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說起中國家電行業,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格力集團,創始人董明珠可以說是最火的電器董事長,不過董明珠一直以來有個十分強勁的競爭對手。

這個人小學畢業,卻把一家資產只有5000塊,員工只有23人的小廠,打造成了今天中國家電巨頭、市值千億的家電王國。

他,被董明珠視為“最強大的敵人”,從商業大戰到挖人,從來沒有退縮過,甚至讓董明珠罕見地在兩會這樣的場合表達對他的不滿。

他明明坐擁千億資產,卻沒有子女願意繼承,最終只好選擇了個外姓人來接手,2018年還以75億元人民幣的捐贈額獲得“中國首善”的稱號。他就是美的創始人何享健。

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5000元塑料廠起家

同眾多企業家一樣,美的創始人何享健也是白手起家。

何享健於1942年出生於廣東省順德,小學畢業後便輟學的他幹過農活,當過學徒、工人、出納。

1968年,26歲的何享健帶領23位村民集資5000元,創辦了“北街塑料公社生產組”,也就是美的集團的前身,主要生產塑料蓋、橡膠配件等小產品。

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裡,何享健什麼苦都吃過,為了推銷塑料瓶蓋,他沒日沒夜地坐火車跑向全國各地,經常睡在大眾澡堂跟火車站。

在他的拼搏下,1977年,這家塑料作坊被更名為“北滘公社汽車配件廠”,何享健擔任廠長,他帶領工人實現了年產值達24.4萬,利潤2.6萬的業績。

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1978年底,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此後從港澳地區流入大陸的家電產品成了風潮,何享健也意識到家電產品在未來的發展前景。

於是,1980年,何享健正式涉足家電製造業,為廣州第二電器廠生產電風扇零配件,拉開美的發跡的序幕。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生產電風扇並不是很難,便乾脆自己買回零配件,在同年11月研製了出美的第一臺金屬檯扇,取名為“明珠牌”風扇。

1981年,電器廠更名為“順德縣美的風扇廠”,何享健擔任廠長。當時美的的風扇年產量達到13167臺,總產值328.4萬元,利潤41.8萬元,員工251人。

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在人人還在羨慕“萬元戶”的時代,何享健已經帶著自己的“美的”品牌,踏入百萬元戶的級別!

千億富豪的誕生

面對成功,何享健並沒有沾沾自喜,沒過多久,他就把目光投向了香港新制造的塑料轉頁扇,也就是常說的“鴻運扇”。

這種風扇風力柔和,擺放靈活,並設有跌倒安全裝置,適合睡眠時連續吹風使用。1986年,美的生產的鴻運扇研製成功,並以強大的功能和低廉的價格迅速搶佔市場。

而此時,美的賴以成名的檯扇,已經因為技術門檻低、競爭激烈,早已無利可圖。嚐到甜頭之後,何享健徹底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1987年5月,何享健開始走訪日本,學習松下、東芝等著名品牌的經驗,學習他們的管理模式。

他不斷改進美的的產品,使得美的從電風扇行業,一步步拓展到了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領域。

憑著創始人狼一樣的警覺和犀利眼光,加上霸道的魄力和決策力,1988年,美的實現產值1.24億,成為順德縣十家超億元企業之一,其中出口創匯達810萬美元。

1993年,美的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成的上市公司。而當年,美的還以1.36元的每股收益成為了深交所的業績冠軍,絕對堪稱當年的奇蹟!

到2002年,美的年營收達到150億元,出口創匯3億多美元。2009年,美的年營收達到950億元,出口額達到34億美元。

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發展到如今,美的集團已經成為中國三大家電品牌之一,與海爾、格力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其業務已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躋身世界500強企業。

目前,美的風扇、美的電飯煲、美的豆漿機等等,很多產品都成為了消費者的首選。2018年,美的集團的總營收為2618億元,同比增長8.23%。其中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超過202億元。

而在家電三大件上,洗衣機領域有比佛利、美的、小天鵝三大品牌,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海爾,成為行業第一。在冰箱領域有美的、COLMO等品牌,僅次於海爾;在空調領域,擁有美的、華凌、東芝等等品牌,在2019年一季度已經在線上和線下實現了對格力的反超,成為中國空調市場的老大。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9LEXUS雷克薩斯·胡潤百富榜》數據顯示,何享健家族的財富已經達到了1850億,其中何享健身家高達1390億,是國內最頂尖的一批千億級別的富豪。

千億帝國傳給外姓人

在早期媒體眼裡看來,何享健一直面對著千億資產無人接班的尷尬。

最初,他一直試圖說服其獨子何劍鋒,成為美的王國的“儲君”。但經過多年的努力,這位“太子”還是無心繼位。並且選擇自己創業開公司,後又進入自己喜歡的資本市場搞投資。

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何享健也到了 “退位”的年紀,於是,2012年,70高齡的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職務,將江山交到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和外姓管理團隊手中,自己則參與分權管理和授權經營,成為名符其實的“太上皇”。

美的可以說得上是國內資產超千億元的民營企業中第一家沒有“父傳子”的企業,它開啟了中國現代企業傳承的先河。而子女只持股不參與日常管理,被視為中國民企去家族化的試驗。

其實,在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的問題上,何享健早已苦心孤詣地做了將近20年的佈局。美的很早就開始實施職業經理人管理體制。

而何享健的接班人方洪波更是從底層起步,從採寫內刊的基層員工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先做空調事業部內銷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再到美的電器副總裁、副董事長,最後順理成章到董事長、總裁,所以儘管外人看來美的的換屆舉動不啻於石破天驚,但在何亨健和美的人看來可能只是水到渠成。

董明珠最強的對手:坐擁千億資產,其子無心繼位,將公司傳給外姓人

當然,退居幕後的何享健,仍然掌握著美的的戰略方向。虎父無犬子,沒有繼承美的集團的何劍鋒,還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最初的何劍鋒,靠著美的資源和名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其本人正在逐漸擺脫“美的化”,尋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其接班人方洪波也用每年亮眼的成績,證明了自己,證明了何享健的眼光。

小結

何享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除了具有尖銳的商業眼光之外,何享健父子倆成功的背後是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

而正是因為沒有誰能隨隨便便地成功,所以才需要更加努力不是嗎?

資料參考自:BOSS商業智慧、營銷官、90度地產、愛就投、財經有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