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門街道失管院落防疫有高招

3月10日,記者從東城區獲悉,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建國門街道各社區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制定和採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開展防疫工作。其中,趙家樓社區作為街道轄區失管院落最多的社區,面臨著“失管院落有哪些?”“失管院落誰來管?”以及“失管院落怎麼管?”等諸多問題。為此,社區不僅繪製了社區疫情防控形勢圖,而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工作法——“三三三三”模式,助力防疫工作開展。

建國門街道失管院落防疫有高招

依託“三”個數據庫統籌

據悉,趙家樓社區共有6個院落、10棟樓為失管樓門院,為此,社區建立失管院落基礎臺賬、特殊人群臺賬和微信群,依託這三個數據庫統籌開展防控工作。

結合社區繪製的疫情防控形勢圖,更新、調整失管院落疫情防控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依據民政基礎工作,建立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失獨家庭臺賬,以入戶和電話問候的方式及時瞭解需求,輔助保障居民生活;以樓為單位,組建10棟樓的微信群,依託此群“互通有無”。“這些微信群中有的樓入群人數能達到常住人口的70%到80%,社區重點觀察人員中有近30%是通過微信群來告知返(來)京人員進行登記的,鄰里們也成了‘通訊員’,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群輔助社區做好防控工作。”趙家樓社區黨委書記金坤範介紹道。

建國門街道失管院落防疫有高招

區別“三”種類型院落分重點

目前,社區區分了“開放式”、“半封閉式”和“封閉式”三種類型院落,有序開展防控工作。針對4棟開放式樓房,在主要衚衕口設立返(來)京人員登記處和守望崗,做好登記工作;在每個樓門院張貼“一封信”和信息登記二維碼,做好宣傳和登記工作。針對4個半封閉式樓門院落,安排力量封閉4個出入口,確保每個院只留一個出入口,在出入口設置返(來)京人員登記處,登記外來訪客的信息。針對已安裝門禁、可以做到全封閉式管理的2個樓門院落,重點加強防控工作宣傳,在樓門口張貼“二維碼”,由樓門院長及時報告各單元返(來)京人員情況,有門崗的在門崗設立登記處。

發動“三”方力量參與有分工

除社區工作者和市、區、街下沉幹部外,社區積極動員樓門院自治組織成員、在職黨員和社會單位人員三種力量參與失管院落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趙家樓社區6個失管樓院中有4個已經成立了院委會,院委會成員白天自發開展有計劃的防疫工作,晚上則通過微信群上報返(來)京人員情況。值得一提的是,東總布衚衕2號樓、小羊宜賓衚衕3、4號樓組成的院落本屬於開放式老舊失管院落,疫情發生後,居民們自發成立了防疫值守志願隊,命名“星火之光志願隊”還製作了Logo,實現對該院的24小時封閉式管理。此外,社區建立了疫情防控在職黨員微信群,截至目前已有75名在職黨員入群,大家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在封閉式樓門院輪班上崗值守。而依託“黨建惠家”項目品牌,街道商會企業、黨建共建單位北京首新屋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以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的基礎上,還積極承擔起對大羊宜賓衚衕31號院1號樓的公共區域管控和消殺的責任,為社區防疫工作貢獻社會單位力量。

針對“三”類人群重點防控

社區針對外地返(來)京人員、湖北籍居民和重點戶【從疫區返(來)京人員、返程途經疫區人員】三類人群進行重點排查、登記和管理。

據金坤範介紹,趙家樓社區的10棟失管樓房出租率在25%至50%,在這些承租人中,非京籍人員春節期間返鄉者較多。針對外地返(來)京人員,社區工作者每天下戶“掃樓”,同時發揮樓門院長和左鄰右舍的作用,及時瞭解返(來)京人員情況。針對轄區內湖北籍居民,社區通過詢問、排查,詳細掌握其家庭外來訪客情況。針對重點戶,社區包片主任重點關注,特別是對防控重點人物制定一戶一檔,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精細化管理。

趙家樓社區結合自身失管院落多的實際,開創“三三三三”工作法,依託“三”個數據庫有統籌、區別“三”種類型院落分重點、發動“三”方力量參與有分工、針對“三”類人群重點防控,精細化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