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你買了車以後才知道的?

古今譚


很多人在買車之前總是憧憬著買車之後的生活有多美好,對有車生活也充滿了想象,但是在買車之後卻發現現實好像並不是如此,因此網上也經常有買車前和買車後的各類對比,隨著“有車一族”越來越多,這些對比也就被越來越多的人感同身受,我們今天再來聊聊有哪些事是大家買車之後才知道的吧。

車從來不是一次性投資商品

儘管現在經濟發達了,國內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也越來越多,但是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車依舊是一個大件,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車之前都要仔細計算一下自己到底能買得起一臺多少錢的車,或者說自己到底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購車的,如果預算不夠需要貸款的話,又能貸多少款,自己是否還得起。

這些計算都是很常規的,無論是購車還是購房,相信很多人都會計算,但是如果你之前從來沒有過車的話,你可能會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購車和購買電子產品或者電器不同,儘管都是消費品,但是電子產品或者電器在你買回去之後幾乎都沒有二次支出,僅有的一些電費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但是車卻不同,買車僅僅是個開始,在車開回家之後,它會一直不斷的燃燒你的錢包,如果你一年的行駛里程有20000公里的話,那麼你每年在這臺車上的花費至少有20000元,而這還只是入門級車型的開銷,這其中包括油費、保險費以及保養費用。當然,這還不算各類停車費,以及洗車費等各種費用,因此買車絕對不能只算購車費用這筆賬,如果沒有考慮到後期的養車成本,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可能會陷入“買得起養不起”的境地。

買車時的需求和你實際上的需用永遠是兩回事

買車時把車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車上的各種功能看起來一個比一個好用,聽別人說要先明確需求再買車之後把自己的需要整理了一條又一條,好不容易明確了自己的用車需求,結果在真正買完車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用車環境和當初自己想的差了十萬八千里。

別誤會,這一點絕不是說的哪一個消費者,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便你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在你第一次買車的時候總會提出很多和實際並不相符的需求。例如在買車的時候,很多人都追求動力,能買2.0T就絕對不買1.8T或者1.6T,能賣高功率版本就絕不買低功率版本。但是多數新手司機開車都很慢,對這部分群體來說,他們幾乎感受不出來動力上的差異,因此多出來的動力除了讓你的預算上去了其他在你用車的時候並沒有實質性幫助。

還有一些消費者經常會想著自己買車了之後能在閒暇時候開車出去越野之類的,亦或是幻想國內的路況有多麼糟糕,於是他們得出來的結論是一定要買通過性更好的SUV車型。然而事實上,當你實際有車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越野”是不存在的,不要說越野,忙綠了一週的你到了週末甚至都不想出門,更不要說開車去荒郊野外“浪”了。至於路況,目前國內絕大多數路況都是非常出色的,SUV能通過的路況轎車也都能通過,當然,如果把這句話稍微改一下變成“轎車不能通過的路況SUV也不能通過”,這句話在多數時候也依舊能成立。

無論車是貴還是便宜,最終都只是一臺工具

很多人在買車之前都會想著一輛車這麼貴,買完了之後我一定要好好愛護,把它“供起來”,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車主也確實是這麼做的,恨不得每天都要把自己的愛車從裡到外打掃一次,稍微差點的路況堅決不走,也絕不能讓自己的愛車在外面受風吹雨淋。

然而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買車之後都會發現,無論你的車是貴還是便宜,它都只是一臺工具,它最基礎的功能就是將乘客平穩安全的送到目的地,同時為人們在路上遮風擋雨,如果脫離了這些功能,那這臺車就算再貴也不能算是一臺好車,這也就是很多日系車看起來毫無特點,但是依舊還能賣得好的原因。

人們對於汽車的追求本質上是對於更便捷的生活方式的嚮往,有車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而不是讓我們的生活更糟心的,讓車更好的服務你而不是花錢買一臺“祖宗”才是正確的買車和用車觀念,因此,到最後你會發現,車好車壞,能夠遮風避雨,每天把你平安送到家而不是把你扔在半道,同時也不要讓你為它操心,這才是一臺車的最優良的品質,也是其作為一個工具的本分。

幸運的是,隨著車輛在國內的普及,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一點。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買了車之後,我再也不相信鍵盤俠了,買車之前,那些人說車要那麼強的動力幹嘛?到處限速,又擁堵,高速限速最高120,你能跑起來?所以我第一輛車買了一臺豐田雷凌1.2T,用車半年,跑了1.3萬公里,買了車之後,他們說的動力夠用,我在去湖南旅遊的路上,湖南基本都是別克和大眾,他們起步以及行駛起來很快,我的雷凌得踩很深油門去追,如果我不追,我就堵著後面的車了,因此,我的油耗一直7.2-7.6,下不來,我覺得我的技術很好了,再有跑高速,小排量我覺得最適合就是開80時速,我的雷凌高速開80最舒服,再快發動機吵了,我不喜歡發動機那種類似咆哮的聲音,還有再快沒力了,再快發飄了,雷凌我最快開到186公里每小時,車可以跑很快,但是超過100就很飄,有一點點緊張,所以那次去一趟遠門旅遊,我覺得車必須要有力,高速穩才安全,所以我又買了一臺別克君威28T,差距太大了,我買雷凌之前試過卡羅拉,買君威之前試過8代凱美瑞,雷凌卡羅拉凱美瑞跑高速都飄,再也不能買跑高速飄的車了,當我去試了君威發現,除了後排太硬,其它很滿意,當中也看了大眾邁騰330豪華版,銷售服務不行,車還貴,除此之外我還想說一句,車跑高速飄不飄跟重量關係不大



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C


您好,我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因為我去年3月份買的車,下面我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我先說一下我的大概情況,沒買車之前,除了在駕校學車我是一下車都沒有碰過的,我爸媽不會開車,家裡就我老叔有個車,但是離我這個城市比較遠,想摸也摸不到,總的來說是這個大環境造成了我二十多年都沒開過車,也不會開車。

第二,在駕校學完車之後,就迫不及待的買了個車,買車過程中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兒,買車之前我在app上看到我喜歡的車型,說明上寫有配車頂行李架,我以為就是馬路上很多車頂上帶的那個車頂行李箱或者是一個架子在車頂上,去買車的時候,我還問銷售,不是送車頂行李架嗎?在哪呢? 銷售說對 ,帶就在車上,不用送,當時我也還是不懂,但也不好意識問,只好不懂裝懂的點頭。後來買完車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才知道哪個是App上和銷售所說的行李架,可以說,買車之前我是對車一竅不通,連車輛外觀帶什麼都不知道。

第三,對於我來說,車倆外觀的配件都不懂,更別說車輛配置了,什麼帶T不帶T,自然吸氣渦輪增壓的,多點噴射,ABS,esp,底盤懸掛等等啥玩應的,我都不知道幹什麼用的,只知道銷售說什麼有用,我就都要,包括很多電子配置,買到車之後才知道,有些配置很重要,比如三大件,ESP 等等都很有用,有人跟我說什麼倒車影像,車載導航都沒用,但是後來對我來說都很重要。

第四,剛買到車的時候更不懂保養,什麼20 30 50W的機油更是不懂,去保養 師傅問我一問三不知,只好現查資料和問別人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第五,買車之後才知道,發生事故的時候不能慌張,對於分辨不清的責任一定要報警,不要私了,就拿我來說,買車之後,由於是新手,剛買不久就發生了一次事故,當時我都在車裡慌得不行,不知道咋辦了,後來給朋友打電話才知道要打電話報警,可當時傻得呼的我,在交警來了之後,竟然把交警支走了。因為當時對方和我說,自己修自己的爸,交警來了讓我支走,交警走後也是通過朋友瞭解到,私了不對,我吃虧,因為我當時是直行,對方是左拐,我車損還比對方嚴重,雙方事故保險不能給我走自損等等,第二天我又去交警隊重新報的警,這件事兒折騰了我半個多月才整利索。

第六,買車之後才知道,在路上駕駛車輛行駛的時候一定要避讓行人和電動車、摩托車以及大貨車,因為行人和這幾種車輛在路上不按規矩行走或行駛的幾率會大一些,發生事故之後,不管是多少萬的保險,不管是誰的責任,對於我方都是不利的,更不要跟大貨車太近,不要開鬥氣車,最最不要的就是酒駕和毒駕。

以上就是我買車之後才知道的事兒,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大來Vlog


好多事情都是做過才知道,比如題主說到的買車,好多事情,買完車以後我們才知道。。。

買車的黑暗

買完車以後,每到月底的車貸,每次進加油站,每次保養,才知道養車並不輕鬆,才知道手頭一直緊是什麼感覺;

買完車以後,視車如寶,動我可以,別動我車。朋友來借車,借,不願意;不借,得罪人。這時候才知道左右兩難的意義;

買完車以後,第一次發生刮蹭,才知道跟電動車真的不一樣,隨便一動至少好幾百;

買完車以後,看過了各種交通事故,才知道原來電動車自行車在汽車面前真的不堪一擊,所以一直要謹記,嚴格遵守交規!

買車的幸福

買完車以後,颳風下雨天,看著大街上淋雨,騎電車被澆成落湯雞的人們,我才知道有車的幸福;

買完車以後,每天早晚送老婆上下班,腦海浮現出沒車時候被暴曬,被淋雨的心酸,才知道了努力的幸福;

買完車以後,半夜孩子發燒,要去醫院,穿衣服出門打火就走,才知道原來有車是這麼方便;

買完車以後,假期帶上年邁的父母,帶上孩子,一起去草原,一起去海邊,看到父母臉上露出的笑容,才知道原來家人歡聚一堂才是幸福。


大貓不是貓


很多人往往買車後才會發現,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早先預想的那樣,比如買車前一直覺得大眾很高級,但真買了之後才發現,也就那樣...

沒車前:這天窗好酷炫!晚上能帶著心愛的人看星星看月亮,好浪漫!

愛車後:(過了很久)咦,我這天窗的開關在哪兒?

買車前:老子要去青海、西藏、四川...自駕遊,我要用自己的車,跑遍我美麗的祖國!

買車後:這油又tm漲價了,還讓不讓人開車了?!

買車前:終於有底氣談女朋友了!沒事兒約個會不用打車了!

買車後:原來沒女朋友不是因為我有車沒車..

買車前:我開車一定很守規矩,看到行人會讓行,遇到磨嘰的也不隨便滴滴。

買車後:趕緊走!信不信老子撞你?!滴滴滴滴滴滴滴,前面磨嘰什麼的?是不是女司機?

買車前:哎呀,要那麼大動力幹啥玩意兒使?夠用就行了嘛,馬力再大不還是限速120嗎!

買車後:這破車,人家驢車揮兩鞭子都比你快知道嗎?

買車前:我要一週給車車洗個澡,不讓它受一點風吹日曬。

買車後:能多久洗一次就多久洗一次,實在不想洗,跟著灑水車蹭兩下子完事兒。

買車前:闖紅燈這麼危險,我開車一定遵紀守法,紅燈停綠燈行。

買車後:這路口又沒拍照,不闖白不闖,闖了不白闖,白闖誰不闖?

買車前:等我有車了,我在路上就是大爺,大家肯定都會讓著車走

買車後:三蹦子、電動車、老大爺什麼的,他們才是真大爺,惹不起惹不起,你們先走。

買車前:後排空間一定要大!一定要讓家人朋友坐地舒服!

買車後:一年下來,後排就坐人的次數,一個巴掌都能數過來。

買車前:我就是不買日本車!省油怎麼滴?我車都買了還在乎那點油錢?

買車後:(對車說道)兄弟,咱省著點喝吧?你這1.5排量都喝出2.0的油耗了...

買車前:我要給車車買個坐墊,我要給車車配個行車記錄儀,我要給車車買個車衣...

買車後:臥槽保險這麼貴?臥槽鈑金噴漆這麼貴?臥槽一塊玻璃要這麼多錢?臥槽臥槽,啥也不買了!

買車前:我不管,我一定要買車!

買車後:為啥當時不拿這錢付個首付買套房?

買車前:要什麼無鑰匙啟動啊,雞肋配置!

買車後:這啥年頭了,還在插鑰匙,感覺跟騎電動車似的...

買車前:鹵素燈就行了,要啥LED?要啥自行車?

買車後:我燈是開著的嗎?


大宇咖咖


這問題勾起我很多回憶......

1.我的第一輛車是99年買的兩廂夏利,還記得提車時很緊張,第一次公路調頭前槓就啃馬路牙子上了......然後坐在車裡覺得視野怎麼這麼的小,感覺所有車窗、頂棚、A柱都很影響視線,一路上基本是後背沒沾座椅,在左顧右盼中開回家的,而且還頭疼的厲害,我以為自己暈車了,後來才知道是太緊張了。這次讓我懂得了開汽車的視覺和騎摩托車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2.買了車才發現還得額外支出那麼多錢......保險、驗車、保養等等等等,因為是人生的第一輛車車,所以格外的在意,沒事就擦一下這裡,抹一下那裡,然後看到有好的汽車用品也忍不住買來裝車上,那時對車的新鮮感也很強烈,只要有機會就要開一開,哪怕上個廁所也想開車去。

3.買車之前對交規的瞭解差不多也就僅限於紅綠燈和人行橫道,雖然考駕照時也背過交規,但還是不如被罰了款記得深刻,直到現在,好多條交規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這是拿錢買來的。

4.現在已經換過三次車了,感覺現在在大城市裡開車已經不是什麼享受了,到處堵,好容易到目的地了,沒有停車位;好不容易到家了,還是沒有停車位......開車過程中還得時刻留意著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簡直是在活受罪。

5.還有很多,一時也想不起來了......



KS聊車吧 暢談世界汽車文化,分享汽車知識,交流駕車經驗,以車會友,敬請關注!


香約聊車Bar


大家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為很多事情只有你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知道到底怎麼樣。買完車以後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到目前為止一共開過兩臺車,第一臺是買的二手車,第二臺今年剛換,一共七年駕齡,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到底哪些事是買完車以後才懂的。

1.汽車真的是一個很貴的消費品。

買完車以後雖然方便了很多,日常出行也避免了風吹雨打日曬,但是汽車真的是一個很費錢的大玩具。買完車以後要去加油,保養,買保險,交購置稅,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支出,而且都不便宜。有心的小夥伴可以統計一下,一年下來一輛車多花個一兩萬塊錢是很正常的。

2.交警叔叔無處不在。

感觸最深的就是有天早上和同事一起去吃早餐,臨時把車停路邊了。停車的時候我還特意看了看周圍,沒有發現交警,想著買個早餐也就幾分鐘的事,應該不會這麼背,結果等我五分鐘後回來的時候發現違章條已經給貼上了。所以一定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規規矩矩把車停好。

3.高速上一定要遠離大貨車。

考駕照的時候我們可能都學過,但是在開車的過程中很多朋友都會忘記這一條。在市區還好一點,如果你是在高速上行車,一定要遠離大貨車,這點絕非危言聳聽。我曾經親眼見過一輛大貨車爆胎殃及旁邊的轎車,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4.即使不買車損,一定也要買個三責。

很多老司機可能覺得汽車保險沒用,買了就是多花錢;但是作為一個七年的老司機,我勸告你,如果你的車比較老了,可以不買車損,但是三責險和不計免賠一定要買,而且要買一百萬。即使不對自己負責也一定要對別人負責。我的車每年都是一百萬三責,其實花不了多少錢,打過折幾百塊錢就夠了。

5.儘量買個省油的車,油費真的不便宜。

第一次買車的時候很多人都是不考慮油耗的,十幾萬的車錢都花了還會加不起油?但是後來才發現,真有加不起油的那一天。買完車以後你才知道,除了買車花錢以外,加油是最費錢的了。而且加油是細水長流的事情,不是說這個月加了我下個月就不用加了。只要你的車還在用,就一直需要加油。

6.加裝個行車記錄儀很有必要。

暫且不說碰瓷這種不文明現象,就說說發生交通事故時,除了路口的攝像頭之外,行車記錄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我們的權益。

7.不要在開空調的車內睡覺。

無數血淋淋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在開空調的車內睡覺。很多人可能覺得無所謂,我就眯一會,等到感覺不適再開窗。但是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當你感覺到不適的時候已經動不了了,連最基本的呼救能力都沒有了。

8.千萬不要疲勞駕駛。

有次回老家辦事,連續開了四五個小時的車,在回程的時候本來想在服務區小憩一會兒的,後來一想,還有一百多公里就到了,再堅持一下。就這一百多公里,差點釀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這是我有深刻體會的幾件買車以後的事情,大家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補充。

更多汽車知識,歡迎關注汽車鑑賞館,十年汽車從業經驗,專業為您解決買車用車小技巧。


汽車鑑賞館


我是大魔王,我來分享

這個問題我之前倒是回答過一次類似的,大家好像還蠻有興趣閱讀的,我就在回答一次。

什麼事是買車以後才懂的?我簡單總結了一下,希望能幫到大家:

1,你忘記或者不遵守的交規,以後都會讓你從新交雙倍學費再去學會

我自己就親身經歷了開車打電話,不繫安全帶,高速應急車道隨意停車,限號,不按車道線行駛等各種後期補交學費,交警隊的長期贊助商……

2,遠離馬路F4:大車、的士、公交車、電瓶車

遠離大貨車!遠離三無電動小汽車!遠離電動車!這些咱惹不起躲得起,躲遠一點。

3,車險真的很重要

不要覺得自己技術好老司機就只買個交強險上路,現在豪車遍地你不想一夜回到解放前就乖乖把車險全買上,車損、三者(建議直接100萬)、不計免、車上人員這幾個最好都買上一個都別少。

4,買車別買最低配的車

車是給人帶來方便的服務於我們的,別聽有些所謂的老司機說的“買車只買低配車”那是十年前,十年前車的科技含量不高有些配置確實用不上,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配置還是非常實用的,比如無鑰匙進入,HUD抬頭顯示,自適應巡航等等,再比如一些主動安全配置車道保持輔助、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等等這些都是關鍵時刻能夠救命的,所以在自己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買配置高一點的車。

5,不要隨意亂停車,停車費比罰單便宜多了

交警叔叔的罰單比停車費貴的多得多,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有些人戾氣很重,你隨意停車這些人會故意破壞你的車,得不償失

6,週末不要開車去市區商業區

巨堵,沒有停車位,路上的時間消耗太多,當然你要是在四線城市也就無所謂

7,一定要裝行車記錄儀

不光是防止碰瓷的,更重要的是對有些可能出現扯皮的交通事故有個記錄,有時候對於現場不好判斷的事故交警會各打五十大板……

8,開車一定要有預判,多觀察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開車慢不一定就安全,最安全的方法是多觀察路況,對路況有預判,比如經過公交站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可能從公交車前面突然竄出來的行人。高速上多觀察後視鏡防止事故的被動發生。

9,自己平時要學一點簡單的汽車保養知識,防止到4S店交智商稅

現在的4S店在汽車保養方面套路很多,小白去了防不勝防,前幾天有車友私信我說居然有4S店忽悠他一萬公里就做油路和節氣門清洗的,還有被忽悠三萬公里就更換剎車片的。如果你不簡單瞭解一些汽車保養常識,只能是任人宰割了。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了車以後好好看下你的保養手冊。

10,對於男人來說,車是除了家和單位的第三空間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開車回家把車停好以後在車裡再抽一根菸再下去,因為只有在這個時間他屬於他自己,一旦打開車門他就是丈夫,他就是父親,他就是兒子,他就是支柱。車是一個讓男人可以放空思維的地方

11、後備箱真的要備好滅火器,不要忘記去定檢

新滅火器5年免檢,往後2年1檢,MFZ/ABC型保質期10年。4Kg的50元左右。

12,開車心態要佛系

別開鬥氣車,你斗的不是車,是命

13,有錢還是開個好車吧

不光是性能各方面的全面提升,有些地方開捷達不讓你進,開個寶馬不僅能進保安還一路引導你到停車位,親身經歷,呵呵……

14,去4S店買車真誠是沒有用的

自古真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你不準備點套路,4S店的套路多到你懷疑人生

15,什麼車內竹炭包,空氣淨化器基本都沒有

新車車內異味快速消除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風+暴曬


出現吧大魔王


對車一點研究都無。包括車牌都無。駕照也是剛拿兩個月42天拿一時即興去買車。對車性能什麼都不知道。第一輛先看今年最新款的軒逸。感覺高配老土。然後去隔壁的豐田看了。感覺內飾都差不多。而且看的是豪華版。然後直接下定運動版。第二天全款買了。給錢之後只叫銷售上路介紹一下 車內的按鍵怎樣用。有什麼效果就無了。直接去人適應車。第一次開車的時候 因為沒有怎樣多碰。只敢慢慢開適應習慣。現在路上該超車就超車。不跟大貨車和慢車的尾。目前5個月駕照沒有人說我新手開車。


Wary


買車之後,油費,保險費,車輛保養費,年檢費,車輛維修費,一年下來費用不少啊。之前車都是我老公開去上班的,我坐公交,無奈我上次的公交線路太塞車了,買了臺電動自行車。本來想著我開小電動上班的,但是老公怕我開在路上不安全,所以他開小電動上班,我開車上班。開車上下班的這段時間,發現一缸油真的燒得挺快的,一下子又要加油了。養車真的是一筆很大的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