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雍正抄年羹堯家時發現讀書堂西征隨筆後下定決心殺他?

三八紅齊手


汪景琪是年羹堯的幕僚,和年羹堯關係很好,《讀書堂西征隨筆》就是他寫的,寫這個筆記無非是捧年大將軍的臭腳,所以把年大將軍寫得很偉大,很厲害。這本來也沒什麼。但是,筆記中流露出對年大將軍前途的擔憂,這被認為是悖逆,雍正大怒,決定殺掉年羹堯。

這只是藉口,而且這個藉口大家並不陌生,就是大清朝有名的文字獄。



其實,沒有《讀書堂西征隨筆》雍正一樣會殺年羹堯。年羹堯是個很自負很自傲的主,雍正是個“喜怒不定”的皇帝,年羹堯上了雍正的戰車,就決定他最後要被殺掉,這是年羹堯的宿命。

年羹堯是雍正的大舅哥,雍正登基時,他在西北掌握兵權,隆科多在京城掌握兵權,兩個人協助雍正順利繼位。

雍正繼位不久,青海發生羅布臧丹津叛亂,考驗雍正執政能力的時刻到了,平叛成功還則罷了,平叛失敗說明你不行。沒能力解決國家遇到的危機,那就趕快讓位,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都等著呢!雍正不能輸,他輸不起。

雍正安排年羹堯平叛。年羹堯沒辜負雍正的期望,叛亂很快被平定。雍正迎接凱旋歸來的年大將軍,規模宏大,待遇很高,滿朝文武跪迎。雍正看著年羹堯更是樂開了花,恨不得抱著年羹堯啃上幾口,拽著年羹堯的雙手,說一大堆肉麻的話,“朕這一輩子決不負你”,“朕要和你做君臣關係的模範”,“朕要是做對不起你的事……天打五雷轟,不得好死。”雍正把心都掏給了年羹堯,年羹堯立馬找不到北了。



有個詞叫“捧殺”,要讓人滅亡,先讓他瘋狂。雍正把年羹堯捧到了天上,年羹堯自然膨脹。既然和皇帝關係這麼好了,就越權辦點事吧,於是貪汙受賄過奢華生活,拉幫結夥擴充自己的勢力。但是有一點年羹堯沒想明白,他越權辦事,擠壓的是皇權,和雍正強化皇權,強化中央集權制形成了矛盾。時間長了雍正一定會不高興。

雍正真的不高興了,年羹堯當然會感覺到。壓力之下,年羹堯覺得自己需要找個靠山,以求自保,於是聽取汪景琪的建議,給胤禟送去了橄欖枝。胤禟是雍正安排到年羹堯這裡看管的,本意是要年羹堯在西北把胤禟解決掉,沒想到卻成了年羹堯的座上賓。

胤禟是八阿哥胤禩的同黨,你年羹堯這是幾個意思,是要和他們一起合起夥來把我雍正搞掉啊!



雍正聯想到,前不久年羹堯回京對自己說的話,讓自己四月份之前不要出京城,出京城會有危險。雍正問年羹堯為什麼?年羹堯不說。雍正想年羹堯是不是在算計自己。

年羹堯手裡有兵權,要是真的與老八胤禩他們合起夥來,那就危險了,為了坐穩皇位,雍正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

這才是雍正殺年羹堯的底層邏輯,其他都是藉口。

分析到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年羹堯遇到雍正,必死無疑。年羹堯不是張良,他不會功成身退,遇到喜怒不定的雍正,不死可能嗎?


豫有得


年羹堯被殺有多個原因,而《讀書堂西征隨筆》卻不是原因,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藉口而已,下面是我分析的雍正殺年羹堯的五大理由。

第一,為了當時局勢的安穩過渡,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雍正繼位的時候,局勢動盪,政敵甚多,尤其是八爺黨一直在虎視眈眈的盯著朝局。而年羹堯最早的時候就曾經在四爺和八爺之間左右搖擺,例如,在康熙五十七年,為了得到陝甘總督一職,年羹堯就曾瞞著雍正,偷偷的回京拜訪過八爺他們。在這時候,在軍中威望很高,手握兵權的年羹堯一旦被八爺爭取過去,那對於雍正來說就是滅頂之災,再也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了。就是為了防範兩人聯手,除掉年羹堯比殺八爺更有效。

第二條,功高震主。年羹堯訓練的士兵只認元帥令,不聽皇帝言。年羹堯還因為這個洋洋得意過,殊不知這是皇帝的大忌。皇上如果指揮不動軍隊,豈不是很危險。就像我們現在的國家,不是也一直強調由黨指揮軍隊嗎。

第三條,驕縱跋扈,也就是當時所說的逾越。年羹堯賞送給下屬東西,下屬要向北磕頭謝恩,發給同級官僚的文書,卻擅稱“令諭”。蒙古的王爺額駙見他,要行跪拜禮。最過分的是,雍正的聖旨年羹堯都不跪拜接聽,拿過來看看了事等等。他的狂妄,早就超過了封建時代一個臣子的底線,追究起來,每條都是“大不敬”之罪。

第四條,結黨營私。在當時除了個新名詞叫“年選”,就是說凡是年羹堯保舉推薦之人吏部和兵部一律優先錄用,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大的政治勢力。可以說,結黨營私,別人還只敢偷偷進行,而年羹堯直接明目張膽的做。

第五條,貪汙受賄,斂財無數。年羹堯在位期間貪贓銀兩達數百萬兩。在雍正朝治貪反貪的大形勢下,看年的貪汙數目,每一筆都觸目驚心啊。

就以上這些理由,那一條不比那本書的罪過大啊,所以,年羹堯的死是咎由自取,並不全是雍正皇帝的恩將仇報,兔死狗烹。


風雨中的小草


雍正對年羹堯動殺機是在1724年(雍正二年),年羹堯第二次進京面聖的時候。

這時的年羹堯驕橫跋扈,不遵人臣之道。凡是“年大將軍”所到之處,地方官吏都要跪迎,蒙古王公也不例外;他的公文,擅稱“令諭”;在雍正的面前也屢有不恭之態;妄議雍正對皇八子胤禩的處置;這些都大大地刺激了雍正的自尊,於是雍正說他“無人臣禮”。

到1725年四月(雍正三年),雍正首先解除了年羹堯的川陝總督職務,調任杭州將軍。九月下令逮捕年羹堯,押解回京,暫時收押。

年羹堯隨即被抄家。雍正在抄沒年羹堯家產時,發現了一本書——《讀書堂西征隨筆》。這本書在最初查抄的時候僥倖未被發現,後來在一堆廢紙中被翻了出來。

(年羹堯劇照)

官員隨即報給雍正,“臣等細觀,其中所言甚屬悖逆,不勝驚駭,謹將書二本封固,恭呈御覽”。

雍正看到《讀書堂西征隨筆》後,勃然大怒,硃批:“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

雍正立即賜年羹堯自盡。

從雍正二年逮捕年羹堯,到雍正四年這兩年多的時間裡,雍正都沒有處決年羹堯,為什麼一看到《讀書堂西征隨筆》,雍正就立判年羹堯死刑?這本書是誰寫的呢?

這本書是年羹堯的一個幕僚汪景祺寫的。

汪景祺是浙江錢塘人,其父汪霖為戶部侍郎,其兄汪見祺任禮部主事。汪景祺自恃有才,目中無人,“豪邁不羈,謂悠悠斯世,無一可為友者”。直到康熙五十三年,參加科舉考試才中舉人。雍正二年,汪景祺投奔年羹堯親信胡期恆,經胡期恆推薦做了年羹堯的幕僚。當時,年羹堯隆寵正盛,被雍正視作“恩人”。

《讀書堂西征隨筆》正是在這段時間寫成的。

書裡究竟寫了什麼呢?居然讓雍正龍顏大怒。

一,書中對年羹堯極盡吹捧。

《讀書堂西征隨筆》有一篇文章,題為《上撫遠大將軍太保一等公川陝總督年公書》,把年羹堯吹得天花亂墜,極盡讚美之詞。如贊其人品“臺閣之文章,斗山之品望”;贊其功德“蓋自有天地以來,制敵之奇,奏功之速,寧有盛於今日之大將軍者哉”;贊其威望“朝廷深賴賢佐,天下共仰純臣,朗若青天,皎如白日”;專門賦詩一首:“詞臣帝簡撫巴川,開府巖疆十二年;克敵星奔千里寇,寧人月靜百城煙。”最為露骨的奉承是“宇宙之第一偉人”。

雍正當然會震怒,年羹堯被殺時身背92條罪名,你汪景祺之前卻說他是“宇宙之第一偉人”。那麼,雍正欽定的92條罪名不成了“莫須有”,成了顛倒黑白嗎?雍正豈能不怒?

二,書中大肆指責帝王對功臣薄涼。

在《功臣不可為》一文中,汪景祺認為,功臣之所以難做,是主子的原因。主子既要功臣效命,又怕臣子功高蓋主,危及皇權。如果功臣自恃功勞,直諫皇帝,又被認為驕橫跋扈,遭帝王猜忌。以致“進不得盡其忠節,退不得保其身家”,橫豎都難逃一死。

如果按照本書中的邏輯,那麼年羹堯的死並非他咎由自取,錯的是就是雍正,而非年羹堯。

(雍正劇照)

三,書中妄議朝政。

雍正即位以來,整治吏治,在全國清查虧空。汪景祺卻說“諸臣承望風旨,搜根剔齒”,認為雍正太過刻薄。甚至譏笑康熙到處題字,“皇帝揮毫不值錢”。最讓雍正無法容忍的是,汪景祺在書中對皇太后的尊號毫無忌諱,大不敬。

《讀書堂西征隨筆》中的所有內容,年羹堯是事前知曉的,但年羹堯不但不誅殺汪景祺、不上報雍正,還擅自收藏,以此為榮。

雍正豈能饒恕年羹堯。

雍正之所以在看到這本書後,立即殺了年羹堯,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那就是在雍正初年,他遭遇的民意危機。

雍正即位後,圍繞他“得國不正”的傳言就從未停止。

一是說雍正矯旨上位。在康熙的30多個兒子中,雍正並不算出色,且在皇子中的位次又不算長。康熙為儲君之位也曾焦頭爛額,兩廢太子,“心思用盡,容顏清減”。雍正能在你死我活的奪鏑大戰中勝出,成功登基,實屬意外。

因此,民間盛傳,雍正是篡改了康熙的遺詔,登上了皇位。

二是說雍正用一碗參湯毒殺了父皇,然後登基。

雖然這些都是謠言,根本沒有史實依據。但製造謠言的,正是像汪景祺這樣的自命不凡的文人,以及像年羹堯這樣的保護傘。雍正為了宣揚自己的正統,為了成為“有道明君”,他不得不痛下殺手,哪怕是功勳赫赫的“恩人”年羹堯。

其實,最終讓年羹堯身首異處的,不是他的所謂92條罪狀,而是雍正在《讀書堂西征隨筆》中發現的唯一的一條,那就是年羹堯的反叛之心。而這一條罪狀,恰恰是最致命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先答結論:

年羹堯之死與《讀書堂西征隨筆》無關,但此書作者卻與年羹堯有關,而且因年羹堯、因此書而死。

年羹堯案爆發後,浙江巡撫福敏奉旨查抄年羹堯的杭州府邸,搜出了一本《讀書堂西征隨筆》,作者是年羹堯幕客汪景祺,內容是他在年羹堯西征大軍裡面的一些記錄和感悟。

浙江巡撫看完,感覺事關重大,於是便上繳朝廷,恰好作者就在浙江,於是一併抓獲之後,給雍正寫了奏摺:“臣等細搜粗重傢伙於亂紙中得抄寫書二本,書面標題《讀書堂西征隨筆》,內有自序,系汪景祺姓名,臣等細觀,其中所言甚屬悖逆,不勝驚駭。”雍正看完這本書,大怒,在書上批下“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

到底是什麼內容讓雍正這麼憤怒呢?

作者汪景祺,字無己,號星堂,又名日祺,浙江錢塘人,乃父是戶部侍郎汪露,其兄汪見祺任禮部主事,可以說是個官宦世家,汪景祺卻中舉很晚,也沒考上進士,不得已投奔年羹堯,擔任幕賓。在追隨年羹堯西征的過程中,一時無聊,寫下這本隨筆。

《讀書堂西征隨筆》裡面激怒雍正的是兩篇文章。

一篇叫《歷代年號論》,汪景祺寫道雍正年號的“正”字“有一止之象”,不太吉利,讓雍正很憤怒。

還有一篇叫《功臣不可為》,他寫了歷史上的檀道濟等功臣被害,其實本意應該是勸諫年羹堯要懂得低調,避免功高蓋主。但雍正看了之後,可能認為他早就在嘲諷自己。

於是,雍正下令,殺掉《讀書堂西征隨筆》汪景祺,妻子孩子都被流放寧古塔。


歷史有妖氣


一本段子集引發的災禍

雍正和年羹堯是好基友,兩人好的時候,說的那些話都肉麻的要死。年羹堯不光為雍正繼位出了大力,而且還平定了青海叛亂,讓雍正站穩了腳跟,以至於雍正說:

朕亦甚想你!朕實不知如何疼你!

而且,還“紅塵一騎”千里送荔枝給老年,實在是恩愛的很。

但帝王基本都是寡恩的,等雍正屁股坐穩了,再看看年大將軍,越看越不像話。老年也是不知死活,不懂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反而日漸飛揚跋扈,所為多有不法。如果還在蜜月期,雍正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現在早就“七年之癢”了,老年卻像被寵壞了的孩子,大有上牆揭瓦的架勢。於是,兩人反恩成仇,雍正就好好地“疼”了他一下。嗯,是真的很疼。

雍正三年九月,年羹堯被捉拿到京會審,“牆倒眾人推”,同僚們幫他找出了90多個問題,光夠的上死罪的就有30多條,其中就有題目中的這本《讀書堂西征隨筆》。

這本書是他的一個名叫汪景祺的幕僚寫的。這哥們中過舉人,有點小才,但是不往正道上用。他在這本書裡,不斷的挑戰雍正那顆敏感的小心臟。

比如他說雍正這個年號不好,為啥呢?雍正的正字有“一止之象”,一開始就停止,歷史上的正統、正德這些皇帝都沒好下場。乖乖,當年有個主考官出題“維民所止”,結果被雍正爺滿門抄斬,因為有人解釋說“維止”就是砍了“雍正”的頭。捕風捉影都要抄斬,何況老汪你這麼直白。

老汪不光調侃雍正還嘲笑人家的爹,聖祖康熙。他記載,有一次,康熙爺給人家詩集題詞,寫了一句“雲淡風輕近午天”,這是千家詩的第一首的第一句。結果有人(他沒說是誰,但估計就是他自己)認為,皇帝題詞太不慎重,評論道:皇帝揮毫不值錢。大不敬啊,夠殺一萬次頭的了。

老汪不光人身攻擊,還指責雍正的政策,說雍正清查虧空,導致稽查的官員們,以刻薄為能事,甚至辱及婦女,禍及子孫。他舉例說陝西有個縣令,死在任上,但是離任審計發現,他在任期間縣財政存在虧空,於是,政府趕到他老家追繳財產,都追來了啥呢?六個銀戒指、兩個銀簪子,十六件衣服,還有“婦人之褻衣”,連人家女眷的褲衩都扒下來充國庫!老汪感慨:何罪而至褫其褻衣以為快?

老汪嘴毒,還嘴賤,他在書裡編排人家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張鵬翮,說這哥們好色,一日早朝回來,“朝衣未脫”就和小保姆“嘿嘿嘿”,結果被夫人逮個正著,老張穿著制服,小保姆一絲不掛,簡直就是制服誘惑啊,典型的黃段子!要知道,人家張鵬翮是雍正樹立的好官的典型,老汪這麼寫,表面嘲弄張,實際諷刺雍正。

雍正哪受得了這個。這本書是抄年羹堯家時,在雜物裡搜出來的。雍正看後,怒不可遏,老年你的幕僚寫這些東西,你非但不檢舉,還私藏,這也是你死罪之一。

至於老汪,很簡單,斬立決,腦袋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掛了10年,妻兒子女送到東北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五服之內的當公務員的親戚,一律革職,在家思過,不許出原籍半步。這一切,都拜這本小冊子所賜啊!

禍從口出,災自天降!看來,管住嘴,不光能養生,還能養身啊!


飲水君


年羹堯是雍正朝初期赫赫有名、勢焰熏天的權臣。年是安徽人 。他於1700年中進士,1709年攫升為四川巡撫。康熙末年,他率兵平定了侵入西藏的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之軍隊,因功特授四川巡撫,不久又授命兼理川陝總督。此時的年羹堯,已是位高權重、炙手可熱的封疆大吏。

作為一方諸侯,在康熙眾多兒子間激烈的奪嫡角逐中,年羹堯審時度勢,堅決地選擇了不顯山、不露水但深諳權謀的皇四子胤禛,給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以堅決地支持,從而博得了他的青睞、信任與重用。手握重兵的年羹堯有效地掣肘並架空了另一個皇位的有力爭奪者——皇十四子、“大將軍王”胤禵,為胤禛順利上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雍正登基稱帝后,特命年羹堯掌管撫遠大將軍印務。雍正元年(1723年),年羹堯又被授予二等阿達哈哈番(滿清爵位名,漢語的意思是二等輕車都尉),爵祿可以世襲罔替,不久又加封正一品太子太保銜。同年6月,正式任命年為川陝總督,同時兼管雲南軍政事務,西北、西南的邊疆要務都必須按照年的意見行事。1724年,年又被封一等公。在雍正的關照下,年的升遷速度猶如坐火箭一般。他已成為雍正朝的柱石臣和皇帝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然而,年羹堯恃寵生嬌,身心膨脹,他雖屢建奇功,卻又觸犯了擅權枉法、結黨營私、乃至越級干預朝政的大忌。

《清史稿》記載,他行文諸督撫,必書官直斥其名;入覲見駕,令直隸總督、巡撫跪地迎送,諸王、大臣到京郊迎接,他也傲慢不禮;在總督任上,蒙古諸王見之必須下跪,到後來,甚至對雍正帝的意見也敢任意駁辯,以至於曾經親密無間的君臣關係變得日趨緊張,雍正帝由寵年變作厭年甚至必欲除之而後快。

史載,雍正三年(1725年)3月,天現“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祥瑞,各地紛紛上表道賀。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的賀表中出現了筆誤,不知是師爺疏忽大意還是年沒有細看,賀表中將“朝乾夕惕”一語,誤寫成“夕陽惕乾”。“朝乾夕惕”是形容皇帝工作勤奮謹慎,不敢有一絲疏忽懈怠的意思,寫顛倒了也沒啥大不了的,亦無損全文大局。可雍正卻小題大做,上綱上線,竟將年羹堯以往立下的豐功偉績一筆勾銷。

同年5月,雍正下旨命年羹堯交出撫遠大將軍印,革除川陝總督職位,改任杭州將軍。年羹堯到杭州後,屁股在將軍椅上沒坐熱,聖旨又到,他又被削去了杭州將軍的職務,還奪去了爵位,降為拜他喇布勒哈番(騎都尉),授了個有名無實的閒散章京以示安慰。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0月,雍正下令將年羹堯逮捕下獄,後來又令將其押解進京,交議政王大臣、三法司、九卿審訊治罪。年在杭州被抓捕時,浙江巡撫福敏奉命帶人搜查年府,儘管此前年已預感到大事不好,塌天大禍或許不遠,早已將日常公文以及往來書信函札付之一炬,但福敏的人還是從書房的亂紙堆裡搜得手抄本兩冊。抄本封面標題為《讀書堂西征隨筆》,作者叫汪景祺。

福敏急將《西征筆記》送到京城,奏呈皇上。雍正看後惱怒異常,在書的首頁上批示道:“悖逆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書中到底是不是多“悖逆狂妄”之詞?早已無關緊要,因事涉年羹堯,雍正就愈發重視,一場文字大獄立即展開。

汪景祺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舉人,他遊歷陝西時見年權勢煊赫,於是作文為其歌功頌德,意圖攀附、巴結,遂被年留為記室(掌管文書的小官職),但兩人的交往與關係只能算泛泛。《徵西堂讀書筆記》是一本詩文集子,內容主要是頌揚年羹堯的功績,但書中有好幾處地方被清廷視作忤逆犯上的罪證。

比如此詩:“皇帝揮毫不值錢,獻詩杜詔賜綾箋。千家詩句從頭寫,雲淡風輕近午天 ”。這首詩被認為嘲諷皇帝;還有譏笑 、非議康熙諡號、雍正年號的暗喻;肉麻吹捧年羹堯,將他比作古時候的大功臣檀道濟......如此怎不令雍正勃然大怒並動了殺機.

但雍正欲加之罪的本意,並非就事論事 。年羹堯的社會影響力很大,且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勢力,其黨羽遍佈朝野,盤根錯節,還有一大批文人墨客圍繞著他,為他歌功頌德,大造輿論。雍正嚴厲打擊他,不僅要消滅他本人,還要根除他如水銀瀉地般的一切影響。功高震主,肚子裡又藏著太多關於主子奪嫡上位的秘密,這才是年羹堯獲罪的主因。

1726年1月,年羹堯被定92大罪,其中大逆之罪5條,《西征隨筆》案被列為第3條罪狀:“汪景祺纂《讀書堂西征隨筆》,見者髮指 。羹堯雲曾經看過,視為泛常,不行參奏,大逆之罪三”。年羹堯罪孽深重,令其自盡,其父年暇齡、兄年希堯革職,長子年富斬立決,其餘15歲以上之子發配廣西、雲、貴等極邊煙瘴地區充軍,子子孫孫永不赦回。年的親信黨羽被治罪的治罪、革職的革職、削籍的削籍、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基本剿除一空。雍正施展帝王心術,不做則已,做則斬草除根,手段霹靂,不留任何隱患。

《西征隨筆》的作者汪景祺照大不敬罪斬決,妻子發遣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兄弟子侄有為官者,一律革職,發往寧古塔戍邊......編修汪德榮等人也被牽連獲罪。至此,被雍正搞得地動山搖、鳥震魚驚的年羹堯悖逆案暫時告一段落。

【寫作答題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讀書堂西征隨筆》為年羹堯的幕繚汪景祺隨年西征時所做,書中稱年是“宇宙之第一偉人”,又說歷代名將郭子儀、裴度等人“較之閣下威名,不啻螢光之於日月,勺水之於滄溟。蓋自有天地以來,制敵之奇,奏功之速,寧有盛於今日之大將軍哉!”,並獻給年羹堯收藏。待郎福敏在查抄年羹堯的府邸時發現《西征隨筆》,並呈送雍正。雍正在首頁題字:“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年羹堯被殺後不久,雍正以汪景祺“作詩譏訕聖祖仁皇帝,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梟首示眾,腦袋被懸掛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整整十年。其妻發黑龍江為奴,其親兄弟、親侄俱革職,發寧古塔,其五服以內之族親現任、候選及候補者俱革職,令其原籍地方官管束,不得出境。直到乾隆登基後才將汪的頭顱擇地掩埋。

雍正不可能僅僅憑一本《西征隨筆》就將年羹堯殺掉的。年羹堯雖然絕對擁戴雍正。但是他並不希望用激烈的手段對付胤禵等皇子。而雍正對胤禩、胤禟包括胤禵都要除之而絕後患,可年羹堯卻沒有積極響應,年認沒有必要斬盡殺絕,年羹堯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卻犯了雍正的大忌。在打擊胤禩集團有些理虧的雍正,本需要年羹堯的的積極支持,但是年羹堯偏偏在這個問題上不是百之百地順從,在年羹堯被殺後雍正說“深悉年羹堯之伎倆,而知其無能為也”。這明確說明雍正並不擔心年羹堯有不利於皇權的舉動。雍正最擔心的是年羹堯被胤禩集團利用。如果手握重兵、遠在西北的年羹堯如果被人利用,給剛即位的雍正的帶來巨大麻煩和壓力。而這正是年被殺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