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明朝崇禎四年,在漫天風雪中一支軍隊艱難的行走在直隸境內。在吳橋,斷糧多日的士兵挨不住飢餓偷吃了當地鄉紳王象春的雞,王家聞訊派人讓軍隊的帶兵官孔有德施行軍法。正當孔有德施行軍法時,積怨已久的士兵立刻爆發兵變。

關於兵變,許多人將責任歸咎於明朝政府吝嗇軍餉,讓士兵餓著肚子打仗,再就是指責王象春錙銖必較侮辱官兵。但實際上並非這麼簡單。

登州軍的前因後果

當時,這支軍隊擔負著援救已經被後金包圍的大淩河的任務。此前,明朝組織遼東軍隊多次對大淩河進行救援,但都遭到毀滅性失敗。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時大淩河已經被後金攻陷。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遼東已經無兵可用,朝廷想到了山東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出自赫赫有名的東江軍,與後金有血海深仇,更重要的還是明朝最新的一支試驗部隊。這支軍隊在登州接受葡萄牙傳教士的訓練,裝備了先進的西洋大炮,士兵都精通射擊技術。這支赴援的軍隊有4472人,攜帶了1034具銃炮,火藥5990斤,鉛子2217斤。

赴援之前孫元化特地將所有的冬衣糧餉發放到位,這對於明末的軍隊是很不容易的。但這支軍隊在一開始就走向了另一條道路。

這支援軍是東江軍的嫡傳,但也染上了東江軍的風氣,那就是對朝廷的敵視。自從毛文龍被袁崇煥矯詔斬殺,東江軍上下就與朝廷離心離德。而毛文龍死後,朝廷對於東江鎮的處置更是讓東江鎮的官兵對朝廷心生敵意。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明軍火器手

這支軍隊剛一走出登州就四處劫掠,然後故意在山東逗留長達兩月之久。最後在糧餉用盡後發動叛變,原因不是糧餉不濟,而是明朝政府對於東江的駕馭失當。

剿與撫,搖擺不定的明朝

叛軍迅速對山東的城池進行攻擊。叛軍每到一地必劫掠當地府庫,釋放囚犯以此來壯大隊伍。但極為弔詭的是明朝當局的處置。

在叛軍攻城掠地的時候,山東巡撫餘大成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在下級一波接一波的求援中這位巡撫大人卻告病說自己沒辦法管。一直到十二月初六叛軍攻陷山東重鎮青州,這位巡撫大人才如夢初醒。但他想的辦法卻不是趕快集結軍隊進剿而是派人去招撫,結果叛軍不吃這一套,將招撫的人打了一頓,繼續攻城掠地。這時餘大成才開始調集軍隊進行討伐。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明軍作戰

此時,登萊巡撫孫元化出來阻撓。命令山東軍隊不許向叛軍發一矢,準備招安叛軍。叛軍也將計就計停止了對山東其他地方的進攻。但他們卻嚮明軍的軍需物資儲備重地登州前進。

叛軍到了登州,孫元化才有了警覺下令備戰。但孔有德這時又利用孫元化想招安的心理,再次向孫元化提出招安。孫元化又信以為真,結果孔有德利用明軍鬆懈的時機一下子擊垮城外的明軍,並派人混進城內。當崇禎五年正月初三叛軍發起總攻的時候,混進城內的叛軍與城外的叛軍裡應外合一舉奪佔了登州。

登州是明軍遼東前線的後勤基地,儲備了大量的軍需。光紅夷大炮就有二十門,西洋大炮300餘門。孔有德利用這些物資迅速招徠東江鎮其他的官兵,而其他東江軍也紛紛渡海來到登州,一時叛軍的聲勢打到頂峰。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紅夷大炮

二月初三日,叛軍以騎、步兵共1.5萬人的兵力,繼續向萊州進軍,包圍平度縣城。城中有騎、步兵共5000人。孔有德想不到的是,這座萊州城卻成為了整場叛亂的轉折點。

萊州知府朱萬年對於孔有德的部隊,早有防備。早在孔有德率領徵遼軍經過萊州時,朱萬年已經看出,他的部隊有反叛苗頭。為防止意外,他在萊州城外,給予優厚招待,使其滿意離開萊州城。崇禎五年(1632年)正月十八日,叛軍返回萊州。孔有德以報朱知府之恩,未犯萊州而通過。但這時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因為朝廷的方針改了。

由盛轉衰從萊州到沙河

朝廷提升了萊州的戰略地位,萊州成為明朝剿滅登州叛軍的橋頭堡。巡撫登萊右僉都御使謝璉,山東巡撫徐從治,山東總督劉宇烈以及通州副總兵楊御蕃,天津總兵王洪,保定總兵劉國柱等率領進剿官兵,皆駐紮萊州。萊州成為叛軍眼中釘,肉中刺,決心必拔掉萊州而後安枕。

同年四月十七日,叛軍將萊州府城包圍,與守城軍激戰。叛軍炮火猛烈,山東巡撫徐從治中炮身亡。當時,守城軍在朱萬年的嚴密防守下,屢攻不克。兩軍形成持久戰,攻守長達4個多月(從1月22日初次攻城算為6個月)。萊州之戰能打這麼久,還是由於朝廷裡依舊有人想用招安來解決。但隨著時間流逝,主戰思想成為主流。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明軍騎兵

兩軍對峙到崇禎五年(1632年)六月初七日,孔有德再次使用偽降手段,一意立功的登萊巡撫謝璉,派遣萊州知府朱萬年出南門,曉諭叛軍。孔有德等偽裝恭敬,下馬迎拜,並放回朱知府。謝璉等以為孔有德真的誠心歸順,第二天,謝璉、朱萬年和太監翟升等,一同出城宣詔,當即被執。多虧城上動作快,將城門關閉。不久,謝璉、朱萬年等不屈被殺。

這時隨著大淩河戰役的落幕,明廷準備用關寧軍來解決山東叛軍。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十三日,由巡撫朱大典、監護高起潛會集關寧諸位將領,誓師於昌邑。分軍三路進攻叛軍。而這支軍隊中就包括在前不久被罷免的吳襄父子。八月十九日,至沙河店,距萊州府50裡。

孔有德率領3000叛軍前來迎戰,祖寬率領500前鋒軍直前,在副將靳國臣帶領下,一舉擊敗孔有德叛軍。南路軍擊敗平度縣守軍,陣斬叛軍重要將領陳有時,恢復平度。兩軍乘勝進軍,二十日,解萊州府之圍。而在這一戰中吳襄作戰勇猛,立下頭功。戰後被授予總指揮的職權。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孔有德

最後的決戰

解圍萊州之後戰場上的主動權已經控制在明軍手上。八月二十三日,中路軍追擊叛軍,收復招遠縣城。三十日,收復黃縣城。當日官軍與叛軍在白馬交戰。叛軍傾巢出動,號稱10萬,騎兵1萬,大批步兵埋伏在叢林之中,從左右翼截斷官軍。前鋒將領祖大弼進入陣地,竟不見一人。

官軍陷入極度危險之中,吳襄經驗豐富,他帶領副將靳國臣所部,在森林中詳細搜索。結果伏兵突發,副將靳國臣所部被包圍。在危急時刻,監護高起潛緊急將祖寬前鋒軍調回,再驅後勁兵急速進戰,形成前後夾攻之勢。後勁兵為南路陳洪範、劉澤清的騎兵。

叛軍在前後夾擊下,招架不住,紛紛奔潰。官軍在戰爭中,消滅叛軍1.3萬餘人,俘虜800人,逃散、墜海者「不下數萬」。白馬決戰,叛軍「膽落」,向登州潰逃。

叛軍困守登州,明軍對登州進行圍困。從九月初至十二月底,近四個月中,孔有德等率領叛軍進行極其艱苦的守衛戰。但孔有德等「終無降心」,他們曾經多次進行突圍嘗試,都宣告失敗。最大的一次突圍是在十二月初三日,準備從西、北兩門,同時衝出,謀劃已定。不幸丁洪成訓趁機逃出登州城,向官軍告密。

高起潛、吳襄等知道孔有德、李九成等主要頭目將要出來,進行「分佈埋伏」。初三日黎明,孔有德等果然從西門夾道分兩路衝出,馬步兵萬餘。官軍伏兵四起,兩軍在西門砍殺數陣,叛軍損傷慘重,副元帥李九成不幸戰死疆場,孔有德力不能支,被迫退入城內。

到了此時孔有德只得向遼東突圍,但在突圍中遭到明軍尚可喜的截擊,孔有德損失慘重。值得一提的是後來這位尚可喜也降清在清初成為了三藩之一。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尚可喜

而這一戰中吳三桂同樣表現精彩,從沙河之戰到後來的白馬決戰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很有充滿戲劇性的是,吳三桂曾經也與叛軍首腦孔有德共同服役於東江軍彼此還是戰友,尚可喜更是地地道道的東江軍

這一戰後孔有德還是沒有降清的意思,還寫信給明軍將領周文鬱提出投降並自願到抗清的最前線金州去贖罪,但明軍這時完全不相信他的任何話語,直接一口拒絕他的請求。

走投無路的孔有德只得向後金皇太極寫信要求歸順。他在信中聲稱自己有大量的西洋火炮,並有鑄炮師。皇太極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喜過望,以最高的禮儀出城十里相迎接。而這時孔有德只剩下3643名精壯官兵。雖然人數很少但皇太極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熟練的炮手能鑄造紅夷大炮。

明末這場叛亂之後,後金掌握了紅夷大炮,明軍再無優勢可言

皇太極

在得到這批人才之後,後金迅速讓他們鑄造紅夷大炮。至此八旗軍在戰場上更是如虎添翼。孔有德在降清時,恐怕會產生一種恍惚感,十多年前他跟隨毛文龍參與了收復鎮江之戰,他是那最初二百勇士中的一位。

十多年來孔有德在戰場上與後金軍打得不可開交,想不到自己居然會降清。更意想不到的是曾將在戰場上和他打得水火不容的尚可喜、吳三桂居然也先後降清了。這或許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