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國難之庚寅之劫

庚寅之劫,又稱殺人十八甫

、填屍體六脈渠,指1650年(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平南王尚可喜部清兵在廣州的屠城暴行。

順治七年(1650年)11月24日,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指揮的清兵在圍城近十個月後,經過慘烈的戰鬥,包括築壘相逼,以樓車攻城,及動用荷蘭炮手,使廣州城被破,隨後對據城死守的廣州居民進行了長達十二天的屠城暴行。

據清代官方史載,這場屠城,斬“兵民七十萬餘”,又“追剿餘眾至海濱,溺死者無算”,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殺死,死亡人數根據收屍的和尚統計至七十萬。

甲申國難之庚寅之劫

事件背景

尚可喜,原籍山西洪洞,後徙遼左海州衛,為明遼東廣鹿島副將。天聰八年(1634),因受東江總兵沈世魁之加害而被迫降後金。後伐朝鮮,擊李自成,順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被冊封為平南王,此後,便受命帶領清兵南征廣東。次年二月,清軍攻至廣州城下,開始了長達九個月的圍城攻堅。至十一月,廣州城破。隨即就發生了影響深遠的大屠殺事件——廣州“庚寅之劫”。

事件經過

清順治六年十月,滿清大軍抵達廣州,圍困城池長達10個月,最終攻下城池,平南王尚可喜率清軍攻陷廣州之後,屠城十日,屍橫遍地。” 城破之後,平南王不曾放過這些誓死守衛的自己家園的平民,毅然下令屠城。據記載,當時的廣州城內一片狼藉,清兵進入廣州城後搶奪一切可以搶到手裡的東西,遇到的人不管男女老少,見人就殺。城內的人死傷無數,僥倖逃出城外的人也沒有得到生路,官兵一路追堵,將他們活活逼死在海濱之邊。有一定資金的人,利用這筆資金紛紛謀求生路,但更多的人還是被迫的永遠的沉睡在這場災難之中,這場屠殺一直延續十二天,事後,廣州城內幾乎沒有活口。

甲申國難之庚寅之劫


屠城數據

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宗教志》記載:“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死難70萬人。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僱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

甲申國難之庚寅之劫


海外評價

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M. martini,1614—1666)的《韃靼戰紀》記載“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者。但韃靼人饒恕了一些炮手以保留技術為自己服務,又饒恕了一些強壯的男人,為他們運送從城裡搶到的東西。最後,在12月6日發出佈告,禁止燒殺搶掠。除去攻城期間死掉的人以外,他們已經屠殺了十萬人。 ”

當時荷蘭聯合省東印度公司使臣約翰·紐霍夫(John Nieuhoff)在《在出使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中記述:“韃靼全軍入城之後,全城頓時是一片悽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滿洲滯納拷打、殺戮無辜平民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凡有足夠財力者,都不惜代價以贖命,然後逃脫這些慘無人道的滿洲滯納之手。 ”這些當時在粵的外籍人的記述,更可能是依據自己的真實觀察,記述了廣州城發生的事。均表明,震懾反叛(1646年清兵已經首次攻陷廣州)的屠城行動持續了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