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

評選委員會給出了她落選的理由:

1、沒有留洋背景,

2、沒有博士學位,

3、沒有足夠的論文。

三條理由,尤其是第三條,令人大跌眼鏡。

而與此同時,國外媒體對屠呦呦教授的評價是,她是能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和圖靈並列的巨人(有點過了,但讚美溢於言表)

這樣看來,屠呦呦教授的再次落選,到底是一種“長臉”,還是“打臉”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屠呦呦教授獲頒諾獎

與她有相似經歷的,還有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院士評選,不過,他終於在第四次評選中成功入選!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既然這麼看重論文

那就來聊聊論文吧

論文反應的是科研人員的水平和能力,這一點無可厚非。可問題恰恰就在這裡——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稱之為論文的。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文章,才算得上是論文呢?

屠呦呦教授的論文數量及其稀少,因為她和她的團隊長期埋頭於各種理論研究和試驗,也許上萬次的實驗才能得出一個有效的結論,那論文數量自然不會多。

愛因斯坦先生在1905年裡僅僅發表了5篇論文,這5篇論文是劃時代的,改變了整個物理學界,所以1905年也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區區5篇論文,數量上跟現在動輒成百上千的SCI論文沒法比,但內中凝結的卻是愛因斯坦先生前期多年的研究心血。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1905年的愛因斯坦先生

他們是不是不能多寫論文呢?絕不可能!給病毒改個名字,讚美一下師孃,甚至上小學的兒童習作,連這些都能湊出論文來,那麼這麼多次實實在在的實驗和研究,不是更可以嗎?

那他們為什麼就不去寫呢?

原因很簡單——浪費時間。最後的研究結果沒出來,想要發表論文,就得花時間去找“創新點”,就得投入大量的時間修圖修改措辭,讓論文看起來意義重大。寶貴的時間都拿去做文字和圖片功夫了,那哪還有做理論,做實驗,處理數據的時間呢?還不如等到最後成功了再一併發出,這就是實幹家的思維!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高福院士

所以,在愛因斯坦先生1905年的五篇論文面前,在屠呦呦教授少得可憐的幾篇論文面前,某些“大牛”的500篇SCI論文恐怕根本就談不上論文,簡直輕如鴻毛!以屠呦呦教授的論文為標準,這麼多的兩院院士,又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文章呢?

所以,論文並沒有錯,關鍵問題在於很多科研人員為了湊數,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硬是將科研過程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無限放大,而真正投入科研的時間少之又少。這就導致了科研人員論文寫作水平急劇提高,但科研水平急劇下滑,科研成果轉化率跌入谷底的現實。

論文必不可少,但論文的門檻,必須大大提高!整天琢磨寫論文湊數者在堂,實幹者將永無出頭之日。只有讓那些整日忙著拿小事寫文章的沽名釣譽之徒白白忙活,無人再願意為這些事情而分散精力,才能讓我國科研水平冠絕全球!

事實上

現在屠呦呦已經

不再申報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因也很簡單,她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這一份獎章的榮譽,要遠高於,中國的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名頭,另外一方面,她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作為中國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她的貢獻與成就有目共睹!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另外一方面,她的年齡已經太高了,說來也比較可笑,中國的院士體系規定了年齡申報制度,03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

為了確保院士增選質量,保持院士群體的學術活力,規定:

即要求被推薦人的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對65歲以上的被推薦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被推薦人相同方為有效!

錢學森之問: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但願這次教育部科技部等三部委發文,將會改變中國的教育與科研現狀!但願不久之後,李約瑟難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與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事實上,中國現在並不缺傑出人才,只是傑出人才如何得到該有的獎勵?饒毅所言:“在中國,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你做再好的研究,都不如拉好關係。”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顏寧之退!顏寧在中國落選中國的院士,但兩年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離開清華大學,受聘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落選院士,論文不夠…沒留洋……

在英國BBC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的評選中,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圖靈等科學家一同入選,BBC給出的三大入選理由

1、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2:砥礪前行亦不忘輝煌過去,3、她的成就跨越東西。

只想說在國,體質這個東西,真的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