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秦弩的射程是Ak的兩倍,這是真的嗎?

司馬長史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這個宣傳不過是無良媒體博人眼球罷了。首先給大家看看秦弩射程超AK兩倍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其實就是拿弩箭的拋物線射程和AK47的有效射程來比,AK有效射程400米,秦弩估計拋物線射程可以達到800米,所以弩箭射程是AK的兩倍。但問題是,AK的拋射射程是2000多米。。。。

這麼比有個啥意義?在古代,弓的拋射還有點意義,因為弓箭的遠距離存速能力比弩箭好得多,所以弓兵可以採用遠距離大仰角覆蓋射擊。大名鼎鼎的英國長弓手就是常常使用大仰角拋射覆蓋來實現遠距離打擊的。

英國長弓兵

但是弩箭不一樣。弩的拋物線射程沒有任何意義。主要還是因為弩的形態和弓差距太大導致的。首先,弓可以做的比較長,拉距做的比較大;這樣拉力曲線比較好,可以發射質量較大且尾翼尺寸較大的箭。一般來說弓箭的初速只有40-50m/s。雖然初速低,但是因為質量大,飛行穩定性好,所以存速能力高,因此不論是有殺傷力的距離還是最大拋物線距離都要高一些。而弩則不然。弩的弓臂沒法像弓一樣大,因為弩是橫著使用的,如果弓臂太長,勢必影響到士卒之間的間距,也就是會導致陣型過於稀疏,造成火力密度下降,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弩只能用較短的弓臂,但是大家都知道,弩的拉力其實比弓還要高,高到要用腰力開弩,或者滑輪系統上弦,這就造成它的拉力曲線是非常陡的,在發射瞬間,引入的震顫和橫向干擾比弓箭大得多。再加上弩箭本身就要比弓箭短,而且箭羽也要比弓箭小,飛行穩定性也不好,所以弩箭的遠距離存速遠遠不如弓箭。所以儘管弩箭的初速可以達到70m/s以上,但是實際有效射程反而不如弓箭,只能用於直瞄射擊。

弓箭和弩箭的對比,可以看到兩種箭長度的巨大差異

所以歷朝歷代,弓是具有普適性的主要遠程武器,而弩一般都是用來對付重甲步兵和重甲騎兵的,使用方法也是近距離直射。只有像漢朝這種對手遠程火力過於弱雞的朝代,才會選擇大規模裝備弩。而且歷史上弩兵對陣素質優良的弓兵,基本上是一邊倒地被射爆。比如克雷西會戰中,英國長弓手對陣法國的熱那亞弩兵,儘管射擊距離只有150m,但是法國僱傭的熱那亞弩手依然沒發射準,加上射速遠不如長弓,導致熱那亞弩兵被直接射爆。

英法克雷西會戰弓手和弩手的對決

按照戚繼光《紀效新書》的記載,“凡弩手射手,候鳥銃打放將完,賊至六十步之內,起火放,方許繼銃後射箭,無令不許擅發。”這裡面鳥銃的施放距離是100步,而弩只有60步。也就是說,弩的有效射程其實很小。所以自古也有這樣的說法叫“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就真能拋800m,連魯縞都不能穿,有什麼意義呢?


紙上的宣仔


說實話這個據說嚇到筆者了,驚的是下巴都合不上!查閱了一番才發現:有人將秦弩的最大射程,跟AK的有效射程對比,秦弩最遠射800米,AK47有效射程400米,然後就得出了弩的射程是AK的2倍。如此牛X的理論,筆者只有一個字:贊!!!


言歸正傳,我們說說弩吧。

弩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產物,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在戰場是它一直是個冷角色。弩手就是古代戰場上的ADC,在火槍出現之前可以說它統治了戰場。弩是如此的易於使用並且殺傷力巨大,一個普通的農夫,僅經過幾天的訓練,就能熟練地用弩殺死一個全副武裝的騎士。這也是它的可怕之處!

在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且比較完整的弩,是河南省洛陽市出土的戰國中期的弩。那時的弩製作已經相當考究,弩機為銅質,木質弩臂末端裝有錯銀的銅弩踵,前端裝錯銀的蛇頭狀銅承弓器。在史料《孫子兵法》中已提到“矢弩”的作用,可以說在春秋晚期的實戰中開始用弩!

戰國時使用弩的最有名的就是秦軍,弩是其主要遠戰武器,甚至首開先河將弩作為騎兵的主要作戰兵器。前260年的長平戰役中趙國將領趙括便是死在秦軍的弩箭之下。戰國的弩構造簡單,弩弓多由富有韌性的松木削磨而成,弩臂大多是木製,但考古發掘中也有青銅弩出土,普通士兵一般使用木質弩以保證機動性。試想成全上萬的士兵人手一弩,進行分排齊射。一排畢,二補上,二排畢,三補上,三排畢,一排再上,週而復始。試問誰人可擋? 實際上在先秦時就已出現可連射二、三矢的連弩!

而到了三國時期,我們的大諸葛研發出了可連射十矢的連弩,“一弩十矢俱發”。在當時有個好聽的名字“元戎”。據說諸葛連弩的名氣之大以至於能享譽海內外:不少國內外兵器愛好者都有收藏或希望收藏諸葛弩;而在一些即時策略遊戲如《地球帝國》、《帝國2》中都有諸葛弩手這一兵種;諸葛弩甚至還出現在了《暗黑2》的裝備譜之中。

可以說弩的出現對於歷史的發展影響是極其重大的,它加速了歷史的進程。在很多的大型防禦和伏擊戰中,弩的使用是擺在首要的地位,它的強大一度讓弩的使用達到了歷史的熱潮。隨著火器時代的到來,冷兵器開始退出歷史舞臺。弩的使用也漸漸變得稀少。現在許多地方仍能見使用弩弓來進行捕獵。


彈指千年


(秦弩)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在戰爭中,武器就是士兵的生命線。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武器都是都是士兵存活最關鍵的道具,在這當中遠程武器的發展就尤為的早,從遠古時代的扔石頭、射弓箭到現代的槍械、導彈,可謂是不斷在進化升級。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款古代遠程武器——秦弩。

(出土的秦弩,部分器件是用青銅製作)

什麼是秦弩?

在2015年時期,我們的考古學家在秦始皇兵馬俑中找到了一種弓弩,推測是在秦朝時期的弩箭。研究發下,秦弩是由秦朝朝廷統一監督建造,大部分分為弓幹、弩木臂和發射瞄準裝置。

弓幹一般長140釐米左右,弓幹一般偏扁圓形,並且使用大量的皮條等纏繞住弓幹,用來加強整體弓乾的結構強度,並且具有極好的韌性,彈力強。

(秦弩圖解各個部位)

秦弩木臂一般在70釐米左右,寬5釐米,前段有一截合口,專門用來嵌住弓弣,再用皮條綁住固定,讓弓與臂完全結合在一起。在弓臂上刻有凹型箭道,用來裝填弓箭,並且固定發射位置,箭道還經過細心的打磨和塗蠟,提高了秦弩箭與箭道的摩擦力和拉弓射箭的準確度。

(出土燕下都弩機望山)

在弩臂後方就是瞄準發射裝置,秦朝時期還是用的是由青銅精密鑄造。是由望山、懸刀和牛組成,望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瞄準鏡,專門的瞄準裝置,當時還沒有刻度等,一般就高8釐米左右;懸刀也就是扳機,用來發射弓箭的“開關”;牛是弩箭中最為精妙的物件,懸刀與整體弓弩相連,但並不是直接互相作用承力,而是通過中間的牛作為樞紐互相協調懸刀與發射機之間的作用。

秦弩的射程是AK-47的兩倍?

自從秦弩出土以來,爭議不斷,有一些媒體報道,專家通過研究指出,秦弩的射程能夠超過現代步槍AK-47射程的兩倍。這裡賽文要提醒大家,這個結論也只是偷換概念而已。

(AK-47自動步槍)

AK-47的有效射程大家都知道應該是在400米左右,那麼秦弩的有效射程就應該有800米才符合專家的結論,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按照古代的計算方法,同樣材質的射箭,拉弓的力氣越大,射程就會越遠,當時都是以一石來計算重量(一石相當於60斤),一般士兵能夠開一石弩射至百步,相當於現代計算距離110米左右,也就一些身強力壯的將軍最多可以拉開2.5石的弩,射至不到300米遠左右。

(秦弩真正的威力在於拋射與密集射擊)

所以按照普通的單兵弓弩是無法射至800米的有效射程,只有一部分攻城用的弩炮可以達到800米左右的射程,而且依靠單個士兵是無法完成開弓拉弩的,並且800米也是這些弩炮的最大射程,並不是有效射程。AK-47的最大射程可達到2500米以上,子彈在1500米的距離還具有殺傷力,所以以秦弩弩炮的最大射程和AK-47的有效射程相比也是無稽之談了。


桌面戰爭兵棋


假的,網上看到的所謂“專家”說法,是拿秦弩的最大射程來跟AK的有效射程比,說什麼秦弩最遠能射800米,而AK47步槍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然後就得出了秦弩的射程是AK步槍的2倍這樣的奇葩理論。這種雙標的對比邏輯就是在扯犢子,你怎麼不拿AK47的最大射程跟秦弩的有效射程比呢?這樣你應該能得出AK的射程是秦弩的幾十倍,雖然AK47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但是其彈頭在1500米的距離上仍然有殺傷力,最遠射程更是可以達到2500~3000米!(基本上步槍子彈都能飛幾公里遠)
關於秦弩的真正威力是怎樣的,網絡上一直都有爭論,一篇名為《秦陵弩和銅鏃製造工藝的模擬試驗研究》文章(在知網上有這篇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裡提到了秦弩的拉力大概為45公斤,大概等於秦漢時期1.5石的拉力(漢代的1石大概等於今天的31公斤),然後就認為這種弩是弱弩?認為1.5石的拉力還是弱弩的也是人才,45公斤可以相當於100磅的拉力了啊,在今天能有多少人玩得轉100磅的弓弩?今天用來競技比賽的複合弓,磅數也就在35~55左右,用來打獵的要更高一點,但是通常也不會超過75磅!所以你們還認為100磅的弩是弱弩麼?

有人會說拿弓跟秦弩比不公平,其實這個關係不大,我這裡討論的是拉力和射程,拉力差不多、不考慮精度的情況下,兩者的射程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今天的一個成年男子,使用45磅的弓,射擊70米以內的人型靶完全不是問題,其實使用30磅的弓,在10米的距離上就能擊穿武警的防爆盾了;40磅的層壓傳統弓,可以在15米的距離上擊穿1毫米厚的鐵板,箭支透入20多釐米;72磅的竹木層壓弓,使用21.2克的碳箭時,箭速可以達到220英尺/秒,即67米/秒,所以,100磅拉力(45公斤)的秦弩,威力已經是很非常大的了,再比如150磅的英格蘭長弓,使用95.9克的戰箭時,初始速度達到了53米/秒,動能約為134.7焦耳;最大射程大概在228米~249米之間!


因此,如果是100磅這個級別的秦弩的話,其最大射程應該也就在200米左右,當然了,具體射程跟使用的箭的種類也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受制於人的目視距離,有效射程可能應該也就100來米,畢竟當時沒有瞄準鏡,而不管是最大射程還是有效射程,秦弩肯定不能跟今天的熱武器相比,今天的步槍基本上有效射程就能達到400米,古代單兵使用的弓弩,最遠射程應該也達不到400米吧,就算真有這樣的強弓或者強弩,也不是誰都能使用的,古代本身就生產力低下,古人的平均體力應該沒有現代人好吧,一個能使用強弓強弩的精銳,肯定是千里挑一的那種!


哨兵ZH


當然不是真的,如果這是真的,那豈不是人類歷史開啟了大倒車?

再有就是秦弩和ak,都是個很大的概念。

秦弩有單兵弩和巨弩,ak也有很多種槍型,如果真要比較,也至少說出特定的型號再比。


先說ak,ak是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簡稱,其中質量各性能最優的樣式是1959年被蘇軍大量裝備的akm,其樣式與ak-47無太大區別,但是槍的質量更輕,而且也更結實,最大有效射程高達1000m。當然了,1000m想打中人形目標,還是需要運氣的。所謂有效射程,指的是子彈在這個距離內尚可有效打擊敵人,達到理想殺傷效果,超出這個範圍,彈道軌跡就很難估測了。

再說秦弩,所謂秦弩射程800步,折算過來也就是隻有500多米,而且這是最大射程,這個最大射程,還是秦巨弩的最大射程,還得算上箭在地上飄出去的距離。而常備的單兵弩,最大射程也就是150米,有效射程不過70米,50米是最佳射程。因為這個時候的弩箭所用的弩臂都是單體弓或者簡易複合弓,再加上弩箭拉開的幅度不及弓,並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弩臂的威力。



中國真正弩的輝煌時期是在宋代,先是西夏學會了中亞的複合弩技術,從而改進除了戰鬥力超強的弩箭,之後又傳到宋朝,成為了大名鼎鼎的神臂弩,這時單兵弩的最大有效射程才成為了150米,也是要靠一定的仰角。


而中國的複合床弩之王——三弓床弩,才剛剛能達到1000米的最大有效射程,卻已經是大炮級別重量的武器了。

所以說,秦弩射程超過ak,這就是偷換概念下的一個笑話。


火器工坊


戰國有民諺,曰——韓國鐵器最利而秦國弩箭最遠。

自從炸藥被髮明後,熱武器就由於其強大的威力在世界範圍內慢慢開始取代了冷兵器。熱武器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包括天空的導彈,陸基的大炮,海里的魚雷海陸空三位一體的龐大武器序列。那麼有人說秦弩的射程是目前AK的兩倍,這是真的嗎?

所謂AK,其實就是從1949年開始大量裝備蘇聯軍隊的AK47突擊步槍,其性能優異,故障率低,但是槍身較重,射擊精度不好。原裝AK47可以瞄準的有效射程也就400米,其標尺可以設到800米,實際上彈頭在1200米上仍有殺傷力,1500的流彈也可以射入無防護的人體,只不過殺傷力已經不足。

那麼秦弩的射程有多遠呢?

不得不說秦弩是當時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在七國之中,猶以秦弩射得最遠最準。所謂弩者,怒也言其聲勢威響如怒,故以名其弩也。但是據現代學者考證,其射程也不過50到100米,遠遠不是AK的對手。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我也看過這個帖子,明顯是博眼球、偷換概念的說法。

先說秦弩,秦朝統一六國強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電影《英雄》中所說“大王軍隊之所以百戰百勝,除軍隊能征善戰外,便在於弓強箭快,六國的箭都不及秦箭射的遠。”







古代弩作為古代遠程的殺傷武器,射程和威力要比弓要強,是冷兵器的遠距離的巔峰之作,據記載,射程最遠的是“踏弩”又叫“踏張弩”,普通的弩用手臂拉弓弦,而“踏弩”,顧名思義,手臂力量無法拉動,只能用雙腳來踏拉伸弓弦,就像圖片中的那樣。

這種弩最大射程可達700到800米,是攻城奪地的利器,但是與現代熱武器仍有巨大差距。

再說AK,AK47步槍是世界上製作最多的步槍,已經超過1億支,該步槍堅實耐用,故障率低,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射擊性能優良,具體參數:

口徑:7.62毫米

全槍長:870毫米

全槍重:4.3千克

彈匣容彈量:30發

戰鬥射速:600發/分

有效射程:300米

所謂有效射程,是武器發揮最佳威力的距離,而不是最遠射程,7.62毫米的步槍最遠射程超過2500米,且仍有殺傷力,只不過沒有準頭罷了,所以但從射程來講,弩是無法和步槍相比的。

現在的很多人為了博眼球都在誇大古代的兵器的威力,客觀來講,古代弩無論從射速、射程、殺傷力無論如何都無法和步槍想比的。


天機道藏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誇大而已。

AK47的射程,要看是最大射程還有有效射程。

Ak47的有效射程是400米,也就是在400米內可以達到較好的精度。

然而Ak47的射程高達1000米以上,甚至2000米距離仍然有殺傷力。

如果說有效射程400米的2倍,那麼秦弩有效射程就得800米。

要知道,就算是明代的紅衣大炮,早期型號有效射程不過500米而已。

紅衣大炮重達1噸以上,有效射程無論如何不可能不如秦弩吧。

再說宋朝發明的“床弩”,是由唐代絞車弩發展而來,比之前的弩大概提高了一倍的射程,但也僅僅達到了470米。

所以,秦弩有效射程800米,當然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秦弩大體分為3種,1.依靠手臂的力氣上弦的弩,統稱臂張弩;2.主要依靠腿的推力上弦的駑,也就是"蹶張弩";3.輔助機械開弩,這種數量很少。

拋去第3種不談,前兩種射程都不可能達到800米。

以射程更遠的蹶張弩為例,使用腳踩住,藉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張力也就大概在180斤左右。

自然,這個力量遠遠超過普通弓箭。但弩箭的初速不過40m/s到70m/s,相比AK47的700m/s還是相差很遠的。

一般認為,秦朝蹶張弩的最大射程最多不過300米,有效射程大約150米。

大家不要小瞧這150米,在古代已經非常驚人了。

今天採用先進的科技製造的新式複合弓,有效射程不過360米。

即便歐洲最著名的英格蘭長弓,有效射程不過200米,超過這個距離也就射不準了。

其實即便最訓練有素的英格蘭長弓手,也只要求在200米射中人體大小的目標,至於射中哪裡就看天意了。

秦弩相比這些長弓,訓練較為簡單,使用也非常方便,可以大量裝備部隊。

相反,弓箭手則需要常年的訓練,一般至少3到4年才可以出師,也就不可能很多。

古代歐洲各國,都把弓箭手當做重要的戰略資源。本來歐洲戰爭中,俘虜對方的士兵原則上都是不殺的,最終用於互相交換俘虜。

然而,各國一旦俘虜弓箭手,多將他們的手指打殘甚至斬掉,也就是削弱別國軍事戰略儲備的意思。

相比英國傾全國之力,不過使用六七千弓箭手。

秦軍動輒出動幾十萬大軍,其中的弓弩手能夠高達百分之三十。

這才是弩最大的意義。


薩沙


秦弩射程是AK的兩倍?你覺得可能嗎?毫無疑問,這是一些自媒體作者為了吸引讀者眼球故意拋出的說法,簡直是譁眾取寵。按這些人的觀點,秦弩可射八百米,而AK47的有效射程為4百米,前者的射程當然是後者的兩倍。可上述說法其實漏洞百出。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秦弩究竟射程多遠?第二,拿秦弩的射程與AK的有效射程比較並不科學,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我們首先來分析分析一下秦弩射程,秦弩畢竟年代久遠,關於其詳細信息,我們只能藉助一些研究類的文章以及部分網上消息。通過考究,筆者得知,大部分的秦弩,其拉力一般在45公斤上下,約合現在一百磅的拉力。可別小看這100磅,現在國際比賽中,大部分選手選用的複合弓,其拉力最多不會超過55磅,就算是打獵,75磅的弓也頂到頭了。我們要研究秦弩射程,不妨可以借鑑一下弓的射程,在拉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弩和弓的射程應該大致相同。

如果一個成年男子使用45磅的弓來射擊的話,他最起碼可以擊中70米開外的人形靶,使用150磅英格蘭長弓,在拋開射擊目標、目視距離、特殊箭頭的情況下,男子可以把箭射到250米左右。

基於此,如果是拉力為100磅的秦弩的話,其射程最多也就是200米上下,由於古代弩沒有安裝瞄準鏡等特殊裝備,它的有效射程通常在一百米左右,畢竟,人眼看不到的地方,就算射程到了,也很難擊中目標。

秦弩射程的問題我們清楚了,下面再來聊一下AK突擊步槍的射程。公開數據顯示,AK47的有效射程為3百米,但如果可以掌握彈道、風速等詳細信息的話,AK47甚至可以擊斃1500米以外的目標,保守估計,其最大射程至少超過了兩千五百米,由此看來,AK47射程遠大於任何秦弩。更何況,現代科技遠比古時候簡單的力學原理先進,怎麼還會有人認為秦弩比AK射得遠呢?


軍武視界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這你得看什麼射程了,ak有效射程三百米,標尺上刻有八百米,子彈頭能飛到兩公里遠。如果這麼比射程,那麼也只有宋朝的三公床弩才能比一比了,但是三弓床弩從第一次發射到第二次發射差不多得準備兩刻鐘,有半個小時ak打出的子彈能堆一個小山。


言歸正傳,秦弩的射程絕對不會有ak的兩倍遠,即便是自動步槍的有效射程,那也是六百米了。但是差其實也差不到哪去。

秦漢時期弩機分為十個強度,最強的十石弩又稱大黃弩,這種弩拉開他的力量需要六百斤,數百斤的力量作用於一枝小小的弩箭上,他的射程怎麼著也得有幾百米了吧,事實上這種弩最大射程可達四百米,這種弩射出的弩箭就是一把標槍,兩百米內捱上一下基本上人就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