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是人們餐桌上一種重要蔬菜品種,掌握好這項種植技巧能高產

大白菜是人們餐桌上一種非常重要的蔬菜品種,其營養價值較高,富含大量的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水分、鉀、鈉、鈣、鎂、鐵、鋅、維生素C等,而且粗纖維含量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大白菜的品種非常豐富,而且具有很多生態類型,在我國有著非常廣泛的種植面積,不僅產量高,而且便於貯存,同時具有供應時間長的特點,一直居於人們餐桌蔬菜的主導地位。因此,提高大白菜的種植產量意義重大。現結合多年的種植實踐,對大白菜的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大白菜是人們餐桌上一種重要蔬菜品種,掌握好這項種植技巧能高產


一、品種選擇

在大白菜的種植生長過程中,病毒病是影響其產量的一種重要的病害類型。而為了有效避免病毒病對大白菜生長造成的影響,提升大白菜的種植產量,就必須要重視白菜種植的品種選擇。應當選擇抗病毒病同時兼抗其他病害的優良品種,如多抗3號、多育2號等,這類品種在災害性氣候條件下抗逆性表現特別突出。

二、適期播種

大白菜播種期要求嚴格。早期播種在低溫情況下,苗地要用小拱棚薄膜保持地溫,夏天炎熱則要搭棚遮陰,以防雨水衝擊和暴曬。幼苗在高溫下生長,易受病毒病危害;晚播,生長天數不夠,白菜包心不足,影響產量和品質。中晚熟品種在7月20日左右播種,不可晚於25日;早熟種7月24日左右播種,不晚於28日。播前,用種子重量0.3%的甲霜靈拌種。採用條播,畝用種250克左右。在壟上劃溝,深2釐米左右,將種子均勻播下、然後蓋上1釐米左右,立即澆水。


大白菜是人們餐桌上一種重要蔬菜品種,掌握好這項種植技巧能高產


三、整地

種植地必須選擇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排灌良好的土壤,不宜連作。適宜輪作,可選擇與瓜類、豆類、馬鈴薯、小麥、蒜、蔥、韭菜之間進行輪作,但一定要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之間進行輪作,這樣易促發病蟲害。移植前應清茬除草,深耕曬地,以促進土壤風化和消滅病菌。結合深翻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75000千克,混入過磷酸鈣450千克,或混入複合肥225~300千克,翻後耙平。在乾旱、少雨的北方地區,可做成平畦,寬1.2-1.5米。在雨水多、低窪、軟腐病嚴重地區可用壟作,高壟為一壟一行,壟距即行距,45-60釐米,壟高20釐米。南方多雨地區可用高畦栽培,高畦的高度為20釐米,畦寬1.3-1.8米,上種2-4行。不論採用什麼方式,畦面均應平整,保證澆水和雨季不積水。畦或壟不宜過長,每行以種50株為度。

四、合理密植

大白菜的產量由單株重量和群體數量兩個因素所決定。也就是說,在單位面積上,要種植足夠的株數,並且使每一單株長夠一定的重量,這樣才能奪得高產。稀植,單株重量雖然高,但總產不高;過於密植,株數雖多,但單株重量輕,也影響產量和質量。因此,合理密植是大白菜增產的重要技術措施。

五、定植


大白菜是人們餐桌上一種重要蔬菜品種,掌握好這項種植技巧能高產


春大白菜生育期短,株型較小,應合理密植,一般行距為35-40釐米,株距為33釐米,每畝植4000-5000株。為提高地溫,縮短緩苗期,定植後採用覆蓋地膜的方法,能提早5-7天上市。

六、田間管理

1.生長期管理。淺中耕鋤草保墒,生長期處理好肥、水、病蟲害三方面問題,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分兩次,分別在蓮座期和結球前期,蓮座期每畝追施10公斤尿素,結球期加倍用量。在生長期保持充足的水肥供應,但適期蹲苗,進入蓮座期後,保持地面溼潤,直至收穫前10-15天停止澆水,以利儲存。

2.中耕、培土、除單。要結合間苗進行中耕3次,分別在第二次間苗後、定苗後和蓮座中期進行。中耕按照“頭鋤淺、二鋤深、三鋤不傷根”的原則進行。凡高壟栽培的還要遵循“深耪溝、淺耪背”的原則,結合中耕進行除草培土。培土就是將鋤松的溝土培於壟側和壟面,以利於保護根系,並使溝路暢通,便於排灌。


大白菜是人們餐桌上一種重要蔬菜品種,掌握好這項種植技巧能高產


3.澆水施肥。大白菜是喜肥水作物,不同的時期肥料的需求量不同,苗期比較少,蓮座期比較多,結球期是最多的。從苗期到蓮座期約佔總吸收量的20%-30%,結球期約佔70%-80%。幼苗期吸收的氮最多,鉀次之,磷最少;蓮座期和結球期則對鉀的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肥種類應是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有機肥和磷肥主要作基肥施人,無機肥和部分速效有機肥用作追肥用,追肥佔總施肥量的1/3。所以施肥管理中要重施基肥,結合整地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播種後墒情差時可澆一次水,到“拉十字”時再澆一次小水,以補充土壤水分,沉實因出苗裂開的表土,保護根部;定苗後澆水並追肥,每畝施尿素8千克或碳酸氫銨10千克和硫酸鉀12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蓮座期生長量和生長速度都很大,需要結合追施發棵肥每畝施尿素15-20千克並澆水,以後的澆水原則是“見幹見溼”;結球初期澆水時可隨水施尿素15-20千克,以後每6-10天澆一次水,始終保持田間溼潤;收穫前10-15天停止澆水。

七、病蟲害防治

1.白菜主要蟲害為蚜蟲、菜青蟲、跳甲、葉蟎等。播種前對白萊地周圍的雜草用敵敵畏1500倍液或菊酯類農藥2500倍液噴霧,以殺滅蚜蟲和葉蟎。白菜苗期可用菊酯類農藥40-80毫升/畝與敵敵畏12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蚜蟲、跳甲、地老虎等。防治菜青蟲用蘇雲金桿菌乳劑130克/畝噴霧,隔7天再噴1次。9月中、下旬是蚜蟲大發生期,用闢蚜霧可溼性粉劑2200-3000倍液噴施2次防治。

2.軟腐病。細菌性病害。發病時用農用鏈黴素150-2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倍液噴霧,或用70%敵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澆灌漬株及周圍的健株根部。

3.霜黴病。又叫“枝幹”、“白黴”等。主要在蓮座期至包心期發生。用75%白菌清500~600倍液,或40%乙磷鋁150-200倍液等,連續防治2~3次。

八、收穫和困葉


大白菜是人們餐桌上一種重要蔬菜品種,掌握好這項種植技巧能高產


大白菜生長後期,天氣多變,氣溫日漸下降,為防霜凍,要及時捆紮。一般在收穫前10-15天,停止澆水,將蓮座葉扶起,抱住葉球,然後用浸透的甘薯秧或穀草將葉捆住。使包心更堅實並繼續生長。小雪前2~3天,應及時收穫,並在田間晾曬,待外葉萎蔫,即可貯藏。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農民致富之友》2019年0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