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通訊員 曹紅霞)在浮屠鎮十八折村二組路口,經常可以看到面容相似的三人輪流守在路口,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天亮天黑,從未缺席過一天。這是父親石義福帶著他的三兒子石從峰、小兒子石政大在執行抗疫任務。

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今年60歲的石義福,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曾是該村的一名老支書。17年前,時任村支書的他,衝在抗擊“非典”一線,為全村群眾築起生命安全屏障;17年後,新冠肺炎“硝煙”來襲,他再次奮勇向前,與自己的兩個兒子組成防疫“父子兵”,積極投入到村組抗“疫”一線。路口哨卡,有他們風雨無阻的堅守身影;群眾家裡,三人成行,老支書就是為民服務的最好“講師”;包保到戶,他說自己對群眾工作更熟悉,並且還有兩個“助手”,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包保責任。石義福用執著的堅守和昂揚的鬥志,守護一方百姓健康安全,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疫情當前,老黨員更應該率先垂範,挺身而出,我作為一名28年黨齡、做了20多年村組基層工作的共產黨員,我熟悉群眾工作,也有抗擊非典的防疫經驗,在這個危急關頭,我會帶著當年的經驗和自己的子女一起並肩作戰,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這是石義福老支書的殷切心願,更是錚錚誓言。

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石義福的小兒子石政大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父親黨員身份和全心為民作風的薰陶下,他從小勵志成為一名公務人員,希望可以和父親一樣,做為民服務的基層工作。如今,他已是陽新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幹警。

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在疫情防控初期,石政大便積極參加檢察院成立的防疫應急小分隊,支援城東新區新楊社區防疫工作。雖然家住在鄉下,路途較遠,各村鎮道路全面封鎖,但他仍堅持騎自行車到崗堅守,每次來回騎行兩小時,途中扛車過四五道關卡。即便如此,可他的每次防疫支援從來只會早到,沒有遲延。後面隨著疫情防控全面升級,根據上級組織安排,他又在第一時間到所在村組報到,服從十八折村安排,繼續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期間,他將平時檢察工作的嚴謹和細緻帶到村組防控工作中,針對部分哨卡值守不嚴、存在空白期的問題,他在村組防控工作安排會上提出建議,並協助村組將各哨卡點的值守工作以值日化形式,明確到人,精準到時,值守輪崗做到無縫對接;在實行包保責任制後,他主動要求按村組黨員幹部一樣承接相同數量的包保戶,並堅持每日上門詢問情況、測量體溫。

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石政大深情地回憶:“還記得抗擊‘非典’時,父輩們夜以繼日地堅守在防控一線。那一次,是他們在為我們守護成長,這一次,有機會和父親一起並肩作戰,我要認真學習,用心堅守,以90後的時代擔當,為父輩們守護安康。”

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石義福的三兒子石叢峰是一名律師,他積極響應上級律協及律所的號召,在積極捐贈800元防疫款的同時,更是主動作為,到所在村組報到,自願和父親、弟弟一起組成防疫“小分隊”。

“看著一線的黨員幹部連續作戰,很辛苦,自己的父親和弟弟也都在防疫一線堅守,現在黨和政府需要我們,就應該積極的站出來,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石從峰說到。在堅守哨卡、入戶宣傳的同時,石從峰主動向村“兩委”提出,將秉持法治精神和專業思維,在做好防疫“守門員”的同時,還願成為村組群眾工作的法律“講解員”、“調解員”,用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專業法律知識為村組父老鄉親提供優質便捷法律服務,全心助力疫情防控。

家風的力量:浮屠鎮十八折村有支父子三人抗疫小分隊

有種精神是奉獻,有種傳承是美德。面對突發疫情,石義福三人,父親帶頭,兒子緊跟,上陣父子兵。在防疫崗位上,他們在用行動踐行了什麼是人的奉獻、家的傳承和國的情懷。(編輯 黃練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