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末年一少女不肯依從盜賊,導致全家被殺,父母應該埋怨她麼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主為大家介紹了一位雍正二、三年間的奇女子,名叫郭六,郭六娘子的丈夫在饑荒之時把年邁的父母託給了郭六照顧,獨自逃生去了。

郭六因美色被鄉里少年挑逗,不肯與其歡好,但又沒有生活來源,沒有人肯接濟她,最後被逼無奈,淪落青樓,靠在煙花柳巷中賺的錢養活了公婆,最後在丈夫逃荒回來後,郭六娘子覺得已被侮辱配不上丈夫,竟然在死前給丈夫買了一個女子當老婆,然後自己直接自殺了。

紀曉嵐的祖父寵予公評論說這是一個節孝難兩全的問題,所以不褒不貶。


崇禎末年一少女不肯依從盜賊,導致全家被殺,父母應該埋怨她麼

今天小主和大家說一個郭六娘子的事蹟正好相反的故事。

在大明崇禎末年,那時兵荒馬亂,盜賊橫生,有一夥江洋大盜,在一個叫孟村的村子裡大肆燒殺搶掠,盜賊看到一個少女長相豔麗,頗有姿色,就把她和她的父母,一起抓了起來。

哪知這是一個貞潔烈女,盜賊強逼之下,始終不肯就就範,盜賊就拿她的爹孃做要挾,用燒紅的鐵烙在她爹孃的身上,她的爹孃疼的撕心裂肺,少女哭的撕心裂肺,實在太過悲慘,為了活命,爹孃讓她從了盜賊。

少女打定主意不從,於是就和盜賊說,要先放了她的爹孃才能依從,可是盜賊不是這麼好騙的,知道少女想在她父母被放之後一死了之。


崇禎末年一少女不肯依從盜賊,導致全家被殺,父母應該埋怨她麼


在爭執當中,少女奮力躍起狠甩了盜賊一個耳光,憤怒的盜賊一氣之下直接把她全家殺掉後屍體拋棄在了野地裡。

後來盜賊們與官兵格鬥中,盜賊不敵,就騎馬逃奔,說來也怪,盜賊們正好經過少女一家被拋屍的地方,馬在這裡不管盜賊如何拍打它,都是連連驚退不肯前行,陷入了爛泥裡的盜賊被官兵一網打盡。

事後有人說是這女子顯靈了,盜賊死有餘辜,但是時間久遠,少女的姓名已經無從查考。


崇禎末年一少女不肯依從盜賊,導致全家被殺,父母應該埋怨她麼


坊間人士在議論少女為了爹孃該不該委身盜賊這件事時:

有人的說女子在家,是要順從父母的命令的,父母的性命都掌握在了賊人手裡,在讓她依從賊人時,她為了自己的名聲,眼看著父母悲慘殘酷的被殺害,似乎過於忍心了。

還有人說,服從爹孃的命令 也要分正常的動亂下這兩種情況,依從賊人不可以和許嫁相比,既然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那是不是爹孃讓她去做娼妓,她也要去做娼妓麼,所以她沒聽從父母的命令也是沒事的。

紀曉嵐的父親姚安公(他父親名叫紀容舒,曾供職刑部和戶部,做過雲南楚雄姚安知府,故稱姚安公)評價這件事說:“這事同郭六正好相反,都是有理由可說的,可是如果讓少女為了爹孃依從賊人,於心總有些不安,這件事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知道其中滋味的。”


崇禎末年一少女不肯依從盜賊,導致全家被殺,父母應該埋怨她麼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內容出自紀曉嵐先生的筆記小說《閱微草堂》,不知道你怎麼看待少女不肯依從盜賊這件事。

如果用當下的眼光判斷,其一,生命是寶貴的,生命不可能從來,當人在受到不可抗拒的威脅時,第一時間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就會有犧牲。

其二,在戰火紛飛,兵荒馬亂的崇禎末年,這夥喪盡天良的盜賊難道在少女依從後,就會放了她和她的父母麼,這個也說不定。


崇禎末年一少女不肯依從盜賊,導致全家被殺,父母應該埋怨她麼

不知道讀者朋友對這件事有沒有其他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和小主一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