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人就是實誠、仗義、擔當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一帆

一個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說,特別為大連感到驕傲,為生活在這樣一座城市自豪。為什麼?她的一個要好閨蜜是大連市第三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之一,跟她視頻時展示了大連為醫護人員準備的物資。除了口罩手套防護服消毒液酒精這類醫療專用物資外,“想到想不到的東西都準備了,吃的喝的還有海參肽潤喉糖羽絨服衝鋒衣,內衣好多套,包括衛生巾紙尿褲消毒溼巾抽紙每人都是十幾包,洗衣液3.5升最大桶的,牙膏牙刷洗髮水沐浴露……”朋友感慨,“東西多到我覺得我都能在那邊安家了”。

她最後說了句:“孃家太牛了!”

多像一個心直口快、純樸爽朗、實誠熱情的母親,在送女兒出嫁時,擔心她吃不飽穿不暖生活不習慣,一個勁地往她的行李裡塞啊塞,話語不多,卻想得細得不能再細,默默地用行動告訴女兒:家門永遠向你敞開著,孃家永遠是你的後盾!

大概是血脈深處始終存有山東人的血性吧,大概是連續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基因使然吧,大愛之城的人性關懷與勇氣擔承流淌和滲透在方方面面,從政府的雷厲風行到民間的挺身而出,實誠、仗義、擔當!是這次抗疫採訪反覆出現在我心中的讚歎。

大年初三,我發出了此次抗疫報道的第一條新聞,後來被全國很多媒體轉發,包括新華社也來採訪,全網閱讀量超過200萬人次。

其實事情很“簡單”,一位1月21日從武漢回大連的大叔,很自覺地在家裡隔離,他的操作堪稱“教科書”式:返程的路上戴口罩,嚴格防護;到大連後與家人分開居住,及時向物業、社區、派出所報備;每天測量體溫,堅持鍛鍊身體,保持樂觀心態;在家門口貼上“武漢歸來”字樣,在小區業主群裡告知大家……現在看,這些措施不算“新鮮”,可他如此做時是在臘月二十七,武漢尚未發佈“封城”令。足見這位大連人的先見之明與勇氣擔當。

幾天後,我又採訪了一件事:兩名從武漢來大連的遊客,一度找不到住宿地,差點流落街頭。這種情況下,錦江之星友好路店經理拍板:讓他們到我這裡住!我在採訪他時,他坦言自己也挺擔心,特別是遊客中的女孩當時體溫有點高,酒店前臺服務員的妻子還懷孕了,一旦出現問題,連累的不止一兩個人,他心中該多愧疚。但同時,他又覺得,如果就這樣把兩名武漢客人推到街頭,絕對不是大連人的做派。於是他騰出了酒店整個5層收留兩位客人,讓他們自我隔離。期間給他們送飯,替他們洗衣服,幫他們打印資料,還送去水果。

這位經理做此舉動時是1月27日,大連尚未指定湖北客人定點接待酒店。他憑的,就是大連人的那一份仗義,那一腔熱血,那一份“這事我得管”的自覺和擔當。

有位大連小夥,本來帶著媳婦去山東過年,大年三十那天一夜未睡。不為守夜,是因為揪心於武漢疫情。他一邊流淚一邊寫了封倡議書,呼籲大家盡己所能為武漢做點什麼。他連夜建了一個微信群,通訊錄上的醫生護士志願者公務員媒體人成為首批入群人。第二天,這個群有200多人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想方設法為武漢做點什麼。很快,為保衛大連援馳武漢設立的慈善項目開通,三天時間捐款超過百萬元。如今,他們有5個群,1400多名志願者,慈善捐款超過8800萬元。這個“超級朋友圈”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了2.4萬人次關注和參與。他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大連人,血脈深處的血性與仗義,讓他們在這個冬天站了出來,竭盡所能地為武漢、為大連、為一線的醫護人員盡一份力。

可能,這種站出來只是一名小老闆街頭免費發放口罩,是大菜市的夫妻倆捐出一車蔬菜,是幾位志願者們搬運消毒物資,是一幫年輕人報名參與社區防疫,是慈善項目裡捐出的一百元錢……但我知道,正是因為有無數的小小的平凡地站出來,成就了大連這座大愛之城的深遠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