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兒童心理健康?

朱秀媚


兒童在生長髮育期,父母們除了要注意孩子身體的發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長期忽視孩子,勢必會導致心理異常,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在看著寶貝孫子,溺愛孩子,讓孩子的性格越來越扭曲。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的觀察,發現異常就要及時矯正。那麼,什麼樣的心理才是孩子應有的健康心理呢?下面5點對兒童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1. 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物品;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 求知慾較強喜歡提問題並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於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託的事。

3. 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願意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4. 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 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讚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願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不管孩子多大,都是會有可能出現心理異常的,只要是發現孩子有行為、言語、智力方面的異常,都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兒童心理門診。請心理諮詢師和你一起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兒科醫生鮑秀蘭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誌

●求知慾強。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反應快,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意志力強。不怕困難和挫折,能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能排除干擾集中注意力學習。

●活潑樂觀。與人交往坦誠隨和,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在心裡。

●心態平衡。能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鬱。

●富有同情心。樂於幫助別人,樂於關心別人。

●人際關係良好。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範。

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1.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觀察者。允許你的孩子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既不要打斷也不要加以審查評論。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的價值觀和抱負,鼓勵你的孩子在家中談論學校的生活等。

3.安排適合孩子興趣,脾氣和技能的家務。鼓勵你的孩子從事能夠鍛鍊自我控制能力和培養同情心的活動,並適時給予肯定、讚揚、支持和鼓勵。

4.經常與你的孩子共同參與遊戲或共同完成某項工作,保證每天有一小段時間讓你的孩子與同伴玩耍遊戲。

5.對不良行為應給予適當的懲罰。但是要注意“你的批評所針對的是行為,而不應是小孩本身”,不要靠體罰來管教孩子,若你錯手打了小孩,你要找適當的時候向孩子道歉,樹立良好榜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兒童心理健康的評判標準主要包括六大方面:1)求知慾強,興趣廣泛;2)意志力堅強,不怕困難和挫折;3)活潑樂觀,與人交往坦誠、隨和;4)心態平衡,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不焦慮不憂鬱;5)富於同情心,樂於幫助別人;6)人際關係良好,能與別人和睦相處。

  兒童的情感十分脆弱,家長一些不科學的教養方式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兒童心理健康諮詢該怎麼做?專家表示,有意或無意的情緒虐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認知能力、社會行為的發展易產生負面作用,需要家長引起重視。因此,在兒童心理健康諮詢過程中,尤其要做好曾經受到過情緒虐待的兒童的心理健康諮詢工作,專家列出的情緒虐待方式大致包括以下七類:

  1)經常對兒童的輕微不端行為進行懲罰;2)經常對兒童的微笑、遊戲或解決問題等積極行為進行懲罰;3)經常批評、嘲笑、羞辱和威脅兒童;

  4)經常拒絕、阻礙兒童的依戀行為,並將他們排除於家庭生活之外;5)經常阻礙兒童發展適當的夥伴關係;6)父母的墮落行為使兒童捲入吸毒、賣淫或偷竊;

  7)經常因種族、性別和宗教信仰等不同,而鼓勵兒童對特定人群或家庭成員抱以歧視性仇恨,因此經常表現出惡劣態度。

  心理專家表示,無論是有意的情緒虐待和無意的忽視,對兒童的身體、情緒、社會性和認知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心理諮詢工作中,不僅是在兒童時代,還是成年時代,都是需要提供幫助和支持的。可是許多忽視和情緒虐待案例趕到兒童出現嚴重的適應問題,如非器質性成長障礙、心理社會缺陷、依戀障礙和發展延遲等,才被發現和治療。


樹袋寶寶孕嬰坊


兒童心理健康諮詢:小學生的心理問題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師提示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後於成年人。這種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

2、家庭教育的誤區。過分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為規範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一廂情願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鬱等心理疾病,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一些學校和教師迫於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著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師提示當今各種思潮衝擊著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複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憂少!

“寸草心”原意指小草抽出的嫩心,寓意為諮詢師的初心。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心理健康的孩子,自我價值感高,自我勝任感強,可以統一稱為人格很健康。

這樣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很有價值,值得被這個世界好好對待;會認為他人很友善,自己值得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安全感強,願意信任別人,也更樂意讓自己值得信任。

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容易擁有優質的親密關係。童年得到的愛將成為衡量日後親密關係的標準,標準越高越能吸引優質的伴侶,也越擁有把親密關係經驗好的意願和能力。而標準很低的成年人,越好的愛越不像真的,童年越缺愛,長大越愛找渣男渣女,因為這種感受才熟悉。

心理健康的孩子必定是人格被富養的孩子。人格的富養需要無條件的愛和有規則的管教。

親子之愛最接近於鏡映,即父母看見真正的孩子,看見孩子最真實的狀態、情緒、需求,並給予恰當的反應,就是孩子感受到的是愛。

自體心理學以為,孩子心理健康體現在三大自體堅固與否。核心自體沒被鏡映,自我就不堅固;誇大自體沒被鏡映,長大後就缺失格局;理想自體沒被鏡映,長大後就缺失夢想和理想。

孩子的品行習性需要有規則的管教,愛而不教是溺愛。管教分品格(待人接物)和習慣(學習、生活)兩方面。大方向是隻抓“對的〞,不把“我的”上升到對的,給孩子留足長成自己的空間和自由。(具體方法可參考專欄文章《真有快樂教育?NO,家庭養育的真相是痛快》、《富養的孩子更好命》等)

最後,心理健康的父母,孩子隨便怎麼養都是心理健康的。因為心理健康是家人間處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心理健康的父母都把親密關係擺第一,親子關係擺第二。因為他們知道父母相親相愛,孩子才能安心做好孩子。同時也無形中為孩子樹好了高標準的愛的標尺。

父母心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深知家庭養育的核心是人格養育,關注《父母心法》知人才能育人


父母學點心理學


一個健康的人,應該不僅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健康的心理。

那麼什麼是兒童的心理健康呢?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初步的看法是:智力發育正常,勤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且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與孩子們遊戲時合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具體說來,兒童的心理健康表現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當孩子身心健康時情緒是愉快且穩定的。求知慾很強。能合群。誠實而不說謊。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兒科恩銘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由此可知,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了以下幾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您就該引起注意了。

  孩子上小學後出現非智力因素的學習障礙、多動症、焦慮、厭學、膽小、說謊、不守紀律、打架等。對孩子的此類問題,不要歧視他,如果老師責備、家長打罵,孩子的症狀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中學生已經有成人感,常表現為父母的管教不願聽,與父母頂撞,有的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卻與父母打架,有的還會出現厭學、考試焦慮等症狀。

  不少家長把這些心理和行為問題當成孩子一時的情緒化行為或偶然現象,或是以“孩子還小”作為安慰。專家說,其實,孩子這些有“心事”的表現應該為家長敲響警鐘了。


夢想星空分外藍


您好:

從專業領域上:其實沒有單獨的孩子,也就是說離開了母親是不會有嬰兒這個單獨的個體。同樣離開了嬰兒也不會有所謂母親這個人體的存在。

首先兒童心理健康是建立在兒童早期對母親的依戀關係,是否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平時在照顧孩子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輕構快樂些,多跟孩子玩耍、多跟孩子做做遊戲、細心的觀察下怎麼去滿足孩子真正的需求。其實只要給孩子這種互動中注入一種積極的能量,那種生命力越多,你就很快可以讓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戀。他們自然能有健康心理成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