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亂石灘引來皇上微服私訪,還成就了徽州一道絕品美食


一片亂石灘引來皇上微服私訪,還成就了徽州一道絕品美食

在安徽黃山有一片美麗的太平湖,湖畔村居錯落,景色誘人。太平湖山多水好,人傑地靈,這裡一直流傳著一句“坐金山,朝銀山,中間夾著玉石灘“的民諺。說起這句諺語,就要說到這裡曾經出過的一位大人物的故事。

在明代,距離太平湖不遠的石臺七都(現石臺縣河口鄉)有一個叫畢家村的村子,畢鏘便出生於此。畢鏘出身貧寒,但從小就智力超群,雖然調皮,讀書卻從來是過目不忘。生長在農村,畢鏘除了讀書,還經常和小夥伴們上山打獵,下河捉魚。曾經有一次,畢鏘和小夥伴們上山打獵的時候,不慎迷了路。無奈之下,他們晚上只能找了一個山洞住下。

就在這個山洞裡,畢鏘做了一個夢,醒來他忍不住激動和小夥伴們說了起來,說他夢到了有人請他去京城做大官。雖然很聰明,但畢鏘的夢在小夥伴們看來無疑是痴人說夢,大家也紛紛嘲笑他,說你要是能去京城做官,我們都能去,官還能做得比你大。小夥伴們的嘲笑,越發激起了畢鏘發憤圖強的決心,苦心讀書。這才有了畢鏘在嘉靖二十二年中舉,第二年又中了進士的佳話,最終真的留在了京城做官。這些在歷史上都有記載,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一片亂石灘引來皇上微服私訪,還成就了徽州一道絕品美食

萬曆初年,張居正擔任首輔。因為與張居正政見不合,畢鏘為了自保,上書皇帝申請辭官回家。回鄉後,畢鏘從不居官欺人,對百姓和鄉鄰很是照顧,也因此很受大家的愛戴。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故後,畢鏘重新入朝,之後擔任了南京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北京戶部尚書等職務。萬曆十四年,畢鏘因年老體弱多病,精神不佳,請求辭官,皇上不準。不久之後,畢鏘上朝時不慎失足跌倒,再次辭官,皇上看他確實是年老體弱,只好准奏。畢鏘再次告老還鄉,回到廣陽定居。皇上念其功績,在廣陽中街建了一座府邸賜給他,後人也稱之為尚書府,宰相府。

一片亂石灘引來皇上微服私訪,還成就了徽州一道絕品美食

隨著尚書府的建成,在當地慢慢有了坐金山,朝銀山,中間夾著玉石灘的諺語。沒想到,這句蘇溪河兩岸的諺語,慢慢傳到到京城,傳到皇帝的耳朵裡。皇帝想,江南竟然還有這樣的風水寶地,我得去看看。於是,皇帝微服私訪到了這裡。皇帝突然到來,畢鏘一家都很高興,熱情招待。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尚書夫人還特意做了一樣徽州家常火鍋,不料皇帝吃得津津有味,讚美不絕。又得知這是尚書夫人親手烹飪的,皇上不禁感嘆,這真是一品鍋啊,這道菜名就此一錘定音,徽州的一品鍋因此得名。

用完膳後,皇上問及金銀山玉石灘一事,畢鏘為了避嫌,趕緊解釋說,這只是民間傳說而已。原本的話是“坐陵山,朝尖山,中間夾著亂石灘“,陵山和尖山都是當地的小山,亂石灘也只是一片河灘,口口相傳之下,因為發音近似,慢慢才成了“坐金山,朝銀山,中間夾著玉石灘“,這也是老百姓的美好期許。雖然沒有看到金山銀山玉石灘,但畢竟看到了江南的美好風景,皇帝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萬曆三十年,皇帝又下詔,加封畢鏘任太子太保,畢府大門楣上懸掛一塊御賜大豎匾,上書“狀元府第“,兩旁的對聯為:四部尚書第,三朝元老家。畢鏘一生,也可謂是榮耀至極了。而諺語中的銀山即如今太平湖畔的陵陽山,也成了畢鏘的墓葬所在。尚書府因為陳村水庫(今太平湖)蓄水拆除,遺址留存湖底。(作者/古月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