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虛榮心在人們心中如此穩固,因此每個人都希望受人羨慕。即使寫這句話的我和念這句話的你都不例外。"

——帕斯卡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綾是生活在鄉下的一個不起眼女孩子,沒有任何家庭背景,也沒有任何人作為依靠,卻立志在繁華的東京闖出一片天地。二十歲到四十歲,

不同收入不同階層的男人和不同價位不同位置的住宅區標記了她的每一個人生階段。為了過上理想的生活,綾在東京五光十色的霓虹中迷失了雙眼,她以為憑藉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現實卻告訴她,一個人僅靠努力,能得到的,終究是有限的。


很多人認為綾這一生都是慾望在作祟,但其實並不是,慾望在這部劇裡只是一個極其淺層的表象。導演真正目的是展現新時期的女性地位。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自古以來對女性的衡量標準就是:熟悉家庭瑣事,甘願相夫教子。因為在舊時代,女性對命運的選擇實在單一。


高中畢業的時候,老師問綾未來想成為什麼樣子,綾脫口而出,"我想成為令別人羨慕的人。"老師並不支持平凡的她考去東京的大學,於是她試圖去接受在那個小縣城裡普遍女人的命運,但在庸庸無祿的大學生活中她看不到未來,毅然放棄了安穩的生活,選擇去東京找尋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綾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產生懷疑,走出舒適圈,漸漸地肯定自己,然後擁有一種更高的思索方式。


但現實中,還有更多女性並不像綾這麼勇敢,連抱怨的對象都沒有,只能一個人默默忍耐,在日復一日中,消磨掉所有的不甘與夢想。


綾的母親來自東京的大城市,但是卻跟隨丈夫嫁到了鄉下,一輩子洗手作羹湯。母親經歷過的人生,也是許多嫁為人婦的女性,正在置身的現狀。綾害怕未來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一眼望到頭,甚至害怕自己未出生的女兒,即將面對的是這樣的狹隘的社會格局。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婦女解放是衡量社會解放的天然尺度"這是婦女觀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在討論日本的性別不平等時,主要是男女婚姻地位的不平等和經濟實力的不平等。


在東京,"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依然根生蒂固的刻在當地人心中。女性在進入婚姻後,將近有一半因生育而選擇辭職。即使在孩子長大,能夠從一部分家庭生活中解脫出來時,為了兼顧家庭,大多數也會選擇非正式僱傭的工作方式。


直至1985年該國才制定了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是一代人吃了許多苦才換來職場上的男女平等。在那之前女性從事的都是一些打雜工作,沒有社會條件讓她們經濟獨立,所以她們甘願成為婚姻的附屬品。男人喜歡自己的妻子是一無所有的,沒有自己的夢想,只是天真爛漫地支持自己的事業。為什麼對剩女、女博士、女強人的偏見和詆譭隨處可見?

因為有慾望的女人並不受待見,他們最終追求的是家庭型女人而不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女人。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綾的慾望大概就是一直在尋找下一樣讓她想要得到的東西,或是下一種想要擁有的生活。人的一生,幸福是最廉價的終點。

社會進步要的是什麼,是尊嚴,是公平,是合理,而不是僅僅幸福感。幸福感不應該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和目標。

這並不是宣揚女權,只是一些微弱的訴求。


女性職場受制於階級壁壘

東京的消費水平很高,綾為了生計不得已向老闆提出漲工資的請求,可老闆卻說像她這樣的女性,這樣的工作已經是天花板了。綾並不服氣,去一家家公司面試,最後獲得了一位女強人的賞識,當上了Gucci客戶經理的職位。


這部劇所反映的二十年,正是該國的"失落二十年"。人們收入差距在過去二十年間慢慢擴大,階級的鴻溝也變得不可跨越。


我們常說失落的10年失落的20年,但其實過去20年間東京是沒有怎麼受影響的,反而經濟和人口都是在穩步發展。相較之下真正遭殃的是首都圈以外的地區,它們大都像綾的故鄉秋田一樣,經濟和人口年年退化,沒有未來。


綾拼命在東京奮鬥其實不僅是因為這裡多麼好,還因為像她這種上進心強的女性,除東京以外真的已經無處可去了。要麼去東京闖蕩,要麼在家鄉度過平凡的一生,別無選擇。所以東京以外的很多年輕人也和我們北上廣深以外的年輕人一樣,寧願讀差一點的學校也傾向於要往首都圈擠。他們憧憬著畢業之後像綾一樣在東京工作,在東京結婚,在東京買房。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綾努力順應職場的規則,也很幸運地不斷遇到機遇和貴人的加持。可是有夢想並不一定能成功,綾不斷自問:"為什麼我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過不上理想的人生?"這個問題背後的實質原因是:階級壁壘


人生贏家往往手握「金錢」和「幸福」這兩大籌碼。綾原以為擺脫了自己卑微的出身,一直努力就可以到達終點,但是在中途卻不斷遇到階級壁壘,職業生活也止步於中上層階級,最後僅是獲得相對體面的生活和財富。看似永遠堅不可摧的綾,其實能掌控的東西並不多,她再用力也只能把自己變得更好,卻無法左右別人對她的看法,也無力改變社會根深蒂固的階級壁壘與偏見。


對於東京有上進心的底層女性來說,東京雖說是吞噬青春的猛獸,但至少也是她們某種意義上的事業的希望。

而對於我們這一代在北上廣深打拼的人內心處最焦慮的事情也是階級上升,成為更好的人,成為讓大家更加羨慕的人。


婚姻不是墳墓,而是另一種階級比較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綾的初戀是個安於現狀的居家男人,第二任是家庭背景雄厚的小資男。與初戀相處時,綾只能感覺到安穩卻沒有野心,但小資男不同,他將綾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日本的上流社會,享受到了了前所未有的豪華與奢侈。可是到了後來,綾才知道主張不婚主義的小資男其實是有未婚妻的。


通過認識優秀的男人,綾拿到了進入上流圈子的門票,這意味著她的生活進入了新的一輪比較。為了永久地停留在上流社會,她抱有目的地戀愛,每上升一個階級,她的戀人也隨之升級。


這並不是綾自己完全決定的社會人格,唯利是圖的社會環境是造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主要原因。綾所向往的東京生活是一個只要努力了就能有所收穫的理想世界,可現實的東京是充斥著階級權利的。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這是一個消費型社會,綾試圖把自己放進最昂貴的階級裡,但是最後卻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以高智商、高情商的姿態去達成自己的目的,哪怕某個選擇是錯的,也會為了自身利益去做,以原則換金錢、以身體換地位、以道德換機會。


三十歲的綾穿上了昂貴的衣服,住進了高檔的小區,也實現了少女時期登上雜誌的願望。可這個時候身邊的朋友都陸陸續續結婚生子,只有她一個人孑然一身。閨蜜告訴她,女人的價值體現於家庭裡,生了小孩才是最大的幸福。彷彿一切努力又回到了原點,曾經她厭棄的生活才是大多數女人最為炫耀的社會身份。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教養孩子所創造的價值並不低於在職場上奮鬥創造的價值,但是母親的素質極大程度地影響了一個民族的素質。現在優秀的女人大多數都熱衷於在職場上創造價值,並沒有留很多空間去生養孩子,這樣一種日本社會現狀下,積極響應政府多生孩子的號召,大多數都是沒有智慧和能力的人,然後光是劣等遺傳基因不斷增加,於是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學校上。可是學校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處處都是比較,如何才能實現平等?


《東京女子圖鑑》:東京女性無止境的性別壁壘


最後綾和一個普通階級的男人閃婚了,可她沒有辦法說服自己的內心,與胸無大志的丈夫共度餘生。這次結婚不是綾的一種"人生狀態",只能算是一種"人生時刻",這場東京迷霧後她仍會不斷追逐著階級上升。整部劇的設定就是階級固化不可逾越,所以按照這個設定,

綾只有跟和自己同樣階級的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每一個大城市都是如此相似,社會階級的鴻溝也不是憑一己之力可以邁過的。有人選擇輕鬆度日,也有人選擇紮實地向前走。但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儘管當下時代的前方是不毛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