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屍骨未寒,13歲的太子就強幸父皇寵妃,意外造就”千古一帝“

我國的封建帝制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佈退位,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在漫長的封建歷史長河中,一共出現了有500多名皇帝,他們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握著生殺榮辱的大權。在這些皇帝中,有的賢明聖德,愛民如子,開創了輝煌的盛世,對社會和百姓做出極大的貢獻,成就“千古一帝”的美名;有的功過相抵,好壞參半,後世對他們議論紛紛;有的則貪圖享樂,驕奢淫逸,昏庸無道,被後世人們罵作“昏君”。

先帝屍骨未寒,13歲的太子就強幸父皇寵妃,意外造就”千古一帝“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就是在歷史上的一名昏君,他在父皇駕崩後,13歲的他就強幸了父皇的寵妃,揹負罵名,但也造就了一位“千古一帝”。我國漫長的封建史,並不是連續不斷的,而是多個朝代不斷的更替,往往還伴隨著連年的戰爭。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次大分裂的時期,如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等等,在混亂時期國家之間的兼併戰爭頻繁,改朝換代、謀朝篡位的現象時有發生,戰爭也需要大量的物資和人力的支持。

先帝屍骨未寒,13歲的太子就強幸父皇寵妃,意外造就”千古一帝“

在這種情況之下,百姓們的徭役繁重,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如果在這亂世能夠遇到一位“明君”就是普通黎明百姓莫大的安慰了。所幸,在紛爭不斷的南北朝時期還真有一位明君,他就是宇文邕,與其他的貪圖享樂,實施暴政的帝王不同,宇文邕在登基之後,致力於改革,推行新政,注重廣闢農田,興修水利,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對當時經濟的恢復,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社會的安定,起到了十分積極地作用。

先帝屍骨未寒,13歲的太子就強幸父皇寵妃,意外造就”千古一帝“

宇文邕的一生可謂是戎馬倥傯,在征戰中能夠身先士卒,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不管是在軍隊還是在百姓的眼中都是一位“明君”。作為混亂時期的君主,宇文邕深知治理好一個國家非常不易,不想讓自己打下的江山葬送在後代的手裡,所以對於子女,宇文邕可以說是非常的嚴格,對於將來要繼承王位的太子宇文贇自然也是要求更高。不僅要無時無刻的學習,還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受到嚴厲的批評,在這樣的高壓教育下,太子宇文贇的性格開始扭曲,開始通過酗酒來擺脫煩躁的情緒,緩解自己的壓力,然而一旦醉酒,就更容易犯錯,更加會受到父皇的責罰。

先帝屍骨未寒,13歲的太子就強幸父皇寵妃,意外造就”千古一帝“

迫於父皇的君威,宇文贇在父皇面前表現得十分的乖巧,但是在背地裡,卻非常的記恨父親,行為也更加的惡劣。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親征突厥的途中突然病倒,不久後回到洛陽時就病逝了,年僅13歲的太子宇文贇登上了皇位。成為最高統治者,沒有父親的管教後,宇文贇就更加的肆無忌憚了,剛剛登基就強幸了父皇的寵妃,這種行為即使是在文明高度開放的今天,也是有悖人倫的,因為就算不是自己的生母,但始終是父皇的寵妃,這無疑是一種惡行。

先帝屍骨未寒,13歲的太子就強幸父皇寵妃,意外造就”千古一帝“

從小受到父親嚴格教誨的宇文贇,並沒有謹記父親教導,做一位治國有方的明君,而是貪圖享樂,在皇宮內整日尋歡作樂,不問朝政,本來在宇文邕在位時期蓄積的國力和民心很快被宇文贇揮霍一空,百姓的生活也更加的艱難。他的種種行為遭到了天下人的不滿,人們恨不得群起而攻之,因此也正是有這樣一位“昏君”,才造就了後來的“千古一帝”——楊堅。

先帝屍骨未寒,13歲的太子就強幸父皇寵妃,意外造就”千古一帝“

楊堅是宇文贇的岳父,對於他的惡劣行徑也非常的不滿,於是率兵攻入皇宮,取而代之,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隋朝。登上皇位的楊堅推行了許多有利於百姓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政策,創造了新的穩定昌盛的局面。貪圖享樂,昏庸無能的帝王終究會引起其他勢力的不滿,也會被人民所拋棄,正是宇文贇在位期間犯下了種種惡行,才造就了一位在混亂時代能夠成就完成統一大業的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