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曲中思念今犹在,不见当年梦中人。

但愿还能再入梦,梦里相思缠绵情。

缠绵缱绻心头炽,曲终人散早成空。

华语乐坛至今已有差不多快一百年发展的历史,在这接近一百年的历史发展当中人才辈出,经典歌曲频频出现,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华语乐坛的巅峰时期,也是港台电影与音乐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那一个年代,是一个实力与颜值兼备的时代,一个歌手不仅歌要唱的好,在演戏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造诣。在那个纸醉金迷,霓虹世界的香港也诞生了四大天王。

不是这几个。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这才是。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华语乐坛的伊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外资进入内地建立唱片压片厂,以上海百代公司、大中华唱片厂的建立为标志由此拉开了华语音乐的序幕。

到了60年代,国内音乐百花齐放蓬勃发展。香港这时候由于人口剧增至300多万,再加上经济的迅速发展,娱乐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香港电影,独具中国特色的武侠影片的走红,使一些音响,唱片公司诞生,至此香港娱乐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时期,香港流行音乐及其所形成的商业运作包装制度,使得香港音乐的整体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至成熟,到了90年代,更是出现了四大天王,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这些演技与唱功都极具天赋的巨星,也是那个年代,内陆地区的人民开始追港星,出现了现在有的“饭圈”这个团体。那时候内陆地区也有大量歌手进入香港发展,比如王菲,那英。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回到这个时代的音乐上每个歌手几乎一首代表作1. 忘情水 2. 情书 3. 走过咖啡屋 4. 海阔天空<beyond> 5. 不 6. 我可以抱你吗 7. 爱如潮水 8. 爱之初体验 9. 很爱很爱你 10. 朋友 11. 甜蜜蜜 12. 宝贝对不起 13. 爱在深秋 14. 挪威的森林 15. 黄昏/<beyond>

在千禧年伊始,华语音乐进入鼎盛后的短暂休息之际,华语音乐人大多进入了创作瓶颈,市场转冷的一个时期,乐坛内缺乏原创,这一问题在之前的八九十年代也同样存在,由于巨大的市场与大资本家的合理运转,这一问题并没有暴露。到后期这一问题越趋严重,不得不逼得歌手,唱片公司坚持创新,坚持原创。这时候在香港年轻一代逐渐崭露头角,陈奕迅,容祖儿,杨千嬅这一众代表香港音乐的歌手渐渐取代了原来的几大天王,给了市场一剂强心针。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然而真正在这个时代带领华语乐坛的男人才刚被他的老板吴宗宪卖给另一家公司,这个人就是,周杰伦。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未成名前,他买不起缎质床单、Ducati摩托车,也没有追星族尖叫陶醉在他的演唱会上,在初期和很多刚入行的新人一样没资源没人气,做的工作只是幕后调音,给其他人作曲写词,但周杰伦仍然坚持自己创作,在他几平米的出租屋里,满是稿纸,他一天可以写20几首歌,还发给不同的唱片公司,但是从没有回信。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那些年那些华语金曲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成了所有90后的歌神,他写过的歌成了所有圣地。他破过的记录,开过得的演唱会,做过的曲,写过的歌已经是一个时代象征。


如今,华语音乐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大量优秀的制作人,歌手创造了一首又一首的华语经典音乐,虽然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但是在每个优秀的原创音乐人的努力下,华语音乐会再进入下一个鼎盛时代,2020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