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理科分班考慮什麼?

Linfeel


我們學校是在高一下學期進行文理分科的,但有一些學校在高一新生進校時就進行了文理分科。

對於高一下學期進行文理分科的學生,心中還有點方向。而對於高一進校就分科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盲目。

那麼,如何選擇文理呢?

01 如果你是成績非常好的優秀學生,直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就好了

如果學習成績好,說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都比較好。所以,這時需要的是關注自己的興趣。興趣可能是這部分學習最大的推動力,也有利於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

記得上一屆,帶高一(7)班,是一個僅次於勵志班的班級,到了下學期分班時,要重新組建勵志班,文理科老師紛紛搶學生,尤其是班上的前幾名(文理成績都非常出色)。文理老師都去做動員工作,我也徵詢了一下我的科代表意向。結果發現這些優秀學生,往往自己心中有了堅定的目標,並不為老師所動。結果,前幾名都去了文科班,包括我的科代表。當然,最後的高考,也都考得很好。除了一名學生因高考前生病幾個月,全高排名136,其他學生都進了全市前80名,我的科代表是全市第7名。

02 如果是成績中等的學生,主要看你對理科和文科的領悟力,看你是擅長於哪一種學習方式,是善於邏輯推理還是故事情節編排的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向的,只不過有時候自己並不能覺察。如果對數學、物理的領悟力還可以,上課時老師講課你能聽懂老師的邏輯,做題有自己的思路,那就讀理科。如果對數學、物理的學習基本是靠模仿例題去解題,說明是偏重於感性思維的,建議讀文科。

如果自己也不清楚,這種情況往往是文理成績相差不大。這樣的學生也是屬於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學習思路,基本都是隨老師走的。這時很難確定思維模式。不過,這樣的學生一般也還比較聽老師的話,基本能夠按老師的要求走。那麼,建議讀理科。因為極可能高中三年,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偏好。加上能夠跟著老師學,學習基本就能跟上。從高考文理錄取比例看,理科大約是文科的3倍。所以,讀理科錄取幾率更大。

03 如果是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直接讀理科

學習成績差,讀文和讀理也沒多大區別。從高考來講,文理可能都考不上很好的大學。那麼,這些學生主要是關注就業。理科就業面廣,職業選擇多。讀理科考個差點的大學,出來也能找到工作,讀文科考了差的大學,工作也不好找,文科生就業的競爭比理科生還大。


聽雪學苑


我是牛老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高一文理分科時,是困擾很多家長和孩子的關鍵時刻,我家孩子也是高一,面臨同樣的問題,我諮詢過不少“過來人”,也網上查了很多文理分科的利弊,基本上是毫無懸念的一邊倒,提倡學理科,容易就業,學校多專業廣,分數線低,考學容易……

我家孩子文理科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既不偏科又沒優秀科目,語文英語相對好點,也不是次次分數高,此起彼伏,好像稍微重視重視,成績馬上就能拔尖,一放鬆就落到中等及以上成績,理綜裡喜歡學生物,不喜歡化學,文綜裡喜歡學歷史,九門課總體成績來說是屬於中等生。平時學習中,在家裡的時候大多數是在折騰數學物理化學,感覺別的科目就沒時間再去投入精力了。

我們家長都是理工科出身,本身也能輔導了學習,孩子她爹能輔導了高中數學物理,而且孩子上高中,也經常陪著學習,幫助解決不會的問題,孩子就讀學校本身也是理科比文科強勢,所以多方面綜合考慮,一直覺得學理科有優勢也有條件,孩子自己有偏文傾向,我們就經常橫向縱向的洗腦說服,她覺得自己反正也沒明顯區別,那就學理吧,但是說,高考完一定要報偏文的專業,我們都滿口答應,以後的事兒以後再說,就這樣達成共識:學理!

可真正到了填表下決定的時候,還是改了,第一孩子內心還是想學文科,喜歡歷史,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小說,對理科學習上有畏難心理,怕高二物理難了會掉隊,又不喜歡化學,將來怕理綜兜不住;

第二我們家長感覺平時她在學習上,雖然看成績,文理差不多,但是時間精力都投入到數理化上了,還是有“爸爸”這個老師經常輔導,成績也就平平;史地政全靠考試前兩三天突擊,高一的文科也還不難,有初中的底子在,也能保持中等檔次,文理投入和產出明顯不成正比,要是有學習物理化學的時間投入到文綜,應該也能學好,文科數學比理科數學總體簡單點,學理就是中等生或是中下等成績,學文有希望衝到中上等,再結合孩子自己的愛好,這樣我們也同意選文科;

第三學校:年級17個班,三個文科班,14個理科班,往年高考理科一本能走500多,文科一本能走50左右,懸殊還是很大的,都說文科錄取分數線高,學校少,可是哪個高中基本也是理科人數遠遠超過文科人數,而且學文科的孩子裡除了少數真正愛好文科的尖子生報文,大部分學生都是報理科,就是我家這種中等檔次的學生報理科的都很少,報文科的很多學生是學習差點的,學不會數理化被迫選文,這樣分析一下,學校其實也不少,錄取率沒有表面差別那麼大。

經過反覆的考慮,分析孩子自身條件和學習程度,最終選擇文科,目標就是能成為文科裡的中上等或是上等,對錯還得看最終結果!#悟空問答##今日頭條##教育#


牛老師微講堂


讀文科還是讀理科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相對而言,理科考大學的錄取率要高一點,所以大多數成績一般的孩子都會選擇理科。 只有成績不好,數理化學起來很困難的同學才會選擇文科。他們誤以為文科只要看看背背就行了。其實學文科學理科,主要還是要看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有的孩子理科比較擅長,他當然毫不猶豫的選擇理科。也有的孩子,其實很有文科的稟賦,在他看來,文科都是成績差的學生學的,所以他選擇了理科放棄文科,如果他選擇學文科,或許以後發展更好。我身邊就一個例子,他文理科成績基本持平,文綜和理綜,他都比較喜歡,但是作為重點中學重點班的學生,高二分科的時候,全班60多人只有不到10個同學選擇了文科,而且班主任老師也主張他們學理科,所以他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理科。其實他的文科基礎很好,而且他也比較喜歡文科,但就是為了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所以他選擇了理科。當然他也順利考入了一本。但我想,如果他選擇了文科,他可能會在高考中成績更突出一點。因為很多選擇文科的學生數學不是太好。數學成績好的學生選擇文科是很有優勢的。而且從目前就業形勢來看,理工科的學生可能學技術搞科技行業有優勢,如果是考事業編或者考公務員,文科生還是更有優勢一點。

所以我認為高一分科的時候最應該考慮的還是學生自己的興趣,另外一個方面是文化課基礎。自己更擅長文科,還是更擅長理科,應該是很清楚的,不必要強迫自己去改變 。


家有頑兒


文理分科應該比組合分科好些決策。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自己的性情興趣。文科理科界線還是比較清楚的。如果你比較善於思考,善於鑽研,動手能力比較好,有時難以坐的住,那無疑理科比較合適。若你語言方面比較好,比較喜歡讀書,能夠坐下來,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較好,那文科比較合適。

2.自己的學習成績。經過一個學期或一年的學習,各科都有涉獵,成績也有高下,這個時候可以根據成績做出選擇。尤其是成績差別比較大時,選擇沒有猶豫。如果各科都比較平均,那就要考慮自己上這些科目的感覺,並參考性情來決定。

3.自己今後的發展。高一學生都有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或者思考過以後自己大致想從事哪個行業工作。選科時要認真思考,哪個選擇更適合自己,更能讓自己從事相關職業。

4.學校的學科優勢。有的學校文理科不平衡,選文理科時也要參考,畢竟學校有優勢,說明教學和備考都比較有獨到的方法和措施,自己若順勢而選,也有助於實現自己夢想。

5.父母親朋的建議。父母親朋的建議也要思考。雖然現代社會不完全是拼關係的社會,但有關係總會好一些,父母親朋的建議若對以後就業工作有重大參考價值,還是要格外重視的。

最後使用決策平衡單做一個統籌,得出一個理性的決策出來,減少選後的後悔。



哆飛有話說


許多省市剛剛進高一的學生,以後高考採用傳統的文科和理科,讀文科還是讀理科,選擇非常關鍵,選對了,鵬程萬里;選錯了,後悔一輩子。

首先排除一個錯誤的觀念:文科聽得懂、學得懂,理科難學、學不懂,所以選擇讀文科!

許多省市,高中選擇讀文科與讀理科的比例為1:1,而大學錄取的時候,錄取比例是: 文科:理科=1 : 3~4 !

以四川為例,2019四川高考文科一本上線人數為17984人,理科一本上線人數為77749人,一本上線人數:理科:文科=4.4 : 1,但是四川高考文科參考人數與理科參考人數相等,許多當初不聽勸告選擇讀文科的學生看到高考成績流下後悔的淚水!

其次,正確的選擇方法:

首先搞清楚你所在學校的2019年高考文科和理科上線人數。假設你校今年高考上線1000人,文科200人,理科800人。

然後看看你的文科成績和理科成績。如果你文科成績全校第200名,理科成績全校第700名。那麼你的文科第200名的含金量小於理科第700名的含金量!

第三,一定要聽班主任老師的建議!在分文理科的時候,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話一定要聽。今年高考成績出來以後,我的一個初中教過的學生哭著對我說:“當初沒有聽你的話,以為文科簡單,現在成績出來了,初中理科比我差的上了一本,我沒有……”

總之,能夠選擇理科的儘量選擇理科,不要說什麼興趣,不要說什麼喜歡,考上大學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