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后皇帝依然在故宮安家,關於他是如何生活的5個方面


清朝滅亡后皇帝依然在故宮安家,關於他是如何生活的5個方面

清朝在1912年宣告滅亡,皇帝與民國政府簽署了《優待清室條件》。

根據雙方約定:皇帝退位後,依然能夠住在紫禁城,依然能以“皇帝”為尊號,依然可以進行各種皇帝的活動,民國每年還給清廷四百萬元(民國新幣)作為日常開銷來源。

清朝滅亡后皇帝依然在故宮安家,關於他是如何生活的5個方面

《清室優待條件》

從此6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在故宮裡過上了與其他皇帝完全不同的生活。

01皇帝的學業

1912年隆裕太后讓溥儀6歲開始讀書。

清朝滅亡后皇帝依然在故宮安家,關於他是如何生活的5個方面

宣統皇帝在大婚之前,每天要在毓慶宮上課,這裡也是歷代皇帝的書房,這裡還曾是嘉慶皇帝當太子的住處。

毓慶宮中開了一個門,連著一個院子,在庭院裡有個房間,這是給皇帝老師歇息的地方,還有一群僕人專門伺候。

毓慶宮的主殿坐西朝東,位於帝師們休息房間的右邊。帝師們是從神武門入宮的,或者為了方便,也可以從東華門或者西華門入宮。

帝師們先到院中的房間休息、喝茶,等待皇帝的到來,皇帝坐著12人他還的金色轎子來到毓慶宮,根據要求,帝師們要站起來,等皇帝走入書房,大家才可以重新坐下來,這時會有一個太監在主殿門口大聲呼喊一個字“叫”,然後一個僕人也跟著重複喊一聲,表示皇帝做好了課前準備。

清朝滅亡后皇帝依然在故宮安家,關於他是如何生活的5個方面

毓慶宮


皇帝的課程安排

夏季每天早上5點30上課;冬天則是早上6點上課。

先是陳寶琛進行教學到7點30,學習語文,這也是宮裡的早朝時間。

8點30滿族帝師伊克坦教學,學滿文。

10點到11點朱益藩授課。

英國人莊士敦的英語課在下午1點30到3點30結束。

假日也是這麼安排的,春節期間大概放假三週,夏季皇帝放一個月的暑假,除此之外外,中秋、端午和先皇的祭日。

皇帝大婚後,他便不來毓慶宮上課了。

皇帝的同學

除了帝師和皇帝之外,課堂上還必須有一名太監在旁,中國帝師朱益藩還有內務府大臣耆齡也經常描邊北面旁聽,陪同的人基本每天都在打瞌睡,皇帝也不會去喚醒他們。

1920年後太監和其他官員已經不會出現在課堂上了,陪讀的人換成了皇帝的兩個弟弟,一個是溥傑和溥佳,還有溥倫的兒子毓崇。朝廷特地在宮廷公報上公告,賦予他們三人官銜,他們每月可領80兩賞銀,還享有在宮中騎馬的待遇。

皇帝還請英語老師莊士敦給他起了個英文名叫“亨利”,他準備寫信或籤文件時使用。

皇帝的讀書很不用功,經常請假,他對讀書的興趣還不如對毓慶宮院子裡的柏樹的興趣,常常讓太監給帝師們放假,自己在院子裡看螞蟻,一蹲就半天,還喜歡蛐蛐,跟帝師們的關係也不好,帝師也很無奈,唯有對莊士敦禮讓有加。

02皇帝為人處事和愛好

皇帝是個充滿才華很有幽默感的人,和他的先輩們一樣,愛好書法,他會經常親筆寫大字給功臣、寺廟或者一些建築來製作匾額。

他和弟弟僕傑都擅長作畫,有時皇帝還會畫漫畫,漫畫內容有的描述奇聞軼事,有的是宮裡的趣事。

皇帝也從帝師那裡學會了作古詩,很快就得心應手。1921年到1922年間,他張北京的報紙上投稿,投的最多的就是《益世報》,世上籤署的是皇帝的筆名“鄧炯麟”,大家都不知道這人到底是誰。

清朝滅亡后皇帝依然在故宮安家,關於他是如何生活的5個方面

溥儀(前排右一)與莊士敦(後排圈出)

莊士敦講過一個關於皇帝的幽默的故事:

有一天我跟他講到了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區別,我簡單解釋君主專制就是君主權力至高無上,他可以隨意安排別人的生死,他也可以賦予他身邊人這種生殺予奪的權力,這是很不好的制度。

授課後沒幾天,我正在中式庭院休息,一個僕人跑來說宮裡太監來到家裡宣旨,他宣旨完後遞給我一把劍,說皇帝給了我生殺予奪的權力。

我在進宮時,皇帝急切問我是否拿到寶劍,我回答我拿到了,也懂他的意思。

十年後,皇帝問我用過幾次寶劍,我說寶劍在手裡一直潔白無瑕。


03皇帝很時髦

1921年皇帝的生母去世,他要出宮弔唁,通過與民國政府協商,從神武門中門出宮,這是很高的禮遇。

人們在大街上看到皇帝的汽車前後都有隨從護駕,街道上擠滿了人,大家都想看到這位名義上的君主,心中充滿了同情與敬意。

後來皇帝表示想再次出宮遊覽,卻遭到周圍人的反對,理由很多。比如,必須同民國政府商量等。

經歷了這些,皇帝堅持要買一輛自己的車。

車買了,後來皇帝通信不夠方便,又在自己的寢宮安裝了電話。

1921年,皇帝帶上了眼鏡。

1921年底的一天,皇帝自己把辮子給剪了,驚動了皇宮,不久,剩下的1500多人也把辮子剪了。

皇帝雖然在宮裡,但他看到也聽到了很多宮外的事情,比如新文化運動,他還兩次見了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

04皇帝的困境

表面上,皇帝的生活豐富多彩,衣食無憂,其實不然。

皇帝日益不滿現在的處境。

身邊的大臣尤其是內務府的人,他們貪婪的程度依然如清亡之前,民國時期連年戰爭導致財政困難,皇室每年的津貼也越來越少。

張作霖覬覦北京,讓人捉摸不定,有時支持皇帝,有時想把皇帝趕出北京。

皇宮裡的條條框框太多,讓皇帝很煩惱。

1920年時帝師莊士敦有過一個總結: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座宮殿可以稱為監獄,那就是紫禁城。在這裡,順治皇帝渴望自由;大約12年前,清朝倒數第二位繼任者光緒皇帝結束了憂鬱的一生。那些不詳的高大建築群是260多年前一位皇帝的監獄;260年後,仍然是另一位皇帝的監獄。


清朝滅亡后皇帝依然在故宮安家,關於他是如何生活的5個方面

3歲的溥儀


05溥儀的趣事

1908年12月20日下午三點,光緒皇帝病重,慈禧太后選了載灃的兒子溥儀入宮準備即位,小孩兒苦惱著要媽媽,被太監從神武門進宮,慈禧準備了一串糖葫蘆給他,沒想到小溥儀哭鬧中一下子把糖葫蘆打翻在地,慈禧很生氣的說:“這孩子真彆扭,帶他玩去吧。”這是溥儀唯一一次見慈禧。

另外,廣為流傳的故事是:溥儀在太和殿登基時大哭大鬧,其父載灃為了平復他的心情,說:“快完了!快完了!”這也預示著大清快完了。其實,據賈英華先生考證,沒有說過這話,只是以訛傳訛,連溥儀長大後也相信這個說法。

參考書目:莊士敦著《紫禁城的黃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