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打死一隻虎李逵打死了四隻虎,為何李逵沒有武松出名?

杜留振


武松打死一隻虎卻比李逵打死四隻虎出名,這還是因為武松那隻老虎比較出名的緣故,就好比你穿一雙限量版名牌鞋招搖過市,別人一天換四雙雜牌鞋都顯得沒你拽的原因!


景陽岡的老虎有名氣,傷人無數,官府毫無辦法。人靠虎出名,武松自然比打無人知曉的四隻虎的李逵出名。

1、武松赤手打虎傳英名

武松過景陽岡,他確實很拽,店小二勸他少飲幾碗,他還仗著酒量怪店小二多事,等到看到樹上刮皮刻字說此地有虎傷人勸人結隊而行又以為是店家留宿的手段,當看到官府告示又抹不面子回去,只好壯起膽子往前走。

既然官府發了通告,可想而知這老虎在景陽岡已經有了名氣,官府一時半會也無計可施,所以勸行人:哥兒們,小心點,這老虎缺點心!

獵人捕殺無功,官府無奈出告示,明顯這老虎成了當地禍恨,百姓恨,害人性命;官府也恨,考核會罰俸丟官的不是?

俗話說半夜走路多了撞見鬼,不信邪的武松這回真受了一回教訓,剛想在石板上睡會,一隻吊睛白額大老虎打野來了,這可不是小貓小狗,陪人玩遊戲圖快樂,不是人哄狗狗還是貓貓在逗人,反正武松只能躲躲躲。

一撲,一掀,一剪,三招完了,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砍不死人自個兒就洩氣,所以這虎也就軟了半截。


一個虎撲,老虎撲在武松面前,小命要緊的武松抓住虎頭往泥裡一按,雙腳一陣亂踢;後來輪起拳頭一陣亂打,打得半死又用棍子砸了半天,這才放下心來,武松也用完了力氣,再來只小貓都能把他吃個乾淨

這隻老虎明顯很強壯,武松要不是喝了酒,這老虎真有可能拿不下來,還是酒精刺激的作用,一個是腦袋只想著打死老虎,二是手上不覺得痛。要是清醒情況,武松還真可能讓老虎飽餐一頓!

武松火了,因為打死這隻獵人組隊多次捕殺均告已失敗,而武松赤手空拳就為民除了這禍害,這本事不誇都對不起良心,武松因此成了很拽的打虎英雄。

記住,武松這時是無罪之身,官府自然願意將其塑造成英雄,一來獲得民心支持,二來增加當地政績。


2、李逵刀殺四虎亦無聞

李逵呢,孝心也好,自個兒在梁山地皮踩熟了,就要接老孃去享福。因為李鬼扮李逵劫道,李逵放過李鬼後,識破李鬼要害他的奸計於是反殺李鬼,這才逼得走荒山野嶺防官差。

李逵為老孃取水解渴,回來一看刀在娘不在,循著血跡找到洞裡兩隻小老虎,不管三七二十一斬了替老孃報仇。

母老虎回來見愛子被殺,撲過來沒撲著,就用虎尾去剪李逵,面對著一個大屁股李逵連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對著肛門直捅了進去,母老虎哪受得了這痛,一路狂嚎著跑了,痛死在路上。

公老虎聞聲跑來支援,晚了,兒死妻亡,哪還忍耐得住,紅著眼直接撲了過來。李逵也不急,看準了對著頜下就是一刀,這一刀直接切斷了虎喉,公老虎心甘情願閉上眼情和妻兒老小團聚去了!

記住:李逵有人命官司在身,被抓的時候官府早忙著去查實殺人證據,抓到了梁山好漢,這可是升官加爵的大功,誰還去管殺了幾隻老虎!


武松赤手打虎,還是隻惡虎,算是為民除害,官府自然幫其宣傳,樹立英雄典型,教化民心,增加政績;對於李逵,更多是證實其殺人的罪證,以抓到梁山好漢上報朝廷領功,自然不會幫李逵宣傳什麼打四虎的勇猛了。說白了,武松比李逵出名就是一個以英雄的身份出場,一個以罪犯的身份收尾;一個是為民除害打虎,一個是替娘報仇殺虎,兩者意義不同造成了結果不同。


西遊夢紅樓


李逵(?~1124)北宋時期

沂州

沂水縣百丈村(今屬

山東省

臨沂市沂水縣)人,是中國古典小說《

水滸傳

》中的重要人物,也是

元雜劇

“水滸戲”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李逵生得粗壯黝黑,綽號“

黑旋風

”。因為打死了人逃遇

赦宥

,留在江州當牢子。為了解救

宋江

戴宗

劫法場大鬧

江州

,欲揹著老母上梁山,後因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殺一窩四虎。李逵慣使一雙板斧,梁山排座次時,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

步軍

頭領。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武松最終在徵方臘過程中被飛刀所傷,痛失左臂,最後在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武松主要事蹟:武松打虎 鬥殺西門慶 大鬧十字坡 醉打蔣門神 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 徵方臘。

水滸寫的武松事蹟可能比較多,加上他還是和了十八打碗空手打虎。



趣味探長


井陽岡上的那隻虎,是一隻紅通虎。兇殘異常,傷人無數。陽穀縣令曾數次懸賞捉拿,惡名遠播。恰巧武松酒壯英雄膽,途經井陽岡,暈乎懵逼模式打死老虎,無意中巧借惡虎之名,成了當時為民除害最棒“打虎哥”。而李逵不然。

李逵自從入夥梁山,以為人生達到了巔峰。孝心大發,欲把老母接回梁山。途經山谷,遇一老虎辣媽,叼著李逵老母給三隻虎仔當了點心。李逵悲憤懊惱,怒殺四虎。

總之,武松打死的是為害四方的惡虎,因而出名。李逵雖殺四虎,卻是報意外傷害母親的私仇。所以武松紅了,比李逵出名。


楂楂紅


《水滸傳》中,武松打死一隻虎而一躍成名,而李逵打死了四隻虎,不僅沒有出名還被五花大綁綁了,險些丟掉性命!為什麼呢?麓風軒仔細分析,還是因為——

武松走了狗屎運,而李逵遇上掃把星!

有人說,你這是唯心,是胡扯,其實不然,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猛虎,完全出於僥倖

  • 武松過景陽岡,其實是喝多了,開始以為店家拿虎來嚇唬他,不當回事,甚至誇下海口。當在山上再次看見官府告示時,卻不好意思往回走——怕被笑話。

  • 及至猛虎從山上跳將出來,書上說,武松嚇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大半。當時手上還是握了一根哨棒的,但偏偏這傢伙比打狗棍還不中用,一棒子打下去就折成了兩截!

  • 好傢伙,武二哥只得赤手空拳上陣,最後僥倖把老虎打死了,自己也虛脫了——險勝!如果再有一隻猛虎跳出來,武松就毫無懸念地落入虎口了!

二、李逵一次殺死四隻老虎,表現得很機智

  • 我看《水滸傳》,覺得李逵最機智最勇敢的就算打虎這一段!且看逵哥是怎樣輕鬆打怪過關的吧——

  • 李逵同志那幾天有點倒黴,先是生母被老虎吃了,出於仇恨,想都沒想就衝進了虎窩!他上去三拳兩腳就把兩頭虎崽子打死了,這個比較輕鬆,因為虎爸虎媽都出去了,沒有障礙,輕鬆過第一關!

  • 第二關,虎媽從洞外進來,逵哥悄悄躲在一旁,摸出腰刀——估計跟現在的殺豬刀差不多大!虎媽先是猛撲過來,逵哥一閃,虎媽調頭尾巴剪了過來,逵哥看準了,一把尖刀從虎媽肛門插了進去——捅進了肚子裡!我滴媽呀,那裡受得了這酸爽!虎媽一下疼得竄出洞口,狂奔著墜下懸崖!這一關,逵哥真是機智啊!

  • 李逵剛出洞口,沒想迎面遇到第三關——虎爸從外面回來了,這傢伙報仇心切,吼得山響,呼嘯而來!好在逵哥手上拿的不是打狗棍,還有一把大朴刀——這傢伙好使,豎起來比人還高——逵哥趁猛虎跳將起來的當兒,一把將朴刀插進了虎爸的咽喉!


  • 李逵這三關,實際上比武松對付一隻虎的難度要大,別看逵哥平日裡傻乎乎的,那天不知哪來的機智和勇敢!總之,為他點個贊吧!

三、一樣的打虎英雄,不一樣的結局

  • 武松打死一隻虎,走了狗屎運,一掃過去的陰霾,被官府樹了典型,封官賞銀,戴紅花,遊大街,這打虎英雄的名聲遠揚!隨後在陽穀縣當上公安局長,宴請三天三夜,連陽穀縣第一美人,他的嫂子——潘金蓮也頻頻向他暗送秋波呢!


  • 都是為民除害,可是李逵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在打虎這件事情上,他表現得比武松還出色,但他遇上掃把星——被“李鬼”老婆指認他是殺死自己丈夫的逃犯,於是偷偷報了官,在他喝得醉爛如泥的時候就被綁了!哪裡還有人來給他樹典型、發獎狀呢?

所以說啊,這人走運跟不走運是不一樣的,人一旦倒了黴,喝口涼水都要塞牙縫——我們的打虎英雄李逵同志就是這麼冤滴!


麓風軒


《水滸傳》大家都知道武松打虎,當然也有人知道李逵殺虎,但畢竟武松打虎的名聲要比李逵殺虎要大得多。在後來的傳播中都知道武松打虎,但是我要說武松打虎不如李逵殺虎。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說武松打虎有三點不如李逵殺虎。

第一點,武松打虎是無意中撞上的,不打不行。李逵殺虎是主動找上門去的,一定要殺,武松打虎是武松在過景陽岡的時候碰到的老虎。他想沒想?他沒想過:說我這個聽說這個吊睛斑斕猛虎在此地傷害行人,我武松不怕它,我把它打死為民除害,不是的。因為他一開始只認為那個店小二騙他的,希望他在這住一宿,再賺他倆錢。最後他自己,先看到了樹白上寫的老虎殺人的事情,後來又在廟門口看到了官府的告示。但是他回不去了,為什麼呢?因為武松要面子,這要是退回去,讓店小二笑話:你不是不怕老虎嗎?你不是不信我嗎?你怎麼回來了?武松打虎是無意撞上的,既然碰上了,那你不打老虎,老虎就要吃你。

李逵殺虎是主動找上門的,因為他回家啊,背到老孃要到梁山泊去快活,要過好日子,他老孃因為想他眼睛哭瞎了,什麼也看不見。背到夷嶺這個地方,老母親口渴,也是夜半,也是晚上,李逵為母親找水喝,回來之後發現母親不見了,自然就找嘛,尋著的血跡找到了洞裡,有兩隻小老虎正在撕扯一條人腿,那李逵立刻就明白了,先把這倆小老虎殺了,然後又殺了兩隻大虎,他是主動找上去的。

第二點,武松打虎到底有些膽怯,而李逵殺虎是毫無顧忌,沒有一絲的恐懼。為什麼說武松打虎到底有些膽怯呢?小說中寫的明白,還有從常理上講,一般的人遇到老虎,哪有不怕的。如果武松真的不怕老虎的話,那就不符合正常的邏輯了。武松打虎的時候,先是老虎從樹林中跳了出來,武松“啊呀”一聲,從青石板上跳起來,掄起手棒就打這個老虎。當然在他打老虎之前,老虎一撲、一掀、一剪,被武松躲過去了。武松拿起哨棒,結果這一棒就劈到了樹枝上,把哨棒打折了。可見武松當時有多麼緊張,還有當他把老虎一頓拳腳打死之後,自己也累得癱軟在地,一絲力氣也沒有了。這個時候,鑽出來四條虎,就是獵戶們披著虎皮出來了,武松一看嚇死了,這下我完了死定了。所以說武松打虎到底有些膽怯。

而李逵殺虎呢,是一點恐懼也沒有,相反他懷著滿腔的怒火,要為他娘報仇啊,我千辛萬苦把老孃從家裡背到這,沒想到被你們幾個畜生給吃了!所以說小說裡面寫那個李逵,那兩個小虎殺死了也就算了,等到那個大虎來了張牙舞爪地趕到這個洞裡,被李逵先是使盡平生的力氣用腰刀先是殺死了一隻母虎,然後公虎回來了,捲起一陣狂風,跳起來奔著李逵就撲了過來,李逵呢,小說寫他那叫不慌不忙,你想這一個不慌不忙,就看出李逵殺虎的時候有多麼的勇敢、多麼的鎮定了。不要說你一個普通的人,你就是專門的打虎的那些人,他面對老虎的時候也要恐懼。李逵可不是天天殺虎的,他不是殺虎的專業戶,那第一次面對老虎的時候,他居然能夠不慌不忙。你說李逵是不是不比武松更勇敢?

第三,武松打虎掙來的是自己的面子和名聲,啊呀,不得了,武松打完老虎之後,抬著老虎,抬著武松給他掛著花在滿縣遊街,這遊街不是示眾,是誇,是給大家崇拜瞻仰。從此以後,武松逢人便講景陽岡打虎的武松,就憑這一個評教授、評院士,不得了。

那麼李逵殺虎呢,跟武松比起來就不是那個樣子了,因為李逵殺虎純粹是給自己的老孃報仇,就是一片孝子之心,他最後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多麼偉大的名聲,說這個就是在夷陵殺死四隻老虎的李逵,小說裡面沒講過,沒人提,李逵自己也沒提。為什麼不提?那不是英雄壯舉,因為一提它就是傷心事。

所以我說,武松打虎有三點不如李逵殺虎。但是第二個問題就出來了,那就是為什麼武松打虎要比李逵殺虎要有名聲呢、要有名望呢、影響要大呢?這也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李逵手裡畢竟有刀。

第二個原因,武松打虎是狹路相逢,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這能看出武松的勇武來,而李逵殺虎呢,他還是有所準備的,他先是殺了兩個小虎,有小虎必然有大虎,所以他就有準備了。

第三個原因,武松打虎之後被大力地宣傳。那知縣還因此把武松收用在自己的門下,讓他做了督頭,實際上武松打死了一隻老虎給知縣呢完成了一個任務,是吧。知縣完成了他的政績,給老百姓除了害,那些獵戶因此也解脫了,所以他打了一個老虎,救了全縣的人,那能不被大力宣傳嗎?而李逵殺虎只有自己在梁山上哭著對宋江等人說了說。所以李逵殺虎比武松打虎要厲害、要更能看出李逵和武松的不同之處,那就是李逵的真、李逵的孝。當然了,武松打虎也有武松打虎的價值,就是武松的勇武。不過總體上說。武松打虎不如李逵殺虎。




小Z影視剪輯


更多是作者施耐庵的偏心之舉

金聖嘆評水滸,武松與李逵皆被列為上上人物。按照金老所說,武松嫉惡如仇、血氣方剛,是水滸當中為數不多的真好漢,能被評為上上人物,完全是因為角色本身的性格。

至於李逵,能獲如此殊榮,除了一句皮肉不笑的“天真爛漫”之外,完全是用他的“屠殺”、“幼稚”烘托出宋江的性格而已,換做現在話來說,李逵只能算是個“最佳配角”。水滸當中,打殺過老虎的人很多,武松、解珍解寶兩兄弟、李逵等等,獵戶兩兄弟尚且不談,畢竟是獵戶,有著專門捕殺的工具。單單論李逵以及武松,前者殺了四隻老虎,後者僅僅殺死一隻老虎,為何將“打虎英雄”的名號,獨獨冠在武松的頭上呢?

殺虎的難度不同

武松作為都頭,赤手空拳的本事極強,尤其是這種拳拳到肉的感覺,更能將他的英雄形象展現的一覽無餘。無論是蔣門神,還是飛雲浦,武松都是一雙拳頭行遍天下,在打虎的過程當中,武松本來就處於“醉酒”的狀態,神志不清,手無寸鐵,僅僅靠一雙拳頭便殺死老虎,即使是項羽在世,估計都不敢這麼做,可見小說當中武松的勇猛。但李逵不同,李逵沒了兩板斧,實力要大大下降,被戴宗、張順、燕青戲弄,就知道李逵的功夫其實並不行,只是靠著“兩板斧”的血腥而已,雖然殺死四隻老虎,但有三隻是幼虎,一隻是母虎,拿著如此強大的鈍器,斬殺難度遠遠小於武松。

宣傳力度有所差距

武松殺虎宣傳極其到位,自己本是“政府官員”,整個陽穀縣甚至山東都流傳著他打虎的故事,關於這個名頭,武松自己也經常使用,比方說血洗鴛鴦樓,他就自留打虎英雄的名頭。至於李逵殺老虎,則沒有多大影響,宋江等人知道李逵殺了老虎之後,也僅僅是“哈哈大笑”,壓根就沒把他當人看,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幫他宣傳了。

當然了,其實李逵打虎不出名,更多的還是由於作者自己的偏心。武松出場打虎,前前後後數千字筆墨,而李逵殺虎,僅僅百字的介紹而已。所以說,情節安排上來講,李逵殺虎,就沒有多麼重要,所以即使是殺死了四隻老虎,李逵也沒有武松出名。


濁酒話煙語


在《水滸傳》中,武松和李逵都是打虎英雄,武松打死了一隻大老虎,李逵打死了四隻老虎,兩隻小的,兩隻大的。按理說,李逵更加厲害,然而武松卻因為打虎揚名天下,江湖人提到武松,都說是打虎英雄武松,卻沒人說打我英雄李逵。

打虎之前,武松在江湖上的名聲還沒那麼響亮。他因為打架跑出去避難,躲進了柴進莊上,一躲就是一年。除了剛開始進柴府時受到熱情款待,一年的時間裡,武松是被柴進冷落的。大冷天的生病了也沒藥吃也沒衣服保暖。聞名江湖的人到柴進莊上是不會被冷落的,比如林沖、宋江等。打虎之後,江湖上人人皆知,清河縣有個武松,喝醉酒了還能赤手空拳打一隻大蟲。

而李逵,打虎之前,他獨自一人,兩手各拿一把板斧,在宋江要被砍頭之際,大喝一聲,從旁邊的樓上跳下來,大斧一揮,從儈子手中救出了宋江。李逵的突然出觀,雖說擾亂梁山好漢劫法場救宋江的原定計劃,但不可否認,救宋江,他出力最多。劫法場救宋江,李逵展現了一身的武藝,況且他救的人是大明星及時雨――宋江,名人的效應讓李逵的名聲也傳遍江湖,江湖上的人都知道有個黑旋風李逵了。打虎,只是李逵出名之後做的一件事。





chen清英雅秀


武松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三大英雄人物之一,為了展現武松的“天人”之姿,作者以驚人的筆力寫就了景陽岡打虎一節。平常人三碗不過崗,害怕猛虎不敢上山,武松連喝十八碗,最初以為店家存心欺騙,得知真有虎後偏向虎山行:一個醉酒的好漢,去打一隻猛虎,簡直是神來之筆。



與虎搏鬥時,武松先是避其鋒芒,然後瞅準機會,揮舞哨棒打去,哪知哨棒打在樹杈上,折了,這時猛虎撲過來,武松順勢抓住老虎的頭皮,連環暴擊,結果了猛虎。整個故事跌宕起伏,十分精彩。打死吊睛白額虎後,武松成了為民除害的英雄,並將賞錢分給眾人,他還因此成了陽穀縣的都頭。

從此之後,武松的身份就成了打虎英雄武松,之後的鬥殺西門慶、十字坡戲弄孫二孃、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壯舉更是弘揚了打虎英雄之名。你會發現,武松的每個故事都很精彩,最精彩的當然就是景陽岡打虎。武松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打虎英雄成了他的人生底色,打虎事蹟自然也是婦孺皆知。

李逵是個十足的莽漢,四處搗蛋,到處添亂。他做了很多事,除了砍倒替天行道的大旗還有點看頭,其他的不足稱道。沂嶺殺四虎也是一樣,簡直就是一通亂殺:母親被老虎吃掉後,李逵順著血跡找到了虎洞,發現兩隻幼虎正在啃一條人腿,李逵挺起朴刀搠死了兩隻幼虎。



李逵躲在洞中,母老虎回來後剛好坐在李逵面前,李逵用朴刀捅進母老虎的肛門,弄死了它。公虎也是一隻吊睛白額虎,出場帶風,實力不輸景陽岡上那隻,結果老虎撲過來,李逵一刀刺中老虎的頷下,也結果了它。殺死四虎後,也有官府的賞錢可領,也是當地的獵戶和百姓把李逵當成英雄。

武松是小說裡第一個打虎的好漢,李逵雖說殺了四虎,但並不是增強版,反而更像山寨版:他殺虎的過程很“無趣”,甚至還有點齷齪和可笑。李逵殺虎只是李逵回鄉接母的一個插曲,緊隨而來的故事很快就消解了殺虎的壯舉。


上頭派掌門


武松打虎的事蹟不僅受到當時社會的尊崇,為他立碑建廟,現在此地還成了“景陽岡國家三A級旅遊景點”,在今安徽省黃山白雲景區。而同是《水滸傳》英雄人物的李逵打死了四隻老虎,比武松還多三隻,可是他卻冷冷清清,鮮有人知。

武松打虎

沒錯,武松打虎之地正是陽穀縣景陽岡,與他的老家清河縣是鄰縣,這是商賈行人來往頻繁之地,武松在孩童時期也走了幾十回的。卻不知何時竟來了這麼一隻老虎,來一個吃一個,就這樣吃了無數人,就連打獵的丟了7、8個性命。官府無法,只得將那幾個無用的獵戶打了幾棍棒出氣。在景陽岡顯眼的幾個地方張貼警示:“但有過往客商,可在巳、午、未三時辰結隊過岡,勿自誤。”

“要想富,先修路。”這一條流通要道卻被一隻猛虎霸佔,行人都讓虎吃了,還怎麼促民生,謀發展?因此,武松所打之虎是一極大的禍害,不僅傷人性命,還影響了經濟發展。而這個令官府頭痛和大眾哀嘆的大難題卻被武松在酒醉中赤手空拳的搞定了,這下還不被官府和群眾像神一樣的供奉著?由於那時的武松並沒有上梁山落草,還是良民一枚,因此還得了官府賜他的一千貫錢,約有現在的20多萬元。於是七里八鄉的都過來看這隻深惡痛絕的老虎,也都來為“打虎英雄”武松祝賀,官府也張貼告示大大表彰了“打虎英雄”。

李逵殺虎

在《水滸傳》中,打虎英雄還有李逵,他比武松打虎的數目更多,殺了老虎全家四口,最後一隻在死的剎那就像一座山一樣轟然倒地。這不是比武松更厲害?

不然,李逵不能算是打虎而是殺虎,是復仇,是帶著腰刀和朴刀的,是主動攻擊的。他是沿著血跡尋的老虎窩,先殺的兩隻幼虎,這大概我們都能做到,也就算不得厲害。後來殺的一公一母兩隻大老虎才是他李逵的勇武。

不過當時的李逵已經是梁山之“寇”,是官府的對頭了,是害人“老虎”一樣的人了。那就是他殺40只老虎,也沒有人為他表彰,送他賞銀。另外李逵當時是故意繞著沒有人煙的山地,他怎麼勇武也沒用旁觀的證人,所以無人知曉。

最主要是李逵殺的老虎沒有什麼危害,也沒有吃人,也沒有霸道,更沒有影響經濟發展,他就說不上什麼“殺虎英雄,為民除害”了。


閱書文化之觀


《水滸傳》中武松打死一隻虎李逵打死了四隻虎,為何李逵沒有武松出名?

武松只打死了一隻老虎,而李逵打死了四隻老虎,但李逵沒有武松出名,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李逵打死四隻老虎是因為老虎吃了他的母親,李逵沒能保護好母親,這就是最大的罪過,打死再多老虎,又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呢?第二,李逵打死四隻老虎,先後用了朴刀和腰刀,用這樣的利器打死老虎,顯不出他有多大的能耐;第三,武松雖然只打死了一隻老虎,但他是赤手空拳,這就顯示出他的能耐的確很了不起。

第一,李逵打死四隻老虎是因為老虎吃了他的母親,李逵沒能保護好母親,這就是最大的罪過,打死再多老虎,又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呢?

李逵和武松打虎的背景不一樣。武松是在景陽岡下的酒家喝了十八碗酒,帶著酒意上了景陽岡,恰巧在景陽岡上酒力發作,躺在一個大石頭上瞌睡,在睡意朦朧中,那大老虎現身了。武松在睡意朦朧中被驚醒,倉促應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武松還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當然顯示了武松過人的本領。而李逵打死四隻老虎的緣由卻有點無奈又有點說不出口。李逵一片孝心,自己在梁山站穩了腳跟,過上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快活日子,便想著接母親一同上梁山享福,以讓母親安度晚年。誰知道由於他自己的一個疏忽,竟然沒想到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極容易有老虎出沒,好好的母親就這樣被老虎吃得乾乾淨淨。李逵實在是有罪過,他打死再多老虎,又有什麼可稱道的呢?

第二,李逵打死四隻老虎,先後用了朴刀和腰刀,用這樣的利器打死老虎,顯不出他有多大的能耐。

李逵打虎的裝備也比武松強多了。他既帶了朴刀,也帶了腰刀。這成為他打虎的利器。

這小大蟲被搠得慌,也張牙舞爪鑽向 前來,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個,那一個望洞裡便鑽了入去。李逵趕到洞裡,也搠死了。李逵卻鑽入那大蟲洞內,伏在裡面張外面時,只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 裡來。李逵道:“正是你這業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邊掣出腰刀。

李逵是用朴刀先殺死了兩隻小老虎,然後用腰刀幹掉了那兩隻大老虎。對格鬥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個普通人拿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即便是訓練有素的特種兵也不敢小覷,武俠小說裡所說的什麼“空手入白刃”都是瞎扯,十有八九,倒是讓白刃入了自己。所以,在這樣的優勢下,老虎的智商哪裡對付得了拿著鋒利的朴刀和腰刀的李逵呢?因而也顯不出李逵有多大的能耐。

第三,武松雖然只打死了一隻老虎,但他是赤手空拳,這就顯示出他的能耐的確很了不起。

武松本來是提了一根哨棒在手,睡意朦朧之時突然發現眼前竟然有一隻駭人的大老虎,當然心裡也是非常恐慌的。想也沒想就拿著哨棒要打老虎。但緊張驚慌之下,哨棒失去了準頭,老虎沒打到,打在了樹枝上,當場就斷了,沒用了。他無奈之下只好赤手空拳對付老虎。

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掄起哨棒, 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只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裡。

在這種赤手空拳的情況下,武松完全處於劣勢,但他能迅速調整狀態,憑著自己一身神力和過硬的武功,生生按住老虎的頭,使出拳腳對老虎展開一頓狂風暴雨般的暴揍,就這樣,把一隻兇猛的大老虎給活活打死了。這就顯示出武松的能耐的確很了不起。此後,江湖上都傳開了“打虎武松”打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