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第三代重型戰鬥機,後續型號依舊量產中,力與美最完美的結合


對於軍迷而言,特別是70後和80後,一定對第三代戰鬥機非常有興趣。這兩代軍迷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北約聯軍的第三代戰鬥機在體系的支持下,給兩個國家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兩場戰爭也告訴世人,現代戰爭完全可以做到以空中力量為主,地面部隊為輔,只要實力到位完全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說到第三代戰鬥機主要是美國製造的F-14,F-15,F-16和F/A-18四大系列,另外歐洲主要是法國的幻影2000戰機。

而同一時期俄羅斯的第三代戰鬥機主要是米格-29和蘇-27戰機。本文的重點就是與大家分享一些蘇-27戰機的高清圖片,本文圖片攝於珠海航展。這批戰機屬於俄羅斯空軍勇士飛行表演隊。這支表演隊,多次以蘇-27戰機作為表演用機在珠海航展上進行精彩的飛行展示。由於技藝超群,也受到了中國觀眾的熱捧。

眾所周知,蘇-27戰機最早的原型機是T-10飛機,於1977年首飛成功。後來經過試飛發現,T-10飛機的技術指標與美國同期的F-15A戰機差距不小。所以後來我們看到的蘇-27戰機幾乎是重新設計的T-10飛機。由於基礎工業和研究的原因,蘇-27戰機的試飛史也是一段血淚史,據稱,整個試飛過程中有多架原型機發生機毀人亡事故。


後來經過幾次重大改進,蘇-27戰機才勉強能用。最終於1985年第一批蘇-27戰機正式服役。關於蘇-27戰機的設計特點,與美國F-15戰機有著很多區別。例如由於當時的空軍沒有大量的空中加油機,加上該國領土遼闊,為了擁有較大的作戰半徑,導致戰機的設計過程中,儘可能的大機身,為了裝備較多的燃油。

加上材料方面的差距,與同代的重型戰鬥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例如F-15戰機的空重約12.7噸,而蘇-27戰機的空重達到16.4噸,兩者相差3.7噸。這導致採用相似發動機的前提下,蘇-27戰機的推重比和機動能力要弱於F-15戰機。

另外由於當時蘇-27使用的機載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相比於F-15戰機有著明顯的劣勢,這些航電系統體積大,重量重,性能弱......進一步削弱了戰機的綜合作戰能力。所以說,上世紀90年代的宣傳中,雖然號稱蘇-27戰機技術水平不弱於F-15戰機,實際上兩者還有有著不小的差距。蘇-27戰機這一劣勢直到蘇-35戰機和殲-16戰機的研製成功,在綜合性能上,才達到了當時F-15戰機的水平。


對於我國航空工業和我國空軍,早期的原裝蘇-27SK和蘇-27UBK戰機,以及最早國內組裝的殲-11A戰機,其整體性能與俄羅斯自用的蘇-27戰機幾乎一樣。如果有俄羅斯空軍自用的防空指揮一體化系統,其實戰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如果沒有體系的支撐,當時我軍的這些重型戰鬥機與周邊三代機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

進入21世紀後,我軍開始大量配裝戰場特種作戰飛機,例如空中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加上航空工業沈飛開始量產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國產化的殲-11B和殲-11BS戰機,我國的重型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才有了巨大的飛躍。如今論單機性能我們進步了,論體系支持我們有保障了。這批外形與蘇-27戰機幾乎一樣的殲-11B和殲-11BS戰機終於成為理想中的重型雙發制空戰鬥機,筆者個人理解這批戰機相當於披著蘇-27外衣的國產F-15戰機。

圖片為俄羅斯空軍勇士飛行表演隊空中編隊飛行的圖片。關於蘇-27戰機和國產殲-11系列,以及後續殲-16戰機的資料,網絡上有太多太多,這裡就不一一介紹。


經過多年的發展,俄羅斯的蘇-27系列和我國的殲-11系列早已根深葉茂。作為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代表機型。在隱形戰機當紅的今天,這些戰機依然在發揮餘熱。未來兩國是否繼續大批量生產這些改進型號,目前誰也說不定。對於軍迷而言,加上美國的F-15系列戰機,這三大系列都是現代戰機力與美最完美的結合。大家喜歡哪一款第三代重型戰鬥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