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作"零接觸"

有一種愛叫作


疫情之下,"零接觸"是對你我最負責的相處模式。


作者 | 張孜


有一種愛叫作
有一種愛叫作

“每天下班回家,開自家門前,是先在小區的無人取貨點拿蔬菜。”“現在拿外賣都是和小哥隔空取件”"和同事說話必須站在一米開外"……保持距離,似乎成了當下時段人與人之間基本的相處模式。


事實上,"零接觸"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反倒讓人們擔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自己和他人負責,首先從"零接觸"做起。


有一種愛叫作

過去的一個多月裡,由於病毒的傳染性,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被降到了最低。於是,人與人之間無接觸的“雲配送”,成為全民選擇。先是外賣平臺推出無接觸式取餐,然後無接觸式買菜成為人們首選,無接觸式的機器人也應用在醫院……

有一種愛叫作


因"無接觸"而火


疫情期間,市民在家生鮮需求給不少生鮮平臺帶來了創新機遇。對於社區用戶而言,無接觸配送成了高頻需求。


這個春節四川幸福鑫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俞慧有點忙。“我們公司運營的‘幸福有菜’生鮮平臺,因為主打“平臺預訂+集中配送+冷鮮櫃自提”的無接觸服務模式,在這個春節獲得了快速成長。”


“從年三十開始,我們就陸續收到用戶的提前復工請求。當時我們團隊立刻部署,提前復工。”提前復工的幸福有菜在單量和單筆訂單金額上感受到了用戶的熱度。“像分揀組團隊分包紅油菜薹,一天就包了1000多斤。例如麓山國際茵特拉肯,訂單的暴增,導致原本設在小區的4組生鮮櫃放置不下。”


有一種愛叫作


在俞慧看來,“幸福有菜”能獲得快速發展,關鍵就在於模式末端無接觸式冷鮮自提櫃,將“人—人”接觸模式轉為了“人—物—人”接觸模式


這種無接觸模式,在疫情期間極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春節期間“幸福有菜”新增了近100個簽約小區。“加上原本已簽約和運營的,

成都就接近300個小區了。如果按每個小區1000戶來算的話,那麼我們目前的服務覆蓋了成都30萬家庭用戶。”俞慧表示。


同樣因無接觸而火的企業還有成都越凡科技創新有限公司。


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最近多了四臺24小時在崗的機器人。名為“享遞”的機器人沿著道路一路前行,靈巧地躲避著物體和行人,順利將醫療物資送到各個科室。“用機器人送東西很方便,在手機小程序上一點,它就能上門取貨,把物品送到指定的地點。全程無接觸配送,讓我放心很多。”護士小關說到。


有一種愛叫作


“人工智能機器人具有移動靈活、自主尋人交互、服務面積廣的特點,既能服務患者也能服務於醫護人員,減少人與人接觸,防止交叉感染。”越凡科技CEO黃山說道。因自家“機器人逆行者”在防疫戰線上表現亮眼,相關需求大幅增加。黃山透露,這段時間,有很多一線互聯網企業找上門來購買機器人。


風口能持續麼


目前企業復工復產步伐的加快,問題也隨之而來:現在熱議和期待的“無接觸”契機,是順勢而生的真機遇,還是曇花一現的偽需求呢?


“機器人的需求,因為疫情的爆發而大幅上漲,疫情過去後很多場景加快對機器人產品的部署,可以說迎來了機器人需求拐點。”越凡創新CEO黃山表示。像快遞領域,已經有無人快遞車;在酒店領域,服務型機器人已經上崗。


“疫情對於我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俞慧認為,雖然目前無接觸配送嘗試所能解決的問題還很有限,但確實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和啟發性。“從2.24日起,我們的客單有一定的回落。但在這一週又穩步的回升,且勢頭更強勁。說明此次疫情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及消費習慣還是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成都早菜到家總經理尹淏也持有相同觀點。“原本以為復工後,平臺的需求會減少,事實上變化不大。” 成都早菜到家原本是一個面向B端餐飲商家的食材採購平臺。因疫情影響B端業務,在春節期間也試水無接觸式生鮮配送。“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已經習慣這種模式。”


不過俞慧也表示,隨著天氣轉熱,生鮮的無接觸配送模式還需進一步優化。目前生鮮的無接觸配送模式主要為兩種。

一種是佈置智能冷鮮櫃一種是自提貨架。“貨架式無接觸裝置,在夏天不利於肉類保存,而我們的生鮮櫃可以。我們也在研發第10代生鮮櫃,預計今年6月可以投入市場。”


禍兮福所倚。對生鮮電商和智能機器人行業來說,無接觸式需求,既培養了用戶習慣,也使得讓企業自我迭代升級都在疫情期間得到爆發和提速。若細心經營,緊抓風口,未來或大有可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