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烏素圖百年古榆有感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東烏素圖村,路東有一株600多年的古榆,該榆屬榆科,屬名白榆。高15米胸徑3米,至今枝繁葉茂。

傳奇古榆的歷史:本是郭氏家族的一棵"家樹"。郭姓農民從山西忻州遷徙至此已歷七代。五十多歲的村民郭金元是古榆第七代傳人。據郭氏後人介紹,現在算起來他們已經有了第8代人。2012年4月,房子拆遷後古榆被政府保護起來,如今成了呼和浩特的景點了,參觀拍照的人很多。

探訪烏素圖百年古榆有感

烏素圖百年古榆樹


探訪烏素圖百年古榆有感

烏素圖百年古榆樹


探訪烏素圖百年古榆有感

郭家雖是莊戶人,但重文化,還有祖訓:不折枝砍杈,不採摘榆錢;不攀爬搖晃,讓枝葉自行凋落;院內不隨便動土;每到年節,全家都要到樹下上香、供養。郭家敬樹如神,幾百年祖訓相傳,才有今天的古榆參天。

據說古榆的枯枝只在夜裡掉下,但從沒傷過人。如今古榆已經納入到政府保護範圍,但走出去的郭家人仍不間斷回來照看,我想這就是郭氏家人對古榆的感情所在。古榆能越過600個的年輪,實屬罕見。

正如古榆保護牌所記:"從荒無人煙到繁衍生息,古榆樹見證了這滄海桑田的時代變遷。如今,它依然生機勃勃,瀟瀟佇立在這片豐沃的土地,目睹著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跟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烏素圖形成村落於明代,這裡水草豐美,三山環抱,一眼的好風水。明清之間,尤其在康熙西征噶爾丹期間,開疆拓土,好多山西人走了東、西口外,他們穿越張家口、殺虎口,來到內蒙古中西部,只為討個好生活。他們在這裡落地、生根、一代代傳承著山西人的勤勞勇敢、智慧、吃苦耐勞優良品德,有的創業成功,成為大商人,掙了錢衣錦還鄉,蓋起了青磚瓦舍,這是現在山西古院落眾多的根本原因。也有無數走口外的山西人,客死他鄉,老無所終。

縱觀晉商在內、外蒙古地區創造的奇蹟,坐在那裡真是說上幾天也說不完,就拿歸化城的大盛魁,天義德,元盛德三大商號為例,曾經養活了多少窮苦的山西人,山西本土學徒夥計少則3年,多則十年為各自商號賣力,同時也解決了當地多少人的從業問題,我看數也數不清。600多年來,時光飛逝,歲月崢嶸,古榆默默地注視著、傾聽著這光陰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