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名稱的正確叫法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在8000餘年的發展進程中,玉器不僅代表著中華文明的傑出成就,同時還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

按照歷史階段的不同,古代玉器被分為兩大類:

漢代以前包括漢代的玉器,叫“高古玉”;漢代以後至清代的玉器,叫“古玉”。而電動工具出現以後的玉器,被稱作“現代玉”。

在信息和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古代玉器的鑑賞和研究都已大為便利。今天無論是各大博物館還是信息網絡平臺,古代玉器的身影正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展現在每個愛玉之人面前。

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在古代玉器琳琅滿目的歷史遺存中,由於時隔久遠,很多古玉形制對於今天的我們頗顯陌生,不僅其功能含義諱莫如深,甚至連準確的名稱都無從知曉。

但是千萬不要沮喪,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學習實踐和深入研究,拿起一件古玉就能頭頭是道地誇誇其談,這種才叫不正常,要麼是東西不正常,要麼人不正常。

古代玉器名稱的正確叫法


之所以有很多古代玉器令後世頗感陌生,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由於古代玉器品種豐富。

在中國古代不同歷史階段,曾經產生過為數眾多的古代玉器。

這些具有不同時代特徵的古玉,不僅是中國古代不同階段文化藝術的傑出典範,同時還是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人文風貌的真實寫照。

因此,在數千年的漫長積澱下,其數量之巨大、種類之繁多可想而知。

其次,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始終處於動態的發展演變之中。而吐故納新式的新陳代謝是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常態因此,很多古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所以在後世看來頗顯陌生。

古代玉器名稱的正確叫法


事實上,不僅我們,就連古人對歷史久遠的古代玉器,同樣曾經感到陌生和困惑。

北宋經學家聶崇義就曾對高古玉器中的“谷紋玉璧”進行過研究。但是由於時隔久遠且信息匱乏,結果將漢代的谷紋玉璧和蒲紋玉璧,簡單粗暴地理解成了畫有“穀穗”和“蒲草”的玉璧。

因此在其纂輯的《三禮圖集註》中,將古代谷璧、蒲璧畫成了介個樣子。

劃下重點可能會考,鑑定的本質就是比較。

所謂的鑑定能力都是建立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因此,在獲得具有權威性的標準器之後,長期的觀察、總結和實踐,是積累鑑定經驗的唯一途徑。這也是考古鑑定尤其提倡以館藏玉器為學習標本的原因之所在。

由此可見,對於古代玉器的鑑賞和研究,要遵循科學、客觀的學習方法。

而古代玉器名稱的正確叫法,正屬於嚴謹規範的鑑定學範疇。

事實上,面對各大博物館中看似名稱繁複的館藏古玉,如果掌握了古代玉器的正確叫法和命名規律,不僅能準確說出玉器的正確稱謂,同時對該玉器的基本文物特徵也會一目瞭然。

古代玉器名稱的正確叫法


當我們遇到一件古代玉器,其名稱的正確叫法應當遵循如下原則:

一、出處

在命名時首先需要表述的是古玉的出處。

“出處”是指這件古玉出自哪裡,如果是現代考古發掘出土,則可以將地理位置、墓葬名稱等考古特徵標出。如:“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或“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等。

如果是傳世古玉且出處難以考證,則需表明該玉器的收藏者或收藏主體。

這種對古代玉器出處的首先表明,既是對古玉來源的一種表述,也是對古玉傳承的一種說明,其表達的不僅是玉器的真偽和說服力,同時更反映出玉器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特徵。

二、年代

年代是指古代玉器的製作年代。

這裡涉及到一個比較重要的玉器鑑定流程,一般來說,科學的鑑定方法首先會對玉器進行“斷代”,在確定玉器歷史時代的基礎上,再進行詳細分析和比較。

而民間玉器鑑賞家則常有玉器上手先斷“新老”的習慣。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兩種方式殊途同歸,只要判斷上科學、準確、客觀,並不影響最終的鑑定結果。

但是理論上講,先“斷代”再進行細節鑑定的方式更為嚴謹一些,這也是一種從宏觀到微觀的科學鑑定流程之一。

比如古人鑑定畫作就有“遠觀其勢,近取其質”之說,這就是一種鑑定流程上的經驗之談。

而示例中的這件玉器具有典型的宋代玉器特徵,其造型、紋飾、功能和流行年代均準確地指向兩宋時期,由此我們將其斷代為“宋代”。

因此,這件玉器的名稱現在可以叫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