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請把醫生的忠告轉給所有人!

每一回,打開體檢報告時,那個緊張程度,堪比當年查高考成績。

“甲狀腺結節”、“肝囊腫”……這些疾病會癌變嗎?一張薄薄的體檢報告單,常給大家帶來很多危機感。其實,很多疾病只是名字聽起來嚇人。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1、甲狀腺結節約85-95%是良性

很多人體檢,一查出“甲狀腺結節”就非常緊張,擔心變成甲狀腺癌!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只有大約5-15%是甲狀腺癌。甲狀腺癌中,90%為乳頭狀癌,大多生長緩慢,及時規範治療,預後良好。

彩超是鑑別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利器。大家常關心的結節大小,其實,大小不是最重要的鑑別因素。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縱徑大於橫徑(縱橫比>1釐米)、多發細小鈣化、血流豐富,這些都是甲狀腺癌的典型超聲特徵。

如果是微小癌(≤1釐米),通常超聲上只有部分特徵,可通過彩超引導的細針穿刺進一步確診。彩超考慮良性的結節,也要定期隨訪。

多數甲狀腺結節患者沒症狀,如果壓迫喉返神經、氣管、食管,則會出現聲音嘶啞、呼吸或吞嚥困難,要考慮惡性的可能性。如何鑑別其良性惡性,需到甲狀腺專科或普外科就診。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2、乳腺增生多數癌變機會不大

一個體檢下來,10個女性8個有“乳腺增生”問題。

“乳腺增生會不會癌變成乳腺癌?”“吃點什麼藥才能治好增生?”這些問題的答案很多時候都是:一般不用治療。

乳腺增生分為生理性的單純乳腺增生和病理性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常見於30-50歲絕經前女性,月經初潮年齡早、絕經晚、肥胖、服用含雌激素補品均是該疾病的易感因素。多數表現為經前疼痛,常合併乳房腫塊,可隨月經週期增大縮小。每天保持良好心態,堅持適量運動,少吃含雌激素的食品,就能有效緩解乳腺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症多數癌變機會不大,但如果病理證實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則屬於癌前病變,需高度重視,定期乳腺專科就診。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3、子宮肌瘤5cm以下一般相安無事

“子宮肌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症!

其實,此“瘤”非彼“瘤”,子宮肌瘤的瘤多數是良性的。

據統計,30歲以上的女性約20%有子宮肌瘤,也就是說,每五個女性中就有一箇中招。通常,5釐米以下的子宮肌瘤大多相安無事。

她建議,女性應每年做一次B超檢查,如果子宮肌瘤直徑超過5釐米,或肌瘤增大迅速,更年期後肌瘤不萎縮,反而變大;長期經量過多、經期過長導致貧血,或壓迫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藥物無法根治,要考慮手術。

未生育的女性,如果有子宮肌瘤,直徑4釐米就要考慮手術。

有子宮肌瘤的女性要定期隨訪,一旦腹痛,要及時就醫;不要亂吃滋補品,尤其是已發現肌瘤的女性,別吃胎盤、黃鱔等。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4、宮頸糜爛只是名字嚇人

“糜爛”給人很不好的聯想,容易和宮頸癌聯繫在一起。其實,在女性的一生中,隨著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兩種上皮覆蓋區域會發生動態變化。

近年,“宮頸糜爛”這個名稱已被正式取消,改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宮頸糜爛”大部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需要結合宮頸細胞學結果進一步判斷,如果細胞學和HPV檢查結果沒異常,就無需特殊處理了。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5、盆腔積液3釐米以下不用治

“盆腔積液”聽起來可怕,其實,人體的盆腔、腹腔並不全是實心的組織,腹膜、大網膜、腸管等都會分泌一些液體,這些液體通常起到潤滑和保護盆腹腔器官和組織的作用。

幾乎每個女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積液,一般女性在3釐米以下。如果沒有其他不舒服,是不需要治療的。

如果是排卵期、月經期或月經剛結束時,積液可能會略有增多,但如果沒有其他異常,即使稍微多於3釐米也不要太擔心。

很多人查出心臟早搏,往往會和心臟病聯繫起來。

其實,心臟早搏不是病,大多是心臟其他問題的伴隨症狀。

心臟正常跳動時,如果提前出現一些跳動,就像是演奏舞曲節奏亂了點,這種情況被稱為“心臟早搏”。

通常,早搏是良性的,大多數的早搏不會引發心臟病,偶爾出現心慌或心臟“咯噔一下”,不用太緊張。

但如果經常有類似不適,應到醫院心內科諮詢。

建議平時少喝濃茶、咖啡等飲品;正常作息,少熬夜。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7、骨刺成年人都會發生

大多數人常把骨刺和“骨裂”聯繫到一起,擔心是不是“骨裂”導致的細小“骨刺”?

骨刺就是骨質增生,是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老化、退變的必然現象,成年以後,幾乎所有人無一例外都會發生。

骨質增生症主要是由於機械應力分佈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

有的人認為骨質增生是骨量太多,不需要補鈣,其實恰恰相反,骨質疏鬆會導致骨分佈失衡,加速骨質增生的產生。如果只是體檢發現的骨刺,生活中無不適,不痛不難受,就不需處理,平時可加強周圍的肌肉、關節的鍛鍊,提高穩定性,並且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即可。

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需要補鈣,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老年男性、有骨質疏鬆家族史的人、骨質疏鬆引起骨折的病人、駝背、身高變矮的老年人。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8、慢性淺表性(非萎縮性)胃炎

調查顯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過去稱為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檢出率達80~90%。

在醫院,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常常會得到這麼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這是因為人每天的進食都會使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機械性、化學性的刺激,胃粘膜內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炎症存在。

因此,如果沒有不適症狀,病理報告僅僅是輕度炎症,沒有腸化和上皮內瘤變,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可以不用治療。

在肝病患者中,肝內鈣化灶檢出率較高,可能與先天發育、鈣磷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也可能是肝臟創傷癒合過程中組織纖維化,形成瘢痕,鈣鹽沉積形成。

肝臟鈣化灶既不會自行消退,也很少繼續發展,一般沒有症狀,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所以無需治療。

但有的鈣化灶靠近肝內膽管,超聲檢查時,容易和肝內膽管結石混淆,就需要進一步進行CT或MRCP鑑別。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10、單純性肝囊腫小於5釐米不用治

很多人體檢查出“肝囊腫”,覺得很絕望,其實大可不必。

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並且生長非常緩慢,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

體檢查出肝囊腫,大多不用擔心。絕大部分肝囊腫不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只需定期隨診。

僅一小部分人需要手術,包括:囊腫直徑>8.0cm並有臨床症狀;囊腫合併出血、感染;囊腫無法與肝膽管腺瘤鑑別;多囊肝病導致門脈高壓及功能損害者。

體檢查出這10種病基本不用治,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轉給所有人

鄭重提醒,體檢查出以上疾病,大多不需處理,定期複查隨訪,做好每年的健康體檢,監測身體變化就行了。#健康一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