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老的掉渣,两千余年的运河,与千里长淮,在这里相拥而聚


漕运之都,贯通古今。水是人类的起源,漕运则是王朝的命脉。一条运河,贯穿淮安,过去,现在,与未来。

四代以演猴戏闻名的六小龄童家族,将300多件家族史料和猴文化藏品,捐赠给吴承恩纪念馆,兴建猴王世家艺术馆。

海棠花开,芳香满院。身着铠甲,披着战袍,飒爽英姿的巾帼女将梁红玉。人杰地灵之所在。兴汉大将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这些闪光的名字,都辉映在历史的星空。

东岳庙始建于贞观年间,供奉着道教的东岳大帝。解放前,淮安每年都举办多次迎神赛会,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以求消灾祈福,其中最为隆重的首推东岳庙会。

在这里,除了领略官衙文化,亦可以亲身体验昔日知府老爷的“浮生半日闲”。

镇淮楼与相邻的漕运总督部院、淮安府署一同构成了淮安城历史核心区和古城中轴线。其中,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朝,沿用至清末,已有640余年历史。它占地五万多平方米,其大堂体量为全国现存地方衙署建筑之最。

1898年,淮安古城的驸马巷里,一位新中国的领袖诞生了,在这里他度过了整整12个春秋。他就是周恩来,12年后,他随伯父去东北读书,从此四海为家。

如今,这座亚洲最大,实现入海水道与大运河分流的水上立交工程,仿佛在向往来船只诉说着,运河与淮安的前世今生。

在飞檐翘角的古戏台前,听一曲淮剧;于金丝楠木的藤花厅内,品一杯香茗;徜徉宝翰堂碑园,感受书法的魅力;移步后花园,登画舫过浮桥:方寸之间,皆是情趣。

1500多米长的石板街上,先后走出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古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作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祥的源头之一,淮安这块土地孕育了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滋养了两千年前的淮夷风情,繁衍了一代代淮水儿女。

数代统治者都曾在淮安开凿运河,以通漕运。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使老淮安逐渐成为南北交通的咽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在此设立漕运专署;到了明清两朝,淮安又设立了漕运总督公署。

水是淮安的灵魂。绵延两千余年的运河,与横亘东西的千里长淮,在这里相拥而聚,犹如母亲的双臂,轻轻拥抱着这座古城,也滋养着“一城古迹半城湖”。五方辐辏,九省通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怪乎古人感叹: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