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遠人兮脾胃傷,告訴你為什麼分手後會茶飯不思

思能損傷脾胃,傷及心血,這值得深思;古代大醫不顧個人名譽和安危,為人療疾的精神,也值得深思;面對醫者的精心治療,患者所表現的不同態度,更值得深思。

思遠人兮脾胃傷,告訴你為什麼分手後會茶飯不思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這首《思遠人》為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描寫閨中相思之苦,用語本色,感情真摯,為人稱道,詞牌《思遠人》因詞中“千里念行客”句而得名。後人評這首詞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淚洗面,還算常事;以淚研墨,卻是痴態;以淚和墨、潤筆作書,更屬痴絕,但正是通過“痴人痴事”,將相思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相思是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歷代詩家文人付諸歌詠的最佳題材之一。岳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寫的是精忠報國的憂思;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寫的是字斟句酌的冥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寫的是哀怨憂傷的愁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的是遊子的鄉思;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香。”既可理解為男女之思,也可理解為朋友之思。相思雖美,但相思過度卻也是致病之由。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脾“在志為思”,因此“思傷脾”。思有思慮、思考的意思,正常情況下並不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思慮勞神過度則氣亂,可導致氣結於中,脾氣鬱結,氣機鬱結阻滯,脾的運化功能受損,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便會出現胃納呆滯、脘腹痞塞、便溏洩瀉等症狀。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思傷脾”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劉備猇亭戰敗後,日夜思念關、張二弟,脘腹痞塞、茶飯不思,進而出現便溏洩瀉症狀,悒悒而終。劉備在給劉禪的遺詔中說:“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也印證了這一點。

第二個故事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兵屯五丈原,想盡辦法找曹魏主力決戰,但司馬懿一個“拖”字訣,堅決按兵不動。諸葛亮因此思慮過甚,脾氣鬱結,運化無力,出現食慾不振、胃納呆滯症狀:“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司馬懿聽到之後,便知道了諸葛亮的病症所在,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史書說諸葛亮“長於巧思”,但也正是思慮過度損傷了他的身體,致使“出師未捷身先死”,令後人扼腕嘆息。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思慮過度,氣結於中,脾不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化無源,傷及心血,神失所養,便會出現心神不寧、睡眠不好、脾氣大、多夢、心悸、心慌、無力、頭暈等症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這首《長相思》抒發了情思深苦的鄉思、侍衛皇帝的憂思,同時,也為我們描述出思慮過度,傷及心血的典型症狀:心神不寧、睡眠不好。這時的納蘭性德,還被另一種“思”深深折磨:對已故原配夫人盧氏的深深思念。兩年後,納蘭性德寫了一首《夜合花》詩,寄託對盧氏的刻骨思念,不久便在綿綿不盡的思念中溘然而逝,去世當日正好是盧氏的八週年忌日。

脾能“運化水溼”,思傷脾,累及脾的運化水液功能,便能進而聚溼生痰而生它病。

《紅樓夢》中描寫了一個“思傷脾”聚溼生痰而生它病的典型案例。賈瑞自從見到了王熙鳳,心中便充滿了對她的淫思邪欲。在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中,賈瑞兩次暗約王熙鳳幽會,結果兩次被王熙鳳戲弄,不但沒有見到王熙鳳,還受了風寒,被澆了一頭屎尿。在內因(淫思邪欲)和外因(風、寒)的作用下,賈瑞一病不起。“因此三五下里夾攻,不覺就得了一病:心內發膨脹,口內無滋味,腳下如綿,眼中似醋,黑夜作燒,白日常倦,下溺遺精,嗽痰帶血,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於是不能支持,一頭躺倒,合上眼還只夢魂顛倒,滿口胡話,驚怖異常。”其中不但有思傷脾胃,傷及心血的症狀,而且還有聚溼生痰,痰阻於心、痰迷心竅、痰火擾心等症狀。

醫生似乎沒有看透賈瑞的病因,結果“百般請醫療治,諸如肉桂、附子、鱉甲、麥冬、玉竹等藥吃了有幾十斤下去,也不見個動靜”。這時,跛足道人上場了。跛足道人給了賈瑞一個風月寶鑑,並告訴他只能照反面。反面是一個骷髏,實際是告訴賈瑞淫思邪欲是害人性命的骷髏,希望他看到問題的本質。但賈瑞偏要看正面,正面是王熙鳳,結果賈瑞淫思邪欲更熾,最終在性交迷幻中遺精脫陽而死。

《紅樓夢》中賈瑞因淫思邪欲而得病,最終治療失敗而一命歸陰。現實生活中,思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只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加強體育鍛煉,便不會損傷身體。但對於廣大白領階層和莘莘學子,勤于思考是工作和學習的一部分,長久繁重的腦力勞動難免會“思傷脾”,這些人群除了健康用腦,不能過度疲勞外,適當增加營養,必要的時候吃些補益脾胃氣血的藥膳和食物,如紅棗蓮子、冰糖銀耳以及山藥、芡實、香菜、豆類等,可以起到健脾益智、健脾利溼的作用,預防“思傷脾胃”的不良後果。所謂“虛則補之”,就是這個道理。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在長期治療情志內傷疾病的實踐中,中醫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內經》說“恐勝喜、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情志可以致病,但也可以治病,中醫“以情勝情”就是典型的情志療法。患者過度憂思,憂思傷脾,脾屬土,而五行中肝木克脾土,怒志屬肝,所以可以通過故意激怒病人的方法,讓肝氣衝破鬱結的脾氣,從而治療“思傷脾”。

《續名醫類案》中有一則經典的醫案:一個女子和母親相依為命,出嫁不久母親突然去世,這個女子思念母親憂愁過度,以至臥床不起,氣息懨懨,諸藥不效,當時的名醫韓世良診視後,認為她是憂思成疾,非單純藥物所能治癒。於是他就故意請女巫做法,讓女巫對她說,你的病都是母親害的,因為你和你母親前世有仇。患者因為深信巫術,聽後非常生氣,一氣之下病反而減輕了。張子和《儒門事親》中也有一則類似的醫案:一富家女因思慮過度,失眠二年,無藥可療。張診其兩手脈俱緩,為思慮傷脾,於是和丈夫制定了治療方案:故意當著婦人面索其財物,又飲酒吃喝數天,然後不開方而離去。此婦人見狀大怒,氣得出汗,到晚上覺睏倦,於是呼呼入眠,失眠症從此不治而愈。

上述兩則醫案看似瀟灑圓滿,實則是以醫生的名譽和人身安全為代價的。韓世良和張子和均是當世名醫,且治療效果良好,患者也是普通百姓,所以流譽身後。如果患者是另一副嘴臉,則醫者有性命之虞。《三國志·華佗傳》載,有一郡守因思致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華佗幸運地躲過了郡守的追殺,另一名醫文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呂氏春秋·至忠》記載了齊王因思致疾,使名醫文摯治療的故事:“(文摯)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太子頓首強請曰:‘苟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王必倖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與太子期,而將往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屨登床,履王衣,問王之疾,王怒而不與言。文摯因出辭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說,將生烹文摯。太子與王后急爭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摯。”雖然文摯為避免醫患矛盾作了充足的準備,並且“太子與王后急爭之”,但仍以悲劇收場。《呂氏春秋》將文摯的事蹟放入《至忠》篇中講述,這既是對文摯醫術的讚許,更是對其忠於職守、仁者大醫精神的高度讚揚。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思能損傷脾胃,傷及心血,這值得深思;古代大醫不顧個人名譽和安危,為人療疾的精神,也值得深思;面對醫者的精心治療,患者所表現的不同態度,更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