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網絡截圖


《唐人街探案》網劇中的Ivy是一位花店老闆,一身紅衣的她優雅出現,又輕柔地離開。

她的美不僅讓度郎警官大放豪言,"三天之內要找到傷我姑娘的王八蛋",也讓頭次見面的林默(邱澤扮演)直流鼻血。

這個人物充滿了故事,也詮釋了"越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扮演者張鈞甯曾猶豫過是否應該接拍Ivy。

角色讓她聯想到福爾摩斯中的艾琳,聰明之餘還要有女人味,認為自己的外形與個性完全不搭。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唐人街探案》網劇中的Ivy

她笑稱"任何比較男生個性的女生,想要變成女性就來演《唐探》吧"。

原來,她將自己歸類到"男生個性的女生",可小時候的她卻是一個愛緊張的女孩。

1. 4歲回國,最羨慕的人是姐姐

1982年9月,張鈞甯在德國出生,4歲時與姐姐一起回中國臺灣上學。

曾在德國學習的父母,爸爸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媽媽成為了一名文學作家。

父母離婚後,兩姐妹由媽媽撫養長大。

姐姐和她只差一歲半,卻一個喜動感性,一個喜靜理性。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鈞甯和媽媽

在母親眼裡,她是一個"冰箱"女孩。

媽媽帶著姐妹倆去看《梁山伯與祝英臺》,感動地一直在哭,可鈞甯卻面無表情。

媽媽問,"難道你不傷心嗎?"她說:"有什麼好哭的,他們在演戲呀。"

在姐姐眼裡,她是一個不愛看書的小孩。

姐姐嘲笑小鈞甯不愛看書。她不服氣,想了半天冒出《憤怒的蘿蔔》這個書名。

家人哈哈大笑。原來,書的名字應該是《憤怒的葡萄》。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鈞甯,姐姐和媽媽

在她眼裡,自己是一個不敢說話的小孩。

兒時上廁所要先告訴姐姐,再由姐姐舉手報告老師。

上課被點名背誦課文,站起來那個瞬間緊張到無法說話,最後被罰抄課文。

就這樣,姐姐成了她的擋風傘,她是姐姐的小跟班。

姐姐的性格,就像"太陽"溫暖著小鈞甯,也成了她最羨慕的人。

2. "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

上初、高中後,鈞甯意識到姐姐不可能時刻陪在身邊,只能鍛鍊自己勇敢一些。

讓她改變的是加入了高中校園的儀仗隊,這是一件很光榮卻又很辛苦的工作。

早出晚歸,犧牲午休,手磨出泡、臉曬黑了不說,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最美的時光》劇照

在《沈春華life show》中,儀仗隊學姐形容自己高二第一次考試排在年級前10%, 同年最後一次考試卻是倒數10%。

在這樣的訓練中,忍了一個多月的媽媽終於爆發了,問女兒到底在幹什麼? 兩個人第一次大吵。

17歲的鈞甯說了一句讓媽媽震驚地話,"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

也是這句話讓媽媽妥協了。連鈞甯的姐姐都說,"那次鍛鍊完後,她好像長大了,有點要離開姐姐的感覺。"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網絡截圖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說:

"如果大人每次都去代替孩子翻身上單槓,小孩子在一旁觀看,既不會感到開心,也無法獲得成長。"

學習是無法替代的,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明白塑造自己的重要性。

3. 遇上問卷調查男,改變人生軌跡

受到父親學法律的影響,張鈞甯大學選擇了法律專業,畢業後又去考了研究生。

學習法律也是希望以後能往法官、律師或者老師的途徑發展,媽媽沒想到女兒卻進入了娛樂圈。

說起來也巧,鈞甯有次碰到一個做問卷調查的男子。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武媚娘傳奇》劇照

她勤工儉學過,知道只有填寫真實的信息,對方才會拿到薪酬,就留下了聯繫方式。

沒想到這個問卷男跳槽到一家經紀公司,他就把張鈞甯介紹了過去。

關於表演,鈞甯爸媽的態度截然不同。

爸爸讓她確定是否是真心喜歡,媽媽卻是極力反對。

有次她在百貨公司拍宣傳片,商場清場以後才能拍攝。

晚上10點開始,第二天早晨6點結束,一趟下來只掙了400元(人民幣)。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溫暖的弦》劇照

媽媽非常不理解,難道這就是女兒以後想要走的路嗎?

本以為是兼職打工,過兩天就結束了,沒想到拍戲的次數越來越多。

媽媽也曾堵在門口不讓她出門過,那是兩個人第二次大吵。

鈞甯又搬出17歲時的話, "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媽媽再一次妥協了。

作為條件交換同意女兒去拍戲,鈞甯也要完成研究生的學習。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網絡截圖

4. 30而立的焦慮,是什麼讓她釋然?

女人很在意年齡,尤其是演員這個行業。

29歲的鈞甯研究生畢業,為了完成學業,放下工作近1年。她很擔心"以後不會有人想看我演戲"了。

由於在內地的知名度不夠,連續三部電影都被替換成其她主演。加上年齡變大,她心裡非常焦慮,時常懷疑自己。

在第一部參演電視劇《白色巨塔》公益宣傳活動上,言承旭的粉絲以他的名義建了一所小學。

張鈞甯從來沒有想過一個演員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非常靜距離》訪談截圖

她意識到也許自己很難去蓋一所小學,卻可以動員大家去做善事。

從那之後她一直做公益活動,也曾三次擔任資助兒童計劃的代言人。

她認為,"很多孩子並不是沒有未來,只是被貧窮和家庭限制了未來。"

30歲那年,她決定和楊祐寧一起去蒙古中戈壁省,看望資助過的小朋友。

女孩安儂是她第一個資助的人,還有一個男孩是她在越南之行後資助的。

到達那天正好是她30歲的生日,女兒安儂幫她穿上了蒙古服飾一起慶生。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網絡截圖

當鈞甯在《非常靜距離》節目中再次回憶那時場景時,依舊會熱淚盈眶。

她不會忘記那個夕陽西下的傍晚,也不會忘記那個提醒自己初心的清澈眼神。

學誠法師說,"心裡裝著他人的安樂,受益的不光是他們,還包括我們自己。"

鈞甯幫助小朋友的同時也尋找到了自己,30歲這年她豁然開朗。

選擇演員之路,不僅是為了改變自己,也是為了去幫助更多的人。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網絡截圖

5. 寫在最後

說起張鈞甯的戀愛史,會被聯想到邱澤的追求,不過她已明確拒絕了。

也許是被記者偷拍怕了,各個訪談中她很少談到感情問題,強調"過去的就不要再提了"。

不過,每個女生都會有暗戀的對象,美好而又難忘。

高中校慶時,有個男生過來搭訕聊了幾句,沒想到第二年又碰到了那個男生。

暑假期間兩個人在圖書館偶遇,可惜一直沒有說過話。

為了製造更多偶遇,鈞甯決定跟蹤對方,好知道他的家在哪裡。

結果,喜歡自己的男生冒了出來,非要送她回家,無奈"跟蹤計劃"未能成行。

直到現在,她也不知道那個男生的名字,一段暗戀也就此結束了。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網絡截圖

記得鈞甯在第一次失戀時很難過,母親的一段話讓她頓時醒悟。

"人生就像在搭一條船,沿著河流會看到很多美麗的風景。你不能留住它,但你已經留住它最美好的時刻。"

這句話不僅讓她在感情上不要過於傷心,在工作上也不要過於在乎得失。

連續三次被換主演的經歷,如今再看已不會過多糾結。

她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並不是自己不夠好,也不是自己不夠優秀,可能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她發現如果錯過一個角色,可以用這段空隙時間來學習。當機會再次回到身邊時,反而能用更好的狀態去演繹。

楊瀾說過,"真正快樂自信的女人,才具有力量散發出光芒"。

在我心中張鈞甯就是這樣的女人。

祝福她在事業上能有更大的突破,祝福她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唐人街探案》張鈞甯:法律碩士的B面故事,17歲為自己吶喊

網絡截圖

(全文完)

-----------------------------------------

您好,我是刁小嘴,一個愛吃榴蓮的高個子,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分享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