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昌寶聯護欄,專業創造價值!為國家市政、交通、水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簡介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自治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平原中部,東踞鄂爾多斯西緣,西依賀蘭山,黃河從市境穿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寧蒙陝甘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經濟區。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水洞溝遺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夏王陵。城市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被評為“中國十大新天府”之一。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歷史沿革

三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水洞溝遺址和鎮北堡、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居民點。

殷商、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北羌、燻育(葷粥)、匈奴等民族活動、遊牧的地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後,使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套地,據有寧夏平原河東地區,開始在此戍邊,秦分天下為36郡,銀川地區為北地郡所屬。漢成帝陽朔年間(公元前24年前後)建北典農城(又稱呂城、飲汗城),此為銀川建城之始。

南北朝時期,大夏國改建“麗子園”,為駐軍、屯糧重鎮。北周置懷遠郡、懷遠縣。北周置懷遠郡、懷遠縣。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懷遠縣遭黃河水淹,城廢。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築新城(今銀川興慶區)。

宋為懷遠鎮,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項族首領李德明將其都城由靈州(今靈武)遷至懷遠鎮(今銀川市),大起宮室,修建都城,更名為興州。後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興州為興慶府。宋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南筑壇受冊,即皇帝位,建大夏國(史稱西夏),興慶府(銀川)為其首府,涼州府(武威)為輔郡,有“東都興慶,西都涼州”之譽。

元置中興路,後改為寧夏府路,寧夏之名肇始於此。明設寧夏府,系“九邊重鎮”之一。清沿明制仍為寧夏府治。

民國建元,因清代寧夏道與寧夏縣名同,且寧夏為古朔方地,故改寧夏道名為朔方道,領寧夏、寧朔、中衛、平羅、靈武、金積、鹽池、鎮戎8縣,仍屬甘肅省。道署及寧夏、寧朔兩縣治均設寧夏城內。

1913年,寧朔縣治移駐新滿城,後又遷永寧縣望洪堡、青銅峽市瞿靖堡、小壩鎮。1923年10月17日,以舊甘肅省朔方道屬之8縣及寧夏護軍使轄之西套蒙古兩旗屬地合併建為寧夏省。1929年1月1日,寧夏省政府成立,省會駐寧夏城。

1941年4月析寧夏、寧朔兩縣部分轄地增設永寧縣,縣治駐楊和堡(今永寧楊和鎮)。寧夏縣更名賀蘭縣,縣治自省城移駐謝保堡(今賀蘭縣習崗鎮)。1944年1月將寧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銀川,仍為寧夏省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為寧夏省會。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銀川市為甘肅省銀川專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自然資源

(一)水資源

銀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內溝渠成網,湖泊溼地眾多。黃河是銀川的主要河流,流經銀川80多公里,南北貫穿。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引黃乾渠有唐徠、漢延、惠農、西乾等渠,年引水量數10億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餘條,長數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溝的完整的灌排水體系,保證了13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二)土地資源

銀川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利資源豐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重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銀川境內天然湖泊眾多,自然水面數萬公頃,水質良好,水域內水草茂盛,具備發展水產養殖的優越條件。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三)生物資源

賀蘭山區有銀川市天然林資源。總面積2.67萬公頃,有天然次生林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8%。林種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楊等喬木,還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藥用植物4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獐子、馬鹿、藍馬雞、青羊、狐狸等32種。賀蘭山東麓地區,其氣候、土壤、地理條件接近甚至優於法國優質葡萄產區——波爾多地區,是世界優質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態區之一。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四)礦產資源

銀川地區礦產資源有煤炭、赤鐵礦、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硅石、磷塊巖、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賀蘭石“石質瑩潤,用以制硯,呵氣生水,易發墨而護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盛譽,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靈武礦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特別是煤炭儲量以及其具有的高發熱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質,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銀川風景名勝

銀川自然景觀有水洞溝旅遊區、蘇峪口森林公園、滾鐘口風景區、金水旅遊區、大小西湖、鳴翠湖、鶴泉湖等。人文歷史景觀有水洞溝、西夏王陵、賀蘭山岩畫、拜寺口雙塔、三關口明長城、鼓樓、玉皇閣、海寶塔、承天寺塔、南關清真大寺、納家戶清真寺、馬鞍山甘露寺、鎮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中華回鄉文化園等。

水洞溝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地處銀川河東旅遊帶的核心部位,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裡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穀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裡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檉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水洞溝是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西夏城舊稱“橫城堡”,位於黃河東岸的靈武市,銀川黃河大橋附近,明清河東八景之一“橫城古渡”的舊址。

賀蘭山岩畫位於西夏區賀蘭山東麓賀蘭口內,距銀川市區60公里。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西夏區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海寶塔俗稱北塔,位於興慶區北部海寶塔寺內。是一座方形9層11級樓閣式磚塔,通高53.9米。明清時代列為寧夏八景之一,稱為“古塔凌霄”。

鼓樓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通高36米,以臺基、樓閣、角坊組成,位於興慶區解放東街和鼓樓南、北街的十字路口。

玉皇閣通高22米,佔地約1040平方米。在一座長36米、寬28米、高8米的臺座下,正中闢有南北向的拱形門洞。西北側外部有石條臺階可登上臺座。

南關清真大寺位於興慶區玉皇閣南街,銀川穆斯林群眾於1981年募資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群體。

承天寺塔是銀川古城西南部一座著名的寺院承天寺中間一座聳立雲端的古塔,人稱“西塔”。

水洞溝遺址位於靈武市境內,銀青高速北側。

古城銀川-塞上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