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用生命來告訴你答案

距離中華民族結束長達百年的屈辱史已經快要七十年了,七十年的光陰,足足可以讓一代人出生直至老去,也足以讓我們這一代人慢慢遺忘那些曾經的“國恥”。

幾年前,在知乎上有一個這樣的問題:“我們總說要勿忘國恥,可“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

下面點贊量最多的回答具體我已經記不清了,大致內容是:

客觀上沒有關係,但是,南京大屠殺與張純如又有什麼關係呢?她為了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受到了來自右翼勢力的威脅,最後抑鬱自殺。“南京大屠殺”和我們的關係就是: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溫室花朵”,現在站立著的土地上,曾經發生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到現在為止,這隻過去了短短几十年。這些悲痛融入了每一個有著愛國心的中華兒女血液中,就算再過去千百年,那也不會忘記!


“國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用生命來告訴你答案


用一篇飽含深情的心靈雞湯引起無數讀者的共鳴很簡單,但是想要喚醒整個世界對一段悲痛歷史的回憶,這需要多少的努力?

所以,請大家記住一個名字——張純如。


“國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用生命來告訴你答案


張純如,她是美籍華裔,家庭美滿,這四個字用在她身上是再好不過的了。她在一九八九年的時候,從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畢業,隨後又取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學位。

她的處女作是《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這本書將一個有血有肉的錢學森展現在世界面前,得到了國內外的好評,可以這樣說,她憑藉著這本書,未來就能一片光明。


“國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用生命來告訴你答案


在張純如的代表作問世之前,西方社會對於曾經發生在遙遠的東方古都南京的那一場浩劫瞭解的少之又少,他們知道有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德國屠殺的數百萬無辜平民。可是,如果沒有那本書的問世,或許整個世界對這段悲痛歷史的回憶永遠也不會被喚醒……

一九九七年,這一年是南京大屠殺的第六十週年,在這一年中,張純如的代表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出版了。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本書中,她並沒有一昧的指責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而是深挖日軍為何會出現這種反人類的暴行。

在她的研究中,利用存世的《魏特琳日記》、《拉貝日記》有力的佐證了日軍的暴行,使得企圖反駁的日本右翼勢力啞口無言。

她深刻地瞭解那段歷史,她想過要微笑地面對生活,但是那一張張鮮血淋漓的照片、那一段段控訴著日軍暴行的文字,讓她崩潰,讓她絕望,讓她的心中充滿悲痛,讓她一直沒能走出那段歷史……

於是,自殺或許成為了她解脫的唯一方法。

二零零四年,她在車內飲彈自殺,這個時候的她,剛剛三十六歲。


“國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用生命來告訴你答案


魯迅曾說過:“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一個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她的父母是臺灣留美,隨後移民的華人,家庭幸福美滿,她本可以好好生活,隨隨便便就能過上別人眼中羨慕的“美國夢”般的生活。

可是,張純如卻選擇研究這段歷史,形成文字,喚醒世界的記憶,甚至最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也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史學家應有的擔當。


“國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用生命來告訴你答案


有些人會問,不就是一本書嗎?她的貢獻有什麼?

她的貢獻就是,日本政治大國夢被永遠打破!

二零零五年,日本意圖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場因這本書發起,四千萬人參與的反對日本入常的請願活動開始了。聯合國收到了這份請願書,請願者們要求日本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的罪行公開道歉。

可是,日本政府以依舊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告訴了世界答案。於是,以中美俄等國為首的常任理事國順意民意“一票否決”。

我喜歡日本的櫻花、風景,也欣賞日本國民的嚴謹、敬業,但是,對於一個不承認歷史的國家,我始終感到驚悚……


“國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她用生命來告訴你答案

她用自己的一生,為金陵古都三十萬亡靈奔走,自己卻永遠漂泊,所以,請大家記住這個被稱為“南京城的女兒”的人——張純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