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讖之說《推背圖說》

讖(chèn),本意是預言,就是假託神意對國家或個人的吉凶禍福的預言,多以隱語的形式出現。這就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其特點在於“立言於前,有徵於後”圖讖之說,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

圖讖之說《推背圖說》

在流傳、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讖語和讖兩種主要形式。讖語指的是隻有文字而沒有圖畫的預言,而圖讖則是二者兼有之的預言。春秋末年,晉國的趙簡子就通過讖語的方式為自己取代晉國的國君張目。

圖讖之說《推背圖說》

秦朝統一天下後,當時的圖讖有“亡秦者胡也”的說法。秦始皇將“胡”理解為胡人,於是派將軍蒙恬率軍30萬北擊匈奴。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皇族劉秀便利用“劉氏復起,李氏為輔”的讖語起兵反新。南北朝時期,圖讖之風更是盛極一時。當時有一本《河洛讖》,言明“歷年七十水滅緒,風雲俱起龍鱗舉”,“肅肅草成,道德盡備”。於是在南朝劉裕建國70年,五行屬水的時候,權臣蕭道成奪得帝位。

圖讖之說《推背圖說》

隋唐之際,最有影響力的圖讖莫過於《推背圖說》。它是一部奇書,由袁天罡和李淳風共同完成,主要內容是預言唐朝以後中國的國運興衰、治亂以及重大的歷史事件。全書按照六十甲子的順序生動地講述唐以後的朝代更替和歷史變遷。每一個干支都配有一圖、一卦、一頌、一讖。

小編有話說:《推背圖》確實存在,但小編無法參透。如有奇人參透可分享壹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