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去哪裡玩?

莫小煒工作室


今天去了,祖廟博物館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築藝術和佛山傳統文化的民俗類博物館,轄區包括祖廟古建築群、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等。其中祖廟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廟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為清末民國初尊孔場所,是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為紀念佛山籍著名武術家黃飛鴻、葉問,於2001年建成對外開放。

祖廟博物館館藏文物以道教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為主。我館基本陳列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術文化、佛山民間藝術等民俗文化,每年舉辦春節祈福、“三月三”北帝誕、鄉飲酒禮、春秋諭祭等影響深遠的民俗文化活動。館內還長年舉辦“孔廟學童開筆禮”、“黃飛鴻醒獅表演”、“粵劇表演”等民俗文化動態展示活動,並通過引進舉辦高品位和高質量的展覽,不斷豐富陳列展覽資源。學術研究方面,近幾年來,我館出版了《中樞與象徵—佛山祖廟的歷史、藝術與社會》、《佛山祖廟》、《古韻瓷風》和《祖廟傳奇》等。

禪城祖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當時的名稱叫祖堂,其實就是北帝廟,當時珠三角地區多為水鄉,水患多,而北帝恰是傳說中治水的神,於是北帝作為禪城人的保護神被供奉起來。但在明代,祖廟遭到破壞。明洪武五年(1372年),祖廟得到重建。

正統十四年,朝廷封祖堂為靈應祠,並建了靈應牌坊。自此,祖廟由民間祭祀之地變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廟得到朝廷的支持擴建,塑北帝銅像。自此,祖廟初具規模。

光緒二十五(1899年)年,富裕的禪城人捐錢捐物對祖廟進行首次大修,祖廟至今仍保持著百年前的藝術建築風貌。

園內景色

當時,各行各業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捐給祖廟,禪城當時手工最出名的石灣瓦也被放在了祖廟的屋脊上。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靈應祠大堂後面慶真樓的磚木結構改成了混泥土結構。據當時參加了修繕工作的梁詩裕先生說,當時動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修繕工作。

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設立禪城博物館,祖廟旁邊是關帝廟、媽祖廟等,後來才把它們拆了修建禪城博物館,因此用博物館的概念來評價祖廟是不準確的。

很好玩。






小兮妹vlog


天氣陰轉小雨,廚房、客廳、臥室任你選[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800042ab249399789\

東莞遊的VLOG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f200006b70d8bf7a0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