗎?就算是德系車的鋼板厚度更厚,但是1mm的鋼板是什麼概念?手持鍋蓋一個,大概跟這個差不多厚,你指望這玩意保護你?你活在夢裡呢?

吸能是科學真理還是歪理邪說?

每次一提到日系車的安全性,總會有人從網上找到日系車受損嚴重的圖片,或者告訴你有個朋友、我曾經看到...“一輛日系車發生車禍面目全非”,並且評論道“這就是日系車的吸能,把人都吸沒了”。但是下面這些圖片怎麼解釋?

實際上如果我願意,我能找到更多德系車比日系車受損更嚴重的圖,但我不是為了從這些圖片證明德系車安全性差,因為碰撞具有偶然性,不同的角度、速度都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永遠不要根據車禍現場照片和車輛的受損情況來判斷汽車的安全性!

並且吸能是日系車的專利嗎?恰恰相反,吸能車身是奔馳的工程師發明的。安全之父——比拉.巴恩伊,在擔任奔馳的工程師時,於1952年獲得了“承載式車身結構”專利,原理由堅固的乘客艙和緩衝潰縮區所組成,直至今天,這仍然是汽車被動安全設計的準則。不管是德日美法中韓,全都有吸能設計,別把你的無知當做炫耀的資本。日系車在低速碰撞中車身受損更大,是因為日系車更注重乘員艙的安全性。

碰撞測試日系車佔優

我們不拿五星批發部的某CAP說事,直接看比較嚴格並且從市場上隨機購買車輛的IIHS和C-IASI。這兩項測試中,日系車的安全性都要更好。

如果開卷考試都做不好,你指望這些車企閉卷考試能得高分?


總的來說,相比德系車,日系車在表明功夫上做的不夠,營銷也做得不好,給人的安全感不足,比如說車身沒德系車隔音、關門聲沒德系厚重、也沒有拿著大錘敲保險槓、也沒有在車門上站人,哪怕框架強度、吸能機構、應力槽設計以及安全測試成績於德系車差不多甚至更優,都沒能博取國人的信任,因為國人誰都不信,就信自己看到的和摸到的。我們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如果你還在相信聽關門聲車門站人按鋼板那一套,那就請你繼續吧。


老司機侃侃車兒


“皮薄餡大有三脆,天籟雅閣凱美瑞”這是德系車黑日系的的典型文案。

然而,日系車也不示弱:“怒燒機油三劍客,邁騰昊銳帕薩特”的順口溜很快就出來了!可見皮薄餡大不止凱美瑞,日系中級車都可以這樣形容。主要是原因就是日系車空間利用的好一些,同樣的車身尺寸,日系車總能把空間做的更大一些。


空間魔術,並不能超越物理極限。

只是佈局更合理一些,設計時儘可能的傾向於空間。最鮮明的對比車型就是福特翼虎,設計時把空間放到了最後。日本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島國,資源匱乏,與生俱來就帶著物盡其用的基因。不僅在汽車上,在房屋建造裝修上同樣能體現出來,例如膠囊旅館就是日本人發明的。因此在一輛車的設計之初就會考慮空間問題,同樣設計一輛車,日本人考慮的更多一些。典型的代表就是本田飛度,配合魔術座椅,車內甚至可以裝下一輛電動自行車。


可以說日系車是空間領銜者。

但也只是前幾年,其他車型不重視空間時,日系車以大空間著稱。而最近幾年來消費者對空間要求越來越高,很多短軸車進入國內不得不加長處理,都是空間鬧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買車評車首先去二排座椅。看看腿前有幾拳空間,頭上有幾指空間。彷彿這幾寸空間就能帶來巨大的幸福感一樣。大家都重視空間後,日系車空間優勢已經不在明顯。大家同樣變成“大餡”,凱美瑞與邁騰空間表現是接近的,邁騰後排地板凸起除外。

再來說說皮薄。皮薄是日系車的標籤,車禍中經常看到日系車潰縮厲害,似乎一撞就散架。


不僅如此,鈑金覆蓋件厚度也比較薄。例如很多人買車都敲一敲,按一按,聽聽關門聲音。藉此來證明車輛是否安全。這就人們最早對安全的認識,總認為鐵皮厚的車更安全。但是在碰撞測試中日系車往往都能拿到高分,例如國內C-IASI碰撞測試中,凱美瑞完勝邁騰。
從測試結果來看
凱美瑞皮薄, 並沒有降低其安全性,碰撞測試中至少要比邁騰表現好很多,這與凱美瑞採用高強度鋼材是分不開的。

八代凱美瑞首次應用1500Mpa熱衝壓、 超高強度鋼材,用在車身A柱、B柱等骨架部位。

八代凱美瑞整車超高強度鋼與高強度鋼使用比例已經超過了94% ,車身抗扭剛性提高30%以上。安全更加有保障,皮薄餡大,並不影響其安全性。日系車之所以一撞就癟,一撞就散,與其吸能的理念是分不開的。例如從保護行人的角度出發,雅閣甚至帶有機艙彈起功能 ,碰撞中機艙會自動升高,有效降低碰撞給行人帶來的傷害,但是維修費用要提高不少。也因為吸能設計,小車禍中損失往往也都是很大的。


水墨丹青一世情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網傳”皮薄餡大有三脆,雅閣天籟凱美瑞”,這種說法是早年間對日系車安全性差的一種影射。空穴不來風,當年的情況確實是如此,日系三傑雖然在銷量上橫掃國內市場,不過安全性確實差強人意,留下了許多為人詬病的把柄。

拿六代雅閣來說,這款車曾經有被撞成兩截的先例,在撞擊碎片中發現其中有很多紙質材質,而這些紙質材質都來自於底盤填充,因為這事六代雅閣持續登上頭版頭條,可以用紙糊的車來形容了。不僅僅是雅閣,凱美瑞和天籟方面安全性也不怎麼樣,像前後防撞鋼樑都基本是形同虛設,對車身起不到什麼實質性的保護作用,另外在車身剛性和抗扭性上也都是非常一般,經過撞擊後大多是面目全非,相比起同時代的邁騰和帕薩特等德系車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當年主要是國內汽車行業安全性法規不是那麼健全,對這方面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日本車也是鑽了不少空子,放到當下的話,這種情況就不可能出現了。

目前的汽車整體安全性都有了極大提升,像新款凱美瑞都是採用雷車同平臺的tnga架構,可謂達到了軟硬兼施的全面防護效果。全新凱美瑞a柱,b柱內側都增加了熱成型鋼的加強件,可以更好的對抗來自正面和側面的撞擊,減小駕駛艙的變形量,其門檻梁同樣採用了強度為1180mpa的剛強度鋼板,為了增強前頭硬度還把前縱梁和前指梁進行了連接。軟件方面,凱美瑞標配10氣囊,像主動剎車,防碰撞預警等也都有所配備。新款凱美瑞曾拿到過iihs碰撞測試的滿分,絲毫不比任何對手的安全性差。



一輛車的安全性和重量是沒有一毛錢關係,關鍵還要看車身剛性和車內的安全性設定,雖說凱美瑞當年在這方面並不光彩,不過時至今日已經完全脫胎換骨了,相信沒有人再能從安全性上來指摘凱美瑞了。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此問題的觀點【李老貓說車】


李老貓說車


好幾年前的順口溜,為什麼說十年前啊。

2009年的今天。也就是7月16日正好是昊銳上市的日子。

後來昊銳都換成了速派。。。。

薄皮大餡有三脆,雅閣天籟凱美瑞。怒燒機油三劍客,邁騰昊銳帕薩特。

我給大夥放點圖片,讓你們知道下薄皮大餡的光榮歷史。

請觀賞某些獨立車評人嘴裡的好車,當他做一期視頻給日系車PMP的時候,他告訴過你們日系車斷軸麼?日系車出事立馬罵大眾,這就是公關策略。


老凱美瑞事故經常斷軸,有些人怎麼不說話呢?還我對這個結論負責。。。呵呵。

這個雅閣斷軸,有的車評人怎麼不說了。專門做一個給本田機油門洗地的視頻。右下角是新款的雅閣,哎,怎麼就這麼的優秀呢?

直到豐田採用TNGA架構之後,凱美瑞的強度才有了根本性提升。在中保研的測試中拿到了G的評價,高分啊。

雅閣也是如此,只不過呢,之前的日系車怎麼樣沒人在乎了。有的只是大眾速騰斷軸的罵名。不得不說日系車公關厲害的很。


榛名說車


那是因為:上海大眾公司的公關總監-曾家麟運作媒體的能力超強,充分利用媒體進行狂轟濫炸式的宣傳,把日本車皮薄、不安全的說法是深入人心。可惜,曾家麟連同上海大眾公司的總經理-劉堅,上海大眾公司的質保部長、廣告公司總經理等四高管,坐大眾途觀車被燒死了……


大陸大陸


皮薄陷大的感覺其實很簡單,第一,車門裡日系車習慣用一根圓鋼管做防撞,這根管和車門是獨立開的。你去敲門,空腔效應是可以感覺到的,就會讓你感覺空曠單薄~而德系車習慣用一塊類似W型鋼片,還是貼門的,這個不同的設計可以達到車門止振作用,所以你去敲門就會感覺聲音沉悶,並且感覺車門厚重~再加上日系車和德系車不同的車門鉸鏈連接設計,很容易讓人產生兩者一個厚重結實一個輕薄脆弱的感覺,畢竟不可能普通消費者有條件能去比較兩者的白車身結構重量和結構強度,就像中保研的測試裡最讓人吃驚的其實應該是合資豐田的車頂強度普遍超過美國市場的豐田,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和市場的反饋


南極洲凝視


皮薄餡大叫了十幾年,你就拿剛剛上市沒幾年的豐田跟大眾比,更何況因為環保節能的要求汽車早已開始走輕量化路線了,鋁合金剛性更好,但更輕,成本比鋼板高,對於不懂車的煞筆,說啥都是對牛彈琴,我只相信我在馬路上看到的車禍現場,日系車那個慘樣,送我都不要,純辣雞


ice專治不服


說凱美瑞皮包餡大隻是個表面現象,實際上整個日系車體系,都頂著皮包餡大的帽子,實際上這就是某些德粉刻意為之的結果,無論輕重、就說日系輕;而日系車粉那邊同樣沒閒著,也一直在強調德系車永遠修不好、天天修理廠;所以咱們國內的汽車環境很糟糕,各系汽車粉絲博弈是正常的、但還是要理性些,不要刻意的去抹黑,這種惡意的行為、毫無意義!


日系車率先走上輕量化的方向,所以很早之前就把中型車的重量壓制在1.60噸左右,日系車這麼操作的時候,德系車、美系車還在那堆料呢,所以不可否認十幾年前、同級別的日系車比較輕,而美系車最重;比如上一代君越(也就是現款XTS)重量1.84噸,而現款君越正好1.60噸,所以每一代的更新(約十年)都是一次輕量化的過程,而二十年前的君越(別克新世紀)重量超過兩噸!

而從十幾年前開始、凱美瑞的重量一直維持在1.60噸左右,這十幾年間幾乎沒有改變;而改變的是美系、德系,這兩個車系也開始走向輕量化方向,隨著幾代車的發展,如今德系車的重量也降下來了、甚至比日系車更輕,而美系車同樣如此,1.60噸的君越、車身比1.58噸的凱美瑞大出很多,真要玩皮薄邏輯,那是不是現如今的美系車皮更薄?可從來沒有人說美系車不安全,那為什麼非得說日系車不安全?還不是因為偏見,德粉、日粉間的博弈,受傷的是日系車、德系車,誰也逃離不了這一灘渾水的!


堆料換強度、結構換強度

隨著近些年來,幾大車系紛紛走向輕量化的進程,同級別車重差異不大(目前英系車重量是最大的、同級別比較),實際上這就是由於從堆料換強度,向結構換強度轉變的一個過程而已;過去追求強度,往往是靠堆料、認為料足強度就大,這種思維沒錯、但料足的同時、重量也上去了,所以造成了更高的油耗;所以隨著油耗規則越發嚴重,現如今則走向了拿結構換強度的過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把一層鋼板、折上四道摺痕(每一道痕跡、都是一道加強筋),此時它的強度堪比四層鋼板;既然安全標準、要求達到四層鋼板的強度,而我們用一層鋼板、四道折的結構同樣達標,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有必要去採用四層鋼板麼?既然一層鋼板就能做到、甚至超越四層鋼板的強度,那麼還用四層鋼板做什麼,直接用一層鋼板就可以了;省料、省錢、還省油,何樂而不為?

重量低、不代表強度低,甭管誰輕、誰重,這種拿重量衡量安全的思維就不對,安不安全看標準是否嚴格、看結構強度是否夠用,重量大並不代表強度大,重量低同樣不代表強度就不夠用;所以看待車重要理性,再搞清楚強度之前,請不要盲目用重量來判斷安全性;最近中保研測試結束了,大眾可謂是全軍覆沒,反而是皮包餡大的豐田系收穫頗豐,因為啥?不就是因為中保研的標準與國際接軌、照搬IIHS了麼?過去沒有25%小偏置,中保研給學來了而已,這麼稍微的一絲更新,就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所以還要用車重判斷安全麼?強度可以靠結構來保證、並不一定非要堆料,強度夠了自然就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